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天和的結果 展開

天和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

天和,為中國的空間站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發射質量22.5噸,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開展艙內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是我國目前研製的最大的航天器。

2021年4月23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4月29日11時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1年5月18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在軌測試驗證。5月29日20時55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將迎來第一位“訪客” 。2021年6月17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實施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3名航天員將成為“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入住人員”,並在軌駐留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

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核心艙詳解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執行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按照規劃,2021—2022年,我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此次任務是11次飛行任務中的第1次,標誌著我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這“第一棒”跑出后,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緊跟其後,“接力”發射。
2021年4月23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組合體亮相併穩穩轉運至發射區。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頂端整流罩里,所包裹的正是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它的重量是在20噸級,也是目前中國最大、最複雜的航天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表示,計劃進行搭建工作的中國航天天宮空間站,基本構型目前已經確定,將會由一段核心艙及兩段實驗艙以T字形布局組成。兩段實驗艙分別位於核心艙的左右兩側長期停靠對接,而貨運飛船及後續的載人航天飛船則會在核心艙的前後兩端完成對接。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1:1模型曾亮相珠海展覽,核心艙長16.6米,主要用於空間站的控制和管理,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還能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三部分,有三個對介面和停泊口,對介面用於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停泊口用於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

研究進度


截至2019年4月24日,天和艙正在規劃中。
2021年2月16日,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等通過評審。
2021年4月23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工程各參研參試單位正在全力備戰。
2021年5月30日5時01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順利實現快速交會對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成為首個停靠空間站核心艙的航天器。

研究規劃


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分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核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
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總體方案優化,通過交會對接和轉位組裝構成空間站本體。其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可根據需要,通過維護維修進一步延長壽命。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天和艙用於空間站的統一管理和控制以及航天員生活,有3個對介面和2個停泊口。停泊口用於問天艙、夢天艙與天和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介面用於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

