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職業技術學院

民辦高校

宿遷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2000年,是實施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以信息類專業集群為特色的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地處宿遷市湖濱新區,緊鄰風景秀麗的駱馬湖旅遊區和三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環境優雅。

學院按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北京八維信息集團在產業、教育、科研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有“中國矽谷”之稱的北京中關村軟體園建有校企合作型的實訓基地,瞄準園區聯想、百度等知名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開設課程,方便學生就業。學院在上海建有產教融合型的宏燁教育研究機構及實訓基地,依託上海、杭州城市群產業轉型升級的優勢,培養企業急需的軟體開發與應用型高端人才。

歷史沿革


2000年,江蘇省政府同意在中國礦業大學宿遷分校的基礎上籌建宿遷職業技術學院。
2002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宿遷學院(宿遷職業技術學院)的通知》決定將宿遷職業技術學院(籌)和徐州師範大學宿遷分校合併組建宿遷學院(宿遷職業技術學院)。
2009年,為加快籌建宿遷學院,宿遷職業技術學院從宿遷學院剝離,在湖濱新區職教園區內正式建校。
2010年6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學院辦學主體由宿遷市政府變更為宿遷大德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2015年12月4日,宿遷職業技術學院投資方宿遷大德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權被北京八維信息集團有限公司100%收購。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宿遷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2000年,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佔地面積504畝,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在校師生6000餘人,實施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以信息類專業集群為特色,為八維集團旗下重要教育品牌。
專業設置:根據國家及地方發展規劃要求,充分發揮集團辦學優勢,集中資源配置,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做強特色專業,改造傳統專業,力圖將優勢專業“做特、做精、做強”。學院下設雲計算學院、遊戲學院、網路工程學院、軟體工程學院、網際網路系,形成了以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網際網路應用技術、網際網路商務、計算機藝術設計等四大特色專業群。 
開辦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層次學制
網際網路系電子商務專科三年
電子商務技術專科三年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科三年
網際網路金融專科三年
環境藝術設計專科三年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科三年
藝術設計專科三年
應用英語專科三年
網路營銷專科三年
雲計算學院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科三年
雲計算技術與應用專科三年
遊戲學院動漫製作技術專科三年
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科三年
智能產品開發專科三年
網路工程學院計算機網路技術專科三年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科三年
物聯網工程技術專科三年
軟體工程學院移動應用開發專科三年
軟體技術專科三年
教學設施
學院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和實訓大樓,總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面積68568.32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圖書館和資料室藏書30萬冊,報刊雜誌30餘種,建有電子閱覽室,電子刊物1000餘種。學院教學設施齊全,設有20個實訓室。在校外建立各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200多處,充分滿足學生實訓需要。學校擁有較完善的教學、實驗設施,如圖書館、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報告廳、標準化考試教室、雲計算實驗室、計算機攻防實驗室、虛擬VR體驗室等,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設有研究院和實訓基地,可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實驗、實訓的需要。

師資隊伍

宿遷職業技術學院
宿遷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總數466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29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為27.46%;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93人,占專任教師的31.21%。
學院堅持引進與培養並舉,通過完善激勵機制,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鼓勵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申報高級職稱。構建“學院-系部-教研室”三級教師發展架構,定期舉辦公開示範課、教學沙龍、教學基本功等活動,為教師4交流研討搭建良好的平台。每月一次公開課評比,每季度一次“授課大師PK大賽”,促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充分調動各學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改革、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教師、學生、學校三位一體共同發展。

人才培養

1、時代發展與國家戰略布局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作出要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大戰略部署,這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提供了行動指中南。未來三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大有可為,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光明。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政府和企業都需要更多的"網際網路+”型人才。學院根據“網際網路+”時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開設與社會要求的人才標準相匹配的新興專業,研究、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培養“網際網路+"應用型人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競爭力。
2、“雙師型”師資隊伍。
學院努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聘請企業擁有多年技術經驗的專家和管理人員為學生授課。將他們具備的紮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結合從生產一線獲取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等,通過各種貼近現實的教學方法,模擬或再現職業情境,突出應用;通過專業授課、實訓、實習、特定的職業活動等方式,使學生掌握就業崗位所需的應用技術和職業技能。
3、創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
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改革、評價方式改革方面採取”單科精進接力”、"成就驅動教學法”、“綜合考試製度”以及"學生自主管理制度",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保障教師的教學質量,從而為學生高水平、高薪資就業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4、教師崗位績效考核制度。
學院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業情況作為對教師主要績效的考核內容,與教師的評級、獎懲、工資福利掛鉤,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切實保證教育質量符合就業標準。
5、產學融合的新型辦學模式。
學院與企業深度合作,把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標準作為培養標準,通過課程標準化、模塊化、實戰化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接受真實的操作技能培訓,積累專業技術經驗,提升職業素養,保證向企業輸送適用的人才。
學生畢業后,學院為每名畢業生提供一年"扶上馬,送一程”的就業服務與崗上支持,即根據畢業生專業能力制定就業助推預案,拓展多家備選企業、匹配相應就業崗位,並在筆試能力、面試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技術能力等方面做好培訓和就業指導工作。學生就業后,就業指導專家對畢業生還要進行一年的技術跟蹤服務,為學生穩定就業保駕護航。
6、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學院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育人。學院把立德樹人作為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追求“快樂、新生、奉獻”,把“潛力無限、感恩奉獻、正確歸因、內方外圓”的行為理念滲透到對學生思想品德、文化素質以及職業素養的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在發展才智的同時,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成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優秀職業人。
7、打造學生的三大實力。
學院通過“教學完全標準化"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積累經驗,形成高效工作的硬實力;通過實施學生"完全自主管理”,文化育人,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管理,形成管理思想、達成目標的軟實力;通過"實訓完全標準化”,組織專家團隊,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與崗上支持,使學生具備突出自身亮點的就就業實力三大實力集於一身,讓學生憑能力高薪就業。
●產教融合、工學結合
為了使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相貼近、素質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學院教育與行業發展相融合,我們把學生實訓部分的教學內容項目化、實戰化、企業化,由具備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和我校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在成績考核中,把學生的技術能力和應用能力按照企業工作崗位和產品質量標準結合起來,並作為成績量化的主要依據。
●貼近時代、專業超前
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教育發展規劃,學院及時調整辦學思路,前瞻性地設置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人才缺乏的計算機軟體、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網路遊戲等近三十個專業,為廣大青年求學與就業提供保障,為新時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一專多能、多證並舉
學院創新培養模式,推行”1+X"制度,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積極推進“一專多證”制度,在按國家高等教育要求,實施大學生專科學歷教育的同時,把學生取得外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專業技能等級證、行業資格證和畢業證列為同等重要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為學生就業和持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楊曉龍
黨委書記徐雲龍
副院長任爾平、陳慧清、周兆華

獲得榮譽


學院多次獲得省市級重大活動和賽事的優秀組織獎,先後榮獲”宿遷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教育系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年志願服務事業貢獻獎”、“宿遷市十佳志願服務組織”、“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宿遷市五四紅旗團委”、“優秀主持人團隊"等榮譽稱號,學院各項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