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學友好協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的,簡稱先進院。

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成立;2015年,獲批全國博士后工作站。

截至2016年底,研究院擁有員工1283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6個研究所和1個研發中心,外溢機構有5個、創新與育成中心有2個;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點5個。

2018年3月2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正式獲得國際AAALAC認證。

歷史沿革


揭牌
揭牌
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友好協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行理事會管理。
2006年2月,經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三方友好協商共建的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成立。
2007年8月,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成立。
2011年5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廣州分所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成立。
2011年10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創辦《集成技術》。
2011年6月9日,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開始籌建,並於2013年8月去籌。
2012年8月,深圳市第三所特色學院——“深圳先進技術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同年月,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經管委批准,先進院正式設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13年6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一所揭牌的專業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先進技術學院”正式成立。
2015年,獲批全國博士后工作站,成為集流動站、工作站一體的博士后培養體系。
2016年11月,在科技創新論壇暨先進院十周年彙報會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共建的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以下簡稱腦所)正式去籌成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格朗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癌症早期檢測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
2018年3月2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正式對外宣布,該院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平台順利通過AAALAC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可委員會(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認證現場檢查,並正式獲得國際AAALAC認證。深圳先進院成為深圳首家獲得國際AAALAC認證的機構,也是廣東地區唯一一家、國內第九家通過該認證的高校科研機構。
2019年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所屬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基因組工程與治療研究中心”,並聘任國際一流學者、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喬治·丘奇為中心負責人。
2020年7月,加入深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

科學研究


人員編製

截至2016年底,研究院擁有員工1283人,其中501名海歸精英、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32人、百人計劃38人。共有在站博士后132名、研究生導師202名,其中博士生導師87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徐揚生陳國良汪正平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鄭海榮、王立平
國家:須成忠、Asit Mazumder、劉陳立、OLIVER MARTIN DEUSSEN、袁一卿、肖旭東、蔡小川等
中科院百人計劃:梁岩、劉陳立、孫雨龍、陳四海、粟武、張鍵、楊春雷、歐勇盛、王立平、秋雲海、蔡林濤、鄭海榮、王磊、胡慶茂、張鍵、馮聖中、蔡林濤、王磊、王戰會、楊春雷、喬宇、張春陽、歐勇盛等
科研部門
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6個研究所和1個研發中心,外溢機構有5個、創新與育成中心有2個。2006年-2015年期間,共建設62個國家/省部及市級創新載體。其中:國家級創新載體7個;重點實驗室22個,包括中科院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4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16個;工程實驗室18個;工程中心6個;公共技術平台16個。