空間站計劃


天和核心艙發射、空間站開建,中國天宮號空間站計劃解讀
2021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已準備就緒,近日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2021年~2022年間,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任務概述
中國的空間站計劃,最終目標是在低地軌道自主建設一個常駐的大型空間站,約60~180噸級。該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試驗階段於2011~2020年進行,包括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之後開始正式組建常駐的“天宮號”空間站。
預計運營十年以上,至少採用三個軌道艙組成。將先發射無人空間實驗室,而後再用運載火箭將載人飛船送入空間,與停留在軌道上的實驗室交會對接,航天員從飛船的附加段進入空間實驗室、開展工作。
航天員的生活必需品、工作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均由貨運飛船運送。載人飛船停靠在實驗室外,作為應急救生飛船,如果實驗室發生故障,可隨時載航天員返回,航天員工作完成後,也可乘飛船返回。
2011年9月29日,第一個先導試驗型的空間站天宮一號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016年9月15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宮二號。預計將於2021年左右開始在軌組建自己的載人空間站,並開展大規模的空間試驗。
試驗階段
根據載人航天工程的任務規劃,中國在2011年9月29日發射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2016年9月15日發射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另外發射了4艘飛船—無人的神舟八號和載人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進行交會對接試驗。
命名
中國的大型常駐空間站定名“天宮號空間站”。經過公眾的投稿,同時結合科研人員與專家的意見,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於2013年10月底正式對外宣布了中國的載人空間站被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被命名為—天舟,實驗艙I、II分別被命名為問天和夢天,此外,對各組成艙段也做了命名。
組成
空間實驗室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后錐段組成:實驗艙前錐段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支持與飛船的交會對接;柱段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必須的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后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就是利用物理化學方法,將航天員代謝廢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吸附劑的循環使用;
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基本構型
天宮號空間站的基本構型由一段核心艙和兩段實驗艙組成“T”字體,兩段實驗艙分別長期停靠在核心艙的左右兩端,貨運飛船以及載人飛船分別對接於核心艙前後兩端。
核心艙:天和號核心艙,由長征五號乙從文昌發射。取名自天樞與太和,寓意天地人和。艙外設置一架大型機械臂,前端包括一段六介面的節點艙,同時充當空間站進出太空的主要氣閘艙。
實驗艙I:問天號實驗艙,由長征五號乙從文昌發射,控制與實驗應用艙,艙外設置一架小型機械臂。
實驗艙II:夢天號實驗艙,由長征五號乙從文昌發射,專用應用艙。
空間天文台:巡天號空間天文台。
貨運飛船:天舟號貨運飛船,由長征七號從文昌發射。無人貨運飛船,用於補給空間站以及廢物排除等任務。
載人飛船:神舟號載人飛船,由長征二號F從酒泉發射。載人飛船,用於航天員的運輸和應急返回等任務。
計劃於2021年左右發射核心艙,2023年前完成實驗艙II的對接組建。每組航天員駐紮6個月後與下一組航天員進行輪替,完成持續的空間常駐任務。乘員人數為2~3人,設計壽命在10年,規模達到80噸。
擴展構型
天宮號空間站的基本構型成功組建后,可根據需求,在核心艙的前端增建三艙組成空間站“十”字的擴展構型,三段擴展艙A、B、C處於核心艙的前端,組成小“T”字型。
擴展艙A後端與核心艙前端對接,擴展艙B和C與擴展艙A前端的左右處對接。載人飛船對接於擴展艙A的正前端。可依據需求增配第二艘載人飛船以備緊急返回使用,對接於核心艙前端下方。長期駐紮航天員人數提高到3~6人,最大規模可達180噸。
任務目標
進一步掌握飛行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突破航天員中期駐留、飛行器長期在軌自主飛行、再生式生保和貨運飛船補加等關鍵技術;驗證天地往返運輸飛船的性能和功能;進行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試驗。
任務進度
天宮一號飛行器,2011年9月29日從酒泉由長二F發射,先後與無人的神舟八號以及載人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對接,成功完成了航天員的短期駐紮任務並且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9月15日從酒泉由長二F發射,先後與載人的神舟十一號以及無人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對接,成功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紮任務及掌握空間補給技術。
天宮號空間站,預定於2021年~2022年組建。計劃於2021年~2022年間,從文昌由長五乙依次發射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及夢天號實驗艙三段空間艙,並在空間組合成天宮號空間站的基本型“T”字型,並與多艘天舟號貨運飛船和神舟號載人飛船對接,以完成常駐任務,每組航天員駐紮6個月後進行輪替。
此後還可能在基本型的基礎上增加三艙,構成空間站的擴展型—“十”字型。空間站基本型重約60噸,將擁有10年的設計壽命、兩架機械臂(大型安置在天和號核心艙外、小型在問天號實驗艙外)。

發射進程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將於4月29日發射
執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后,於2021年2月22日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之後,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與先期已運抵的天和核心艙一起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2021年4月26日消息,4月28日18時起至4月29日18時止,海南省文昌市將實施道路交通管制。官方表示,為確保文昌火箭飛行任務期間,海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海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決定,將對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周邊道路及通往文昌的道路實施交通管制。
這預示著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即將於28-29日發射。該太空艙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重量達到22.5噸,能滿足3名宇航員長期在軌駐留需求。核心艙將由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此前器箭組合體成功運抵發射區。
2021年4月29日,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習近平致電祝賀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
2021年5月18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4月29日發射入軌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近日先後完成交會對接、航天員駐留、機械臂等平台功能測試,以及空間應用項目設備在軌性能檢查,各項功能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已進入交會對接軌道,後續將繼續開展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工作。
2021年5月29日20時55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七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迎來第一位“訪客”。
2021年6月,中國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
2021年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宣布,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將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16日上午進行推進劑加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2021年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北京時間2021年8月20日8時38分,航天員聶海勝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截至10時12分,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身著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已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並已完成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台等工作,後續將在機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開展空間站艙外有關設備安裝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