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石州慢·擊築行歌
元好問詞作之一。這首詞寫下了他的一生。早年的胸懷天下,壯志於經世治國到常年懷才不遇的鬱悶與無奈,直至最終對仕途絕望,歸隱之心日甚。“詩句欲成時,滿西山風雨。”一句,表明了他寄希望以他一隻筆,能夠寫下天下黎明百姓的疾苦,反應人民的生活疾苦,以及表達對政治黑暗的不滿。
他七歲能詩,人稱“神童”。興定五年(1221)進士及第,不就選。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材郎,充國史院編修。后又歷官鎮平、內鄉、南陽縣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金亡后二十餘年間,潛心編纂著述,致力於保存金代文化。元憲宗七年(1257)九月卒。早年有志於經世治國,壯年時曾自負“動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靜可以崇高節而抗浮雲”。這首詞更是寫下了他的一生。
上片中,“擊築行歌,鞍馬賦詩,年少豪舉。”一句寫下早年自己曾經胸懷天下,壯志於經世治國。“從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間風女”與“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樓,江山信美非吾土。”分別寫下了早年自己仕途不順,浮浮沉沉,以致自己心灰意冷,於治國救世已然暗淡無意了。也暗示了厭倦朝中內鬥,自己不再願意為官了。“天地一飛鴻,渺翩翩何許。”更是流露自己他鄉漂泊流落之苦,和對前途的一片渺茫而不知所措。
下片中,“羈旅。山中父老相逢,應念此行良苦。”長期的懷才不遇和面對黑暗的現實,使他逐漸清醒,出仕和歸隱的內心矛盾開始加劇,文中“幾為虛名,誤卻東家雞黍。”則表現出作者常年懷才不遇的鬱悶與無奈之情。“漫漫長路,蕭蕭兩鬢黃塵,騎心漫與行人。”更是流露出作者對仕途已經絕望,歸隱之心日甚。“詩句欲成時,滿西山風雨。”一句,則表明了他寄希望以他一隻筆,能夠寫下天下黎明百姓的疾苦,反應人民的生活疾苦,以及表達對政治黑暗的不滿。
語遺山涉足於詩、詞、文、散曲和筆記小說等文學的各領域,尤以詩的成就為最高。他的詩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其中反映當時人民飽受天災人禍之苦的作品,真實具體,富有感染力。其詞則被譽為金朝一代之冠,以蘇、辛為典範,博採眾長,兼有婉約、豪放等諸種風格。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后,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后,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
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逝世,年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