研究所/研發中心

機構名稱下設單位
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人機交互研究中心、汽車電子研究中心、智能感測器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集成電子研究中心、先進材料研究中心、認知技術研究中心、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環繞式智能研究室、半導體設備研究室、文化集成研究室以及多媒體研究室 
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保羅·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神經工程研究中心、醫療機器人與微創手術器械研究中心、生物醫學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轉化醫學研究與發展中心、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室、醫學圖像與數字手術研究室、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 
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超算深圳中心 
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抗體藥物研究中心、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學工程研究中心、基因與細胞治療研究室、生殖健康研究室、發育與再生生物學研究室、食品安全與環境技術研究室 
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精密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學研究中心、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機器人與智能裝備中心 
SIAT-MIT麥戈文聯合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腦認知與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神經發育與退行性腦疾病研究中心、基因編輯腦疾病動物模型研究中心、腦功能圖譜解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電動汽車研發中心-----------------------------
• 外溢機構
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深圳北斗應用技術研究院、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創客學院
• 創新與育成中心
中國科學院深圳現代產業技術創新和育成中心、上海嘉定先進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
• 重點實驗室
面貌
面貌
國家工程實驗室: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東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生物醫學信息與健康工程學重點實驗室
深圳市重點實驗室:深圳市低成本健康重點實驗室、深圳市射頻集成電路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電動汽車動力平台與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圳癌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生物醫學成像關鍵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市神經工程與精神健康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高性能數據挖掘重點實驗室
• 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深圳超算分中心、MRI成像開放實驗室、光伏太陽能電池實驗室、先進材料實驗室、汽車電子實驗室、精密工程實驗室、人機交互實驗室、人機控制實驗室、微納製作實驗室、納米技術實驗室、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可視計算實驗室、智慧計算與信息科學實驗室、產品與工程模擬實驗室
• 聯合實驗室
高速EPS包裝聯合實驗室、美的聯合模擬實驗室、THz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先進院—愛思寶聯合實驗室、經典生命科學研究聯合實驗室、三網融合先進視頻工程聯合實驗室
設施資源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是廣東省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台、廣東省分析測試協會、廣東省電鏡學會、廣州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協作網、深圳市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平台、南山區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深圳大學城開放實驗室服務平台成員單位之一。
據2017年3月中心官網顯示,分析測試中心有七大功能性儀器設備服務子平台,分別為:生物與化學分析平台、生物成像平台、材料測試平台、微納加工平台、電子測試平台、超級計算平台和綜合服務平台。擁有設備包括3T磁共振成像系統、場發射掃描電鏡、串聯四級桿液質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聯用儀等大型高端精密設備。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部分設備
編號設備名稱所在部門平台共享類型
10001MRI 磁共振成像系統分析測試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02透射電子顯微鏡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材料測試外部共享
10003移動激光測量系統分析測試中心綜合服務內部共享
10004分子束外延生長和鍍膜系統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微納加工內部共享
10005曙光TC5000分析測試中心超級計算外部共享
10006超聲實時分子影像系統保羅·C· 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07感應耦合等離子刻蝕機微納加工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微納加工外部共享
10008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先進材料研究中心材料測試外部共享
10009曙光伺服器分析測試中心超級計算外部共享
10010小動物三維成像系統基因與細胞治療研究室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11分選型流式細胞儀抗體藥物研究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12小動物用微CT轉化醫學研究與發展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13車載多感測三維數據採集平台(掃描車)可視計算研究中心超級計算內部共享
10014小動物光聲成像系統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15移動研究平台可視計算研究中心超級計算外部共享
10017串聯四極桿液質聯用儀轉化醫學研究與發展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16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成像內部共享
10018多光子顯微鏡光電工程技術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19活細胞工作站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20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21三維C臂X光機生物醫學圖像與數字手術研究室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22核磁共振波譜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23四自由度手臂及靈巧手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綜合服務外部共享
10024深騰7000G伺服器分析測試中心超級計算外部共享
10025共焦熒光顯微鏡分析測試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26萬能材料試驗機轉化醫學研究與發展中心材料測試外部共享
10027紫外曝光機微納加工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微納加工外部共享
10028128導腦波分析測試中心綜合服務外部共享
10029北斗位置數據採集平台雲計算研究中心超級計算外部共享
10030原子力顯微鏡先進材料研究中心材料測試外部共享
10031顯微拉曼光譜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32原子力顯微鏡分析測試中心材料測試外部共享
10033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光電工程技術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34分析型流式細胞儀抗體藥物研究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35塑料激光焊接機微納加工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微納加工內部共享
10036單分子熒光顯微成像及光譜測試系統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生物與化學分析外部共享
10037安全晶元檢測設備汽車電子研究中心電子測試外部共享
10038無掩模激光直寫光刻機微納加工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微納加工外部共享
10039外部迴轉粗線並繞NC繞線機電動車研發中心綜合服務外部共享
10040高性能網路分析儀微納加工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電子測試外部共享
10041生物原子力顯微鏡保羅·C· 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生物成像外部共享
10042大型多功能清洗機腦認知和腦疾病研究所綜合服務外部共享
10043振動雜訊試驗平台電動車研發中心綜合服務外部共享
10044飛秒激光及測量系統光電工程技術中心綜合服務外部共享
10045三維快速成型系統分析測試中心綜合服務內部共享 

