小廠村

雲南省德宏梁河縣小廠鄉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梁河縣小廠鄉,位於鄉人民政府駐地以北150米,交通方便,距縣城36公里。東鄰騰衝縣新華鄉,南鄰襄宋鄉,西鄰大邦幸村,北鄰龍塘村。轄小廠街、小廠地、黑腦子、上中山、下中山、石岩腳等6 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205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80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19.8畝,人均耕地0.53畝,林地2940.57畝。

村情概況


現有3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1381人,其中農業人口1361人,勞動力81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3人。
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6.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8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小廠村[雲南省德宏梁河縣小廠鄉下轄村]
小廠村[雲南省德宏梁河縣小廠鄉下轄村]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19.8畝(其中:田527.8畝、地 192 畝),人均耕地0.53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2940.5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8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7畝,主要種植茶葉草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10畝,其中荒山荒地138畝,其他面積7984.9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30戶通自來水,有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0.3%)。有331戶通電,有3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7%和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0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79戶(分別佔總數的91.5%和84%)。
該村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有拖拉機9輛,摩托車9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77畝,有效灌溉率為52.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1畝。
小廠村[雲南省德宏梁河縣小廠鄉下轄村]
小廠村[雲南省德宏梁河縣小廠鄉下轄村]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3戶。全村共有6個自然村,全都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的1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7萬元,佔總收入的32.89%;畜牧業收入249萬元,佔總收入的41.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000頭,肉牛64頭,肉羊83頭);漁業收入6萬元;林業收入45萬元,佔總收入的7.51%;第二、三產業收入23萬元,佔總收入的3.84%;工資性收入79萬元,佔總收入的13.19%。農民人均純收入254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5人(占勞動力的17.88%),在省內務工108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0戶,鄉村人口1419人。其中農業人口1400人,勞動力811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 漢族986人,阿昌族411人,其他民族22人。
到2011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06人,參合率99.08%;享受低保43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建有1個垃圾處理場,人畜混居的農戶292戶,占農戶總數的83.43%。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2139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183人,距離鎮中學0.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5人,其中小學生183人,中學生52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0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17.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871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4.62萬元,有固定資產66.0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滑坡治理困難,田壩溝渠機耕路不完善,農田水利灌溉用水困難,低產田改造困難,村內道路建設不完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鞏固好傳統產業,以茶葉為龍頭,規範化管理;2、鞏固好仔豬產業,搞好仔豬品種改良,以規模化的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倒動群眾致富;3、經濟林果地面積分開,樹立小廠無公害有機茶;4、發展特色產業白花油茶櫻桃,低產田低產林改造;5、各處滑坡治理;6、大力發展無公害高山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