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鼠李

柳葉鼠李

柳葉鼠李(學名: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為雙子葉植物綱、鼠李科灌木,稀喬木,高達2米。葉紙質,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有疏細鋸齒;葉柄長3-15毫米;托葉鑽狀。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有花瓣;雄花數個至20餘個簇生於短枝端,寬鍾狀,萼片三角形;雌花萼片狹披針形。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果梗6-8毫米;種子倒卵圓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6-7月。柳葉鼠李葉有濃香味,在陝西民間用以代茶。

形態特徵


柳葉鼠李
柳葉鼠李
灌木,稀喬木,高達2米;幼枝紅褐色或紅紫色,平滑無毛,小枝互生,頂端具針刺。葉紙質,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3-10毫米,頂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疏細鋸齒,兩面無毛,側脈每邊4-6條,不明顯,中脈上面平,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3-15毫米,無毛或有微毛;托葉鑽狀,早落。
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4基數,有花瓣;花梗長約5毫米,無毛;雄花數個至20餘個簇生於短枝端,寬鍾狀,萼片三角形,與萼筒近等長;雌花萼片狹披針形,長約為萼筒的2倍,有退化雄蕊,子房2-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長,2淺裂或近半裂,稀3淺裂。
核果球形,直徑5-6毫米,成熟時黑色,通常有2,稀3個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6-8毫米;種子倒卵圓形,長3-4毫米,淡褐色,背面有長為種子4/5上寬下窄的縱溝。花期5月,果期6-7月。
(形態特徵及形態特徵下圖冊參考資料: )

分佈範圍


產於內蒙古、河北(張家口、小五台山)、山西、陝西北部、甘肅(合水、慶陽、環縣)和青海(尖扎縣)。生於乾旱沙丘、荒坡或亂石中或山坡灌叢中,海拔1000-2100米。蘇聯西伯利亞地區、蒙古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貝加爾湖。

主要價值


柳葉鼠李
柳葉鼠李
葯 名:柳葉鼠李
來 源:為鼠李科植物柳葉鼠李的葉。
功 效:清熱除煩、消食化積。
主 治:用於消化不良、腹瀉、風火牙痛、小兒食積、熱病津傷或溫病後期諸症。
性味歸經:甘,寒。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代茶飲,10一30克。
別 名:黑疙瘩(《秦嶺植物志》)、黑格鈴(內蒙古)、紅木鼠李(《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古、河北西北部、山西、陝西北部、甘肅東北部、青海東部。
拉丁名: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