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周家大院的結果 展開
- 中國湘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築中的一顆明珠
- 中國歷史遺迹
- 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地標之一
周家大院
中國湘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築中的一顆明珠
徠永州周家大院坐落於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瀟水支流----賢水河的源頭,始建於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充分顯於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是民間古建築的傑作。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始建於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距今已有120餘年歷史。大院坐東南朝西北,佔地面積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共有48根木柱,大小房屋51間,鼎盛時期居住著180多人。縱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被譽為中國湘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築中的一顆明珠。
周家大院是汝南第周氏德埴和妻沈氏雲英率五子常桂、常樹、常槐、常材、常橋耗時三年建成,故又名“五美堂”。周氏後裔在此生息繁衍,人才輩出,歷經宜、后、作、孚、彥、立字輩,現已傳至第八代。據《汝南周氏譜》記載,周德埴(1831-1898),忠厚質直勤儉起家;沈氏雲英(1830-1919),治家嚴肅井井有條。
周德埴系周瑜第52世孫,周敦頤第23世孫。周敦頤(1017-1073),又叫周茂淑,別號周濂溪,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我國理學的開山鼻祖,在永州市度過了人生成長最重要的15年。以故里濂溪河為名,後人稱之為濂溪先生。他創立的學術思想被稱為濂溪學。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永州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盛夏,他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寫下膾炙人口的名作《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既是周敦頤人生境界的寫照,也是千百年來志士仁人修身養性的寫照。
陝西省
原名孟店民宅,是慈禧太后乾女兒安吳寡婦的娘家、刑部員外郎周梅村的府第。
徠周家大院,位於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建於清乾隆1787-1797年間,周家原有房屋17院,清同治年間因回匪的瘋狂襲擊燒毀了16院,現僅存此院。該院佔地3206平方米,建築面積883平方米,建築特點採用了南北兼有的建築風格。院落坐南向北,進深71米,每進三五相間,間口各異,均有大門相隔。走廊極深,直向縱深延展。敞開各進中門,一眼可望后樓,給人以幽靜肅穆之感。整個建築,大房頂,高台階,磚木結構,設計精巧,布局合理,疏密得當,結構嚴謹。院內的磚、木、石雕,紋飾典雅、精美細膩、惟妙惟肖,是研究和鑒賞清代建築的直觀實物,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觀賞研究價值。
前有樓房3間,門台為青石鋪地。拾級而上,一對石獅相對雄視,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座巨型屏風,兩邊精雕有盤龍篆體字的上馬石,東西兩側的看牆上各有別具一格的磚刻浮雕。這些磚雕不憑丹青,不借金玉,以巧匠們的智慧和雙手在樸實無華的磚牆上鏤刻出了豐富多彩的立體圖像,它的技藝和風采不失為現代裝飾的借鑒。穿過二門,兩邊廊房門格上雕刻內容豐富多彩,東雕有陝西著名的‘“長安八景”及“八蠻進寶’等畫面,反映了房主人深究學問,逸情於自然及乾隆年間太平盛世周邊民族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的情景。西雕有著名的名勝古迹,“漁、樵、耕、讀”及古代著名大詩人的傳說典故等,反映了主人高雅的文化涵養。穿過廊房,便是大廳,廳房鑲嵌十二扇格子門,門上雕有“介子推剮肉奉君”、“岳母刺字”和“郭子儀大拜壽”等典故戲劇圖案,形象生動,活靈活現。木雕藝術精湛,線條圓潤流暢,栩栩如生。大廳后是寬敞的退廳,這裡過去是房主人待客奉茶的場所。走過退廳,便是后樓,后樓建造在青石疊鋪的高台階上,樓中懸掛巨幅匾額,上書“懷古月軒”四個大字,站立在樓上眺望四方,使人心曠神怡。
孟店民宅古建群裝飾富麗堂皇,氣氛莊嚴肅穆,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工藝水平。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十分重視這座古建的保護,多次撥款維修彩繪,三原文物旅遊局以此為依託,先後設計並布置了“房主人五十大壽祝壽場景”陳列、“主樓卧、書房”陳列、“廂房卧房”陳列等,徵集民間馬拉轎車、描金木櫃等生產生活用具在此陳列布展,並於2006年將該民宅正式更名為“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館”,使其發揮更大的參觀、科研、教育價值。
周家大院1992年4月20日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周家大院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憑本人醫師資格證、護士資格證或醫院工作證、即可享受景區門票全免優惠。前往景區遊客中心售票窗口,出示有效證件即可進行門票兌換。
何仙觀
2007年6月9--11日,由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在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授牌儀式,正式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院始建於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1456年),建成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後裔於明中期遷移至此生息繁衍,歷26代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
其後裔人才輩出,如:周崇傅(1830-1892)字少白,號子岩,清零陵人(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干岩頭村)。有文武才。同治元年(1862)舉京兆鄉試,觀政兵部。七年(1868)成進士,入翰林,散館授編修。光緒元年(1875)改官中書,旋以軍咨酒隨左宗棠進軍天山南北,收復新疆。其間,他參與決策,督辦軍需,攻績卓著,賞戴孔雀花翎,同都轉三品,權攝關內關外鎮迪、高平等處觀察使。光緒八年(1882)以後,又隨左宗棠到江蘇、浙江整飭鹽綱,處鹽場腥膻之地而兩袖清風,以廉潔為時人所稱。不久,乞歸永州,主講蘋州書院。後起為喀什噶爾兵備道,轉署理鎮迪道兼按察使。
周希聖,字維學,號元汀,零陵縣進賢鄉(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干岩頭村)人,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萬曆十七年(1589)中進士,授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令。上任后,勤躬善政,愛民如子,被譽為“青天”。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上疏直言,觸怒皇帝,被貶為灌陽典史。被貶后,沒有因官小而荒廢事業,也沒有感到自卑。與巡按等公,歷時二年,修成《王文成公集》。爾後,他告假還鄉,閉門讀書。萬曆三十九年(1611),李廷機為相,周希聖被起用為太僕寺丞。次年,轉為尚書司丞。再次年升為光祿寺少卿,典試陝西,量才錄用,深得民心。萬曆四十五年,奉旨到江西迎接益王還朝,被子封為左通政。天啟元年(1621),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次年,遷南京刑部右侍郎,天啟五年,升南京戶部尚書。后因得罪權宦魏忠賢,被削職為民。
罷官回鄉后,潛心著作,主要有《退思堂集》、《懷柳賦》、《尋芝賦》、《湘南志》、《森閣詩稿》等。明思宗崇禎元年,魏忠賢罪行敗露被處死。周希聖以名德舊臣,原官起用。周此時無意仕途,堅辭不赴。崇禎八年(1635)十月,病卒於家,享年85歲。根據史學界對周敦頤的出生地道縣樓田村的《濂溪故里周氏族譜》和浙江《諸暨豐江周氏宗譜》、《周氏破塘祖塋祭簿》、《越城周氏支譜、周氏一世公世系表》和何仙觀周姓的《周氏宗譜》記載的考證,魯迅是周敦頤31代孫,周恩來是32代孫,比魯迅小一輩,與何仙觀周姓同是周敦頤次子周燾之後裔。
周家大院典型地體現古代建築的“風水”思想:大院三面環山,前景開闊。周家大院古建築群時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狀分佈,規模龐大,由六個院落組成,佔地百餘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其布局井然有序,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從整體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渾然一體,既各自獨立成院,又相互和諧勾連。
地圖與路線
周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