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

同名書籍

《瘋狂:你活得越正常,越有病》一書是德國心理學最權威大師曼弗雷德·呂茨博士,耗費32年心血著成的大眾心理學著作。用最胡說八道的方式,調侃各種心理疾病和我們生病的社會,剖析人性是何等複雜。在德國最權威圖書榜《明鏡周刊》非文學排名第一。

簡介


《瘋狂》
《瘋狂》
書名:瘋狂:你活得越正常,越有病!
作 者:【德】曼弗雷德·呂茨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印刷時間:2013年3月
ISBN: 978-7-80763-929-9
版 次:1版
印 次:1次
開 本:32開
紙 張:輕型紙
包 裝:軟精裝
字 數:117千字
頁 數:232頁
定 價:32.00元

作者介紹


《瘋狂》曼弗雷德·呂茨頭像
《瘋狂》曼弗雷德·呂茨頭像
曼弗雷德·呂茨,專業研究“瘋子”長達32年,德國享有盛譽的精神科主任醫師、伯 恩大學博士、心理療法醫師、神學家。曼弗雷德·呂茨的心理學暢銷書《快樂箴言》、《虛張聲勢》、《熱愛生活的時代》、《生活可以如此簡單》等,被譯為多國文字,在地球村的各個角落廣泛流傳。其中,《瘋狂》一書在德國最權威的圖書排行榜——《明鏡周刊》非文學類排名第一。

內容簡介


人活得太正常,憋著憋著,就得憋出點神經病來。尼采說過,一個人瘋了,那是不常見的事,但發瘋,對於團體、黨派、民族和時代來說,卻是常見的事。於是,真瘋子在牆內畫圈圈,假瘋子在牆外裝13。一部分“正常人”比狂躁病人更狂躁,發動了戰爭,製造了恐怖主義,創造了“倫敦霧、北京咳”,另一部分比阿茲海默氏症更遲鈍,遲鈍得跟風罵街,遲鈍地在人群中拍著巴掌、遲鈍地當著沉默的大多數,然後遲鈍地被拉去相親、結婚、生子,再去繁衍麻木的下一代。所以,曼佛雷德這個古怪的德國老頭說,塞翁發瘋,焉知非福?
在這本書中,這個古怪的德國老頭帶我們走進了那個奇特而神秘的精神疾病世界:痴呆症患者很純情,成癮症患者很講面子,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顆高度敏感的心,抑鬱症患者單純得讓人動容,狂躁症患者魅力無窮……他向讀者介紹了患者們是怎麼看世界的,也風趣幽默地介紹了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更誠懇地告訴我們:人性是何等之複雜。他對全世界“正常人”敲響的警鐘,揭露了一個埋藏已久、震驚世界的秘密——我們的問題不在於瘋子,而在於正常人!
因為活得太正常,沒有了個性和想法,所以才有病!如果瘋子是“正常”的,難道是我們瘋了?為什麼沒有人告訴我們?他們在隱瞞什麼?我們每個人的“瘋狂”又潛伏在何處?德國《明鏡周刊》連續10個月非文學類排名NO.1!最專業的心理執照醫師,32年著1本的經典之作!

圖書目錄


前言:精神科大夫也是純爺們
序曲:走進精神病學——你還在當“麻瓜”嗎
引論:精神病人思維廣,弱智兒童歡樂多
第一章真瘋子在畫圈圈,假瘋子在裝
第一節裝瘋
1.本·拉登,薩達姆的腦子到底想過什麼
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太正常死得早
第二節賣傻
1. 高帥富,小仙女和怪咖們
2. 洗刷刷小姐和“困茫”
第二章為什麼要進行治療?如果要,需要多少?
第一節為什麼要治精神病
1.放過那些沒掛號看病的人
2.大智若“瘋”
3. 精神病學是如何“破土而出”的
4. 診斷不是聖旨,難道是手紙嗎?
第二節治療哪些精神病
1. 精神病學的小世界——我的大腦和我
2. 偉大的自由王國——我和我的大腦
第三節如何治療精神病?
1. 心理療法
2. 身體療法
第三章所有的診斷和所有的療法
第一節大腦生病
1. 大腦里住了一條變色龍
2. 你玩兒過“瀕死體驗”嗎?
3. 誰都有變傻的一天
4. 難得糊塗才是福
第二節上癮
1. 公司,老婆和駕照,到底哪個更重要?
2. 小心被自己的眼睛騙了
3.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抵擋!
4.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成癮症患者
第三節精神分裂
1.精神病人和公務員,誰更聰明點兒?
2. 你是變態還是精神分裂?
3.能不能真正“把人逼瘋”?
4.和精神病聊人生
第四節抑鬱、狂躁
1. 親,你抑鬱了嗎?
2.你想過自殺嗎?
3.聯邦國防軍簡直弱爆了
4. 自從得了精神病,明顯精神多了
第五節精神障礙
1. 創傷+恐懼+強迫= 沒人疼的精神病
2. 吃飯、喝水、性生活
3. “裝模作樣”和“裝瘋賣傻”
4. 從什麼時候起,“精神病”變成了一句罵人利器
終曲:正是因為您的存在,這個地球才不會面臨太大麻煩
後記:重口味不是問題,重口味得沒有方向才是問題

