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龍形器

2002年出土的夏代石器

夏綠松石龍形器是夏代石器,2002年在洛陽市偃師市二里頭遺址VT15M3一處高等級貴族墓葬中出土,現收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

夏綠松石龍形器長64.5厘米,中部最寬處4厘米,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僅有0.2-0.9厘米,厚度僅0.1厘米左右。龍身略呈波狀曲伏,中部出脊。由綠松石片組成的菱形主紋象徵鱗紋,連續分佈於全身。

夏綠松石龍形器的發現,證明了早在夏代的時候,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圖騰來崇拜。

緣起


隨著考古科學研究的深入,科學工作者已經基本將偃師二里頭遺址定為夏代遺址,那麼距今至少有3700多年的綠松石龍形器就是一個夏代的龍形器物,象徵著華夏文明的龍圖騰的形成。這一“超級國寶”的發現,專家學者無比興奮,大家一致決定將其命名為“中國龍”,並認為它的出土,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收藏


綠松石龍形器現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收藏,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龍形器是一個在紅漆木板上粘嵌綠松石組合而成,綠松石片形狀各異、又細又小!仔細數來,竟有2000餘片!直徑小的0.2厘米,大地0.9厘米,厚度僅僅0.1厘米,其用工之巨,製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見的,令人嘆為觀止。

主人


日本學者認為這件大型綠松石龍形器可能是象徵權力的“龍杖”。而該件龍形器的主人,不是當時的“王”或王室成員,就是負責主持夏王朝圖騰神物祭祀的“御龍氏”。

價值


龍是神異靈物,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它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
綠松石龍形器
綠松石龍形器
舜帝時期已經有“豢龍氏”官職,夏朝興起之時,有“青龍止於郊”的祥瑞。更有神話傳說夏禹是黃龍的化身,夏禹的後裔褒之二君也有化為二龍在夏王宮打鬥的史書記載,夏后少康的後裔于越之民也有文身以象龍子的風俗。可見龍在夏朝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圖騰象徵。
夏代孔甲時期有“御龍氏”,說明古人曾經蓄養過龍(有可能是當年的黃河流域濕地沼澤中一種類似鱷魚的兩棲動物)。
之後,經夏商周至戰國時期發展,到秦漢時龍的形象基本成形。中華民族的先人將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等諸多人格賦予其身,龍身上承載著他們的願景和追求。
綠松石龍形器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夏代文化遺址的發現,也代表著中國龍的形象在”中央之國“、“華夏第一都”的最古老發現,更有力的實證了華夏兒女永永遠遠都是龍的傳人。這一中華神龍的出世表現了在神秘莫測的自然界面前,華夏民族的祖先以龍作為圖騰崇拜,龍那真實而又虛無的形象,逐漸演化成為華夏兒女的民族信念和精神象徵。
在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中央之都,中央之城”的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這樣完整的龍形器,證明早在夏代的時候,先民們已經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來崇拜。從1987年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的蚌塑龍圖,到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再到商周禮器中的雙龍龍紋等,可以清晰看到中國龍的形象一脈相承,進一步證明中華龍文化的源遠流長。

文物特徵


龍身近尾部漸變為圓弧隆起,尾尖內蜷,若遊動狀。綠松石龍形器的龍首隆起於托座上,略呈淺浮雕狀,為扁圓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節實心半圓形的青、白玉柱組成額面中脊和鼻樑,綠松石質蒜頭狀鼻端碩大醒目。兩側弧切出對稱的眼眶輪廓,梭形眼,輪廓線富於動感,以頂面弧凸的圓餅形白玉為睛。
在距夏綠松石龍形器尾部下端近4厘米處清理出的一件綠松石條形飾,與器體近於垂直,二者之間似有斷續的紅色漆痕相連,據推測,該物與綠松石器體所依附的有機質物原應為一體。縱觀全器,其形體曲伏蜷尾,為蛇形;頭部有眉、眼、口鼻(口鼻應為一體),龍形輪廓已被勾勒出來。

流傳歷史


發現過程

2002年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負責清理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VT15M3一處高等級貴族墓葬。當時,二十多歲的考古隊員李志鵬,在隊長許宏安排下,負責出土綠松石龍的貴族墓葬所在區域的考古發掘。
4月中旬,許宏隊長他們判斷應該應是一座身份較高的二里頭文化貴族墓。他們先是在墓主人腰部的銅鈴下發現了一些綠松石片露頭,這些綠松片似乎鑲嵌組合在一起,應該屬於某個大型器物的局部。許宏隊長決定把墓的整體整體套箱提取回室內以後再細細清理。他先清理出相當於後來“龍”身的部位大約30厘米長的一部分,順著綠松石片的走向,找出可能的分佈長度和範圍后,整體套箱提取回了室內。
2004年,綠松石龍形器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由專門的文物保護技術人員在細緻清理后,確認該石器為大型綠松石龍形器。

出土環境


夏綠松石龍形器出土地點二里頭遺址VT15M3高等級墓葬為近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方向356度,墓口長2.24米,寬在1.1米左右,墓葬殘深0.5—0.6米。墓主葬式為側身直肢,頭朝北,面向東。經鑒定,墓主為成年男性,年齡在30—35歲之間。墓底散見零星硃砂,未發現明確的棺痕。M3屬於二里頭都邑中最高等級的墓葬之一,同時,M3又是3號基址院內發現的6座墓中最接近建築中軸線的一座,其隨葬品較為豐富。

文物鑒賞


夏綠松石龍形器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富有衝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