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侗

戴侗

戴侗(生卒年未詳),字仲達,南宋著名文學家。永嘉(今浙江溫州)菰田(今溪口)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中進士,由國子監主簿調任台州知州。

人物生平


戴侗(1200—1285),字仲達,浙江永嘉人。登來理宗淳祐元年(1241)進士第,由國子監主簿知台州。德祐初由秘書郎遷軍器少監,辭病不起。元至元二十二年卒,終年八十五歲,著有《周易家說》,佚,有《六書故》一書傳世。

取得成績


侗繼父兄遺志,繼續從事“六書”研究,所著《六書故》33卷,彙集父兄及外祖、舅父等研究成果,一反《說文》、《玉篇》體例,不用部首,按“數、天文、地理、人、動物、植物、工事、雜、疑”等分為九部,其中文字依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排列;字體不依小篆而據金文,對假借有獨到研究,大旨以六書明字義,謂字義明則貫通群籍,理無不明。註釋考證精詳,為以前辭書所不及。但其書過於泥古,選字多杜撰,訓解多臆測,亦有不足之處。其他遺著有《六書通釋》、《易書家說》和《四書家說》。

生平事迹


編著《六書故》

戴侗的祖先是由福建遷徙到永嘉楠溪菰田的。父戴蒙,字養怕,南宋紹定三年(1230)進士,授麗水尉,后辭官跟武夷朱熹理學,同時對“六書”有研究。兄戴仔,字守鏞,曾以“學廉”被薦,年四十拋棄場屋,不事科舉。對《詩》、《書》、《易》、《禮》和文字學都有研究。戴蒙、戴仔都曾對許慎的《說文解字》作過訂正工作,但未成專書就先後去世了。戴侗繼承父兄的遺願,繼續從事“六書”的研究。他認為許慎的《說文解字》部首雜亂,本末離散。採用小篆字體只是筆勢整齊,增損字畫,移易位置,使人不知制字的本源。於是他採用鐘鼎文,打破《說文解字》的部首排列法,撰成《六書故》三十三卷,將全書分為天文、地理、人事等九部,又細分為四百七十九個目,每部按指事、象形、會意、轉注、諧聲、假借等“六書”進行排列。戴侗在 《六書故》中除了彙集父兄的研究成果外,還援引了他的弟弟、外祖父、舅父等人的研究成果,成為一部集中家族和姻戚智慧的別具特色的文字學專書。書成后藏於家未能刊刻,至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由戴侗的孫子出書刊印傳世。明有嶺南張萱刊本,清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李鼎元刊本,清同治有《小學函匯》本等。

《六書故》介紹

《六書故》卷首有六書通釋、自序和目錄說明等。戴侗認為閱讀經籍、認識事物,必須懂得“六書”的原理。文字是從聲音中產生的,有聲音才有文字,聲音與意義同時存在,因此要“因聲求義”。他對“六書”中的假借有獨到的研究,對文字解釋有的也考證得精詳,為以前辭書所不及。
《六書故》以“六書”為宗旨,上徵鐘鼎文,下取方俗字,援引經史百家之書,頗多創見。還記錄了許多方言俗語。收錄溫州方言如:“靈喉”(喉嚨)、“鳥狼”(河豚)、“茭*”(臭蟲)、“康憲”(蚯蚓)等。收錄了俗字如“烊”(冶的俗字),記錄了溫州與台州方言的語音的差別,如“人”,甌人作“奴登切”,呼若“能”;而台州人則作“魚鄰切”。這對研究溫州方言的形成與歷史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由於鐘鼎文非字字都有,沒有的字只好用小篆來補足。
《六書故》訂正了許慎《說文解字》中的多處錯誤,在文字訓詁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為文學研究者們所推重。明清以來、顧炎武、王引之、陳第段玉裁等人的著作中多處援引,影響甚大。戴侗是我國文字學史上有突出貢獻的文字學家,《六書故》是我國文字學史上一部具有較高成就和別具特色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