科研成就研究成果

• 論文成果
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十年來累計發表專業論文5628篇,其中SCI2239篇,JCR一區1205篇。WFC指數全國排名68位,全科學院26名,全省第4名,全市第2名。陸續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與行業頂級科學雜誌期刊、SIGGRAPH等行業頂級學術會議發表論文。
• 專利成果
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十年來累計申請專利 4437項,已授權1619項,PCT申請214項。近三年,科研單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省第一,全國第二,轉移轉化率達29%,成為廣東省科研機構唯一一家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國知局審查員實踐基地。根據《智能電網專利分析和布局》、《核磁影響專利分析和布局》、《低成本健康專利布局》、《機器人項目》、《抗體專利池項目》、《智慧城市及大數據專利分析與預警項目》八個項目搭建了相關的專利池。
截至2016年8月,研究院已授權的知識產權為1619件。
• 科研項目
活動
活動
2006年-2015年期間,先進院共獲批縱向科研項目2180項,留院合同總額累計19.07億(不含人才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573項,留院合同額為55815萬元,包括牽頭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及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1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中科院項目238項,留院合同額為36733萬;廣東省項目161項,留院合同額為9498萬;深圳市項目1131項,留院合同額為86618萬;累計完成1265個項目結題;獲得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國家專利優秀獎一項,參與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學術刊物
集成技術》系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為第一主辦單位,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為第二主辦單位及出版單位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光、機、電、醫學、藥學先進方法與理論及集成等領域文章。

教育教學


學科建設

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點5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化學、生物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信號與信息處理、生物醫學工程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點:材料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生物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累計培養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生近5000人。
研究院
研究院
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探索雙聘教授、聯合申報學位點和重點學科的合作機制。
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建設“工程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基地”,與東北大學共同建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國內多所高效探索聯合培養,被政府授予“深圳市南山區高層次人才實訓基地”。
研究院與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廣東工業大學在生物、光機電和材料學科方面簽署聯合培養協議,開展共同招收博士后工作。

合作交流


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在論文方面合作的單位已達百家,包括高校、研究機構、公司等。其中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系統、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大學合作緊密。
在合作論文中,除中國(含港、澳、台)外,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法國、日本、德國、以色列、韓國、義大利、愛爾蘭、瑞士、荷蘭、西班牙、丹麥、挪威、塞普勒斯、墨西哥、紐西蘭、瑞典、科威特等。

學校文化


形象標識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為深藍色的圓環形圖案,中間SIAT是研究院英文縮寫,上部和下部分別是屋頂和底座。下方為中國科學院英文名稱。外環上面為中國科學院字樣,下方為研究院名稱。
精神文化
• 使命和願景
建設一流的工業研究院
提升粵港地區及我國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新工業的建立,成為國際一流的工業研究院。
• 目標
一個引領、兩個接軌、三個一流、四個能力
一個引領—在國家創新體系和區域源頭創新活動中起骨幹和引領作用,包括核心技術、產業共性技術、人才教育、企業孵化等多方面的示範作用,成為新型國家研究機構的典範。
兩個接軌—“與國際學術水平接軌、與珠三角的產業接軌,是實現“一個引領”的前提條件,頂天才能立地。
三個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是實現“兩個接軌”的基礎。
四個能力—“發揮學科交叉特色,形成集成創新新優勢,建立經濟預測機制,培養市場拓展能力。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樊建平
黨委書記楊建華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呂建成
副院長許建國
湯曉鷗
鄭海榮
紀委書記馮偉
註:以上參考來源

新冠候選疫苗研發


深圳先進院合成所、深圳合成院胡勇實驗室聯合所內多個團隊,在1月底根據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mRNA平台技術,科研和產業化工作雙管齊下,在兩周時間內快速設計併合成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關鍵靶點的候選mRNA疫苗。2020年2月11日,第一批候選疫苗已完成符合GMP標準的樣品製備及分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