部分書摘


第一章 真瘋子在畫圈圈,假瘋子在裝
第一節 裝瘋
“瘋子”這個詞兒在精神科大夫眼中,絕對是和“病”聯繫在一起的。不過公眾談論更多的卻是“正常的瘋子”,也就是那些被媒體吵得沸沸揚揚的雷人雷事兒。別小看“正常的瘋子”,這可比那些“真瘋子”(精神分裂症患者)胡思亂想層面的破壞力大多了。在系統的研究之後,這些“正常的瘋子”用鐵一樣的證據證明了本書令人不安的論點:我們的問題在於正常人!
不僅僅有完全正常的瘋狂,還有瘋狂的正常人。這些人給自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正常控”——正常吃飯,正常喝水,正常上班,正常加班,正常戀愛,正常淘寶……嗯,總之一切都以“正常”為最高指導標準。用老輩人的口吻,這叫“和諧因子”,用年輕人的標準,這叫“存在感低”……
這些傢伙,就算在火車上一連幾個小時跟他們面對面坐著,也還是沒在自己心裡留下一絲划痕……至少連他們長啥樣都沒記住。這些傢伙的格言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太高調死得早!”
在學校里,這群人就是和諧低調的大多數,成績不好不賴,永遠默默地在平均線上飄著,不會讓同學們覺得有威脅感。到了青春期,“正常控”的叛逆都是低調的:就算要把口香糖粘在老師椅子上,也會選擇最低調地蔫不出溜的方式,絕不會弄個大鬧天空滿城風雨。在家附近的洗衣店,長大的“正常控”們終於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女人就是要外表乾淨,管她內心是不是也乾淨得啥都沒有呢?
再往後,“正常控”們正常地加入了事業編製,或者會成為大機構里的小會計,上班打卡后默默地帶上套袖,默默地讓自己在辦公室別太顯眼。啥叫好衣服?就是既要得體,又要中規中矩,最後穿上之後讓人沒記住他穿的是啥,這才是境界!
當然,想要顯得“正常”,那麼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就是要“高舉旗幟緊跟時代發展”——這群傢伙會跟風兒開通微信,或者在微博上跟帖罵街,有點兒批判性,但不會太過分。最後,“正常控”們正常地死於心肌梗塞,和周圍的其他“正常控們”一樣,墓碑上寫著:“他生活得很正常,然後正常地走了,因為這本來就很正常”。當他們去世后,他們就算作為遺體躺著也完全符合標準。從生到死,這些人都不可能被送到精神病院去。要是做心理測試,他們的測試結果就是“標準答案”,就是“完全正常”。外人有時候甚至沒法確定,這群“正常控”們是不是還活著捏?於是拿起微信問候一下。如果是,怎麼活的?不過八成他們確實以某種方式活著呢,只不過存在感比較低罷了。

出版社推薦


精神病學權威讀物中,最易讀的一本,權威大師凝練32年經驗的普讀本,在歐洲,無論是皇室還是屠夫,全表示讀懂了。
暢銷書中,最重口味最有趣的一本,一個真人版的“飛越瘋人院”,一個正襟危坐的精神科大夫,憋了32年的診療故事,所有的離奇、驚悚、無厘頭和啟迪,終於在這本書中揭秘了。
診療著作中,實用性最強的一本。缺乏安全感、抑鬱、焦躁、恐慌、略帶強迫症、心靈創傷、雙重人格、上癮、戒不掉的性生活……你心靈中的所有麻煩,所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傾向,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偷偷找到解決答案。
非人文著作中,最具人性思考的一本。在一個每個人臉上寫著“正常”的年代,看不見一張張藏在陰影中瘋狂的臉。只有通過那些奇特、怪異的人,我們才能想起,“人”之中真正隱藏的是什麼?如果“正常”的反義詞不是“病態”,那到底又是什麼?

編者序


你在開始看《瘋狂》的時候,如果笑得腹背抽筋,呲牙咧嘴,那麼你很有幽默感。如果你看完了《瘋狂》的全書,還笑得滿地打滾,那麼其實你什麼都沒看懂。如果你看完全書,忽然發現臉上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有淚水,你總算看懂了《瘋狂》的第一層了。如果你看完全書,笑也笑過了,淚也流過了,忽然怔在哪裡,忽然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那麼你看懂第二層了。如果你看完了《瘋狂》,默默地坐在那裡,你感到無處可去,你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哀和無奈,那麼恭喜你,你看懂你三層了。
原本只是想湊個熱鬧,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更為真實的自己。林清玄說,愛,是我們一生的追求。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溫柔。
——題記
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編輯,我是抱著“看看瘋子們都在想些什麼”這種湊熱鬧的心態,開始了對這本版權書的關注。書讀至第一遍,我像是在看周星星的喜劇,對著電腦屏幕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旁邊的同事以為身邊真的坐了個神經病……想來也許只有德國作者,才能用如此高級黑的手法,將精神病學,這個實質略顯枯燥和高深的領域,講得專業而不失有趣。
然而隨著細讀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我再也笑不出來了。深夜翻至“終曲”這一章,抬頭竟然滿眼淚花。像是一個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處處流光溢彩,處處奇特古怪,然而醒來卻發現只有四個字——悲辛無限。
一個享有盛譽的精神科主任醫師,花了32年時間,和精神病院里那些形形色色的瘋子打交道。還記得那個院牆內的世界嗎?痴呆症患者很純情,成癮患者很講面子,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顆高度敏感的心,抑鬱症患者讓人動容,狂躁症患者有讓人著迷的經歷……他們是“非正常人”,卻是如此真實地綻放過,而院牆外的我們呢?有多少未曾老去的生命,連嘗試著綻放都沒有過。
我們把那些“真實而奇異的人”關進精神病院,而院外的我們,帶著自詡“正常”的徽章,卻對任何瘋狂的事情都已成習慣。我們的身邊沒有院牆,從北京到開羅只需要一張12小時的普通機票。然而,我們的靈魂卻和院牆內的瘋子沒什麼兩樣,習慣了每天按照別人制定好的時間表生活,習慣了這些規則道德邊邊角角的束縛,習慣了成天抱怨卻沒有出走的勇氣。
每天正常吃飯、正常上班、正常跟風罵街、到了歲數正常地被拉去相親,然後正常結婚生子……我們正常到,已經意識不到自己很正常。年輕時,我們心裡也有個聲音,極力吶喊著卻始終被我們忽略,直到最後消失不見。我們終於都成熟了。頭破血流后,融入社會開始了正常生活,庸庸碌碌直到老死都不會再想起。
你看見那些尚還年輕的人了嗎?還未老去卻已經習慣了回憶。“敢不敢說,我一定與眾不同”,幾乎是一個世紀之前的模糊回憶。
我們都還未老去,卻在“正常”中習慣了沉溺。當人們臉上的面具越來越華美,恐懼就像一種疾病般流行開來,無人倖免。那些思維和我們不一樣的人,那些言行和我們不對路的人,那些形單影隻離奇古怪的人……我們建立了那麼多流浪貓流浪狗協會,卻無處安放那麼多流浪的靈魂。
他們不是變態,只是暫時或終身脫離“正常”生活;他們不是避之不及的“瘟神”,只是言行思維“和我們不一樣”。或者不應該用“他們”這個詞兒,應該用“我們”——誰敢打包票,這輩子不和精神疾病扯上半毛錢關係呢?
一切都是這麼矛盾。從混沌初開后就未明朗過。不是忙著生就是忙著死。那為什麼忙著忙著。我們卻忘了人性的初衷。
而這些文字和心跳,帶給我們的東西也不該如此稀薄。除了安慰和迷戀,也許還有一份前進的力量和勇氣,還有一份我們與生俱來,卻漸漸遺忘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