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樓村

山東省東阿縣姜樓鎮轄村

姜樓村地處魯西平原,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南12公里,齊南路324省道西,是姜樓鎮政府駐地,南鄰司崗村,北鄰歸德鋪村,西鄰王小樓村。姜樓村共有房屋965餘棟,全村731餘戶,2247餘人,均系漢族,有姜、方、何、任、劉、譚、張、萬、胡等姓氏。姜樓村主要經濟來源於農業和工業,其農作物為小麥、玉米等,工業產業主要是鋼球廠、建築公司等。

歷史沿革


姜樓村原名風凰集,后更名為姜家樓,簡稱姜樓。據傳明朝洪武年間,首先有人居住取名馬家集,姜姓來此定居並遷村改名鳳凰集。後方、任、何、劉、張姓等來此定居於此,因姜姓在村建樓一座,故更名為姜家樓,簡稱姜樓。

姜樓村委會


1955年前,以村莊穿村路溝為界,分為東西兩個自然村,東為姜樓村,西為郭庄村。1955年成立高級社,經上級批准,姜樓、郭庄行政合一,統稱姜樓村,屬東阿縣管轄。1958年公社化后,又以駐地名姜樓大隊,屬東阿縣姜樓公社姜樓大隊。1982年撤銷公社改鄉鎮,體制調整后將生產大隊變為行政村,並成立姜樓村委會。姜樓村下設調委會,治保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婦女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組織。

姜樓村面積

姜樓村總面積2.9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0.8平方千米,沉砂池區佔地面積1.47平方千米,村落佔地0.66平方千米。

經濟


旅遊經濟:姜樓村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有黃河位山灌區沉沙池——休閑娛樂度假區,姜樓高小黨支部——紅色旅遊東阿第一黨支部,灼灼桃林三百畝——陽春三月賞桃花;姜樓美食有姜樓燒雞(又稱方良燒雞)和胡氏豆腐皮(胡長金“胡氏豆腐皮”被評為“山東名小吃”)

文化


特產美食

姜樓燒雞豆腐皮,東阿美食百年傳
(一)姜樓燒雞
姜樓燒雞,又稱方良燒雞,製作技藝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東阿縣主要名吃之一。清末民國初年,姜樓村村民方正廷為了生計,使用自家餵養的本地雞開始加工,主要經過取料、整形、製作、成品包裝(舊時用荷葉包裹,現用袋裝、盒裝或真空袋)四道工序。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姜樓燒雞的製作工藝突飛猛進,製作的燒雞香味濃郁,肉質酥嫩,風味獨特,規模也從過去的簡單家庭作坊轉變為集團型生產。全縣加工姜樓燒雞的單位已近百家,姜樓燒雞成為本縣主要名吃之一,是家宴、旅遊、休閑、饋贈親友的高檔產品。2000年,註冊國家商標“姜樓燒雞”。至此,姜樓燒雞生產已經進入鼎盛階段。
(二)胡氏豆腐皮
姜樓胡氏豆腐皮,又稱五香豆腐皮,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清宣統年間,該鎮胡庄村村民胡廣珍遷入姜樓村,為養家糊口,開始以研製豆腐為生,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配方,主要經過凈料、破碎、浸泡、過濾、煮漿、取皮、烘乾七道工序,到胡氏豆腐皮第四代傳承人胡長金時,製作技藝已相當臻美,製作出的豆腐皮色澤光亮、皮薄油潤、營養豐富、品味鮮美、老少皆宜。加工規模不斷壯大,全縣加工胡氏豆腐皮的廠家已達20餘家。2004年,胡長金“胡氏豆腐皮”被評為“山東名小吃”。
(三)鄰村馳名特產
“東升”西洋南瓜、“東映紅”西紅柿、“東寺”三水梨、“鄧廟”水桃、“咸集”洋香瓜、“魯青”櫻桃、“趙陶”硬池藕、“徐樓”葡萄、“王小樓”牛蒡等。

旅遊


風景名勝
(一)黃河位山濕地公園——休閑娛樂度假區
位山灌區沉沙池旅遊度假區開發項目是聊城市重點扶貧攻堅項目,以農民脫貧、產業布局合理、生態良好為目標,以沉沙輸水、遊覽觀光為主要功能,以充分利用原生態景觀為特色,以固沙與特色農林產業相結合為切入點,兼有娛樂運動、教科啟智功能,對周邊地區遊客具有較高吸引力的特色生態景區。
該項目總規劃面積約3.6萬畝,分東沉砂池和西沉沙池兩個區域,東沉砂池規劃面積約1.36萬畝,西沉沙池規劃面積約2.0萬畝,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項目一期規劃東沉砂池約5800畝,投資約2.6億元,有接待中心、水車餐廳、月季園、中央大噴泉、弔橋、水上森林、主地形和觀光塔、紅荷濕地、演藝廣場等景點
該項目建成並運營后,能夠改善區域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能夠使當地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與生活條件,維護社會的繁榮穩定,使沉沙池區內的農村建設、旅遊開發、公共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
(二)姜樓高小黨支部——紅色旅遊東阿第一黨支部
1932年春,愛國民主人士孫廣濱大學畢業后,回到故鄉孫庄。他目睹民族危亡,認識到教育救國的重要性,就在姜樓鎮碧霞宮(奶奶廟)搬除神象,清掃廟堂,創辦姜樓高小。
1933年7月,在濟南鄉師讀書的學生、共產黨員姚仲明發展黨組織任務,回到故鄉東阿縣韓堂村。他利用講課的有利條件,邊講解課文,邊宣傳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革命事迹。來自農村的學生積極接受進步思想,特別是家境貧寒的學生,具有迫切要求,更擁護革命的主張。先後發展了蘇廣才(現名蘇民)、王玉珍、尹燕桂、趙傳耕、劉萬明等十幾名同志。1933年9月,東阿縣第一個共產黨支部———中共姜樓高小黨支部成立,蘇廣才任支部書記,傳播了革命火種,壯大了革命群眾,為黨的建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黨支部的原址已經建立了姜樓中心小學,找不到過去的遺跡了。
姜樓村樹有“中共姜樓高小支部”石碑。
(三)灼灼桃林三百畝——陽春三月賞桃花
聊城桃花源園藝科技有限公司在姜樓村投資開發三百餘畝桃林,專業從事桃花苗木研發繁育、園林設計及綠化工程施工,同時致力於桃花展示研發與桃文化交流,以及植物科學知識普及。農場與中國農科院、北京植物園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合作,引進各類觀賞桃品種60多個,建立有品種資源圃,重點對觀賞桃進行搜索、研究、開發與應用,是全國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民營觀賞桃(碧桃)專類園。每逢桃花盛開的季節,當地舉辦“桃花節”,曾在齊魯壹點上發表過“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新聞。
(四)周邊鄰村旅遊資源歷史悠久價值高
1.石牌坊
魏庄石牌坊位於東阿縣姜樓鎮魏庄村前街,由節孝坊、孝子坊組成,兩坊相距19米,全部用上等青石雕琢、築砌而成的仿木結構建築物。其中節孝坊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為魏庄一位雷姓寡婦而建,上有額匾陽文“聖旨”二字。孝子坊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為孝子魏惠饒而建,上有額匾陽文“聖旨”二字。建築結構複雜、造型特殊,雕刻精美,不失為清代早期石牌坊中的傑作,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東阿縣姜樓鎮鄧廟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承的古老村落,民風淳厚,文物眾多。
村內有一座遠近聞名的武當廟,廟內供奉著武當、三皇、伏羲神農、名醫等一組宋元以來的石造像。該組石造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其中尤以武當神石造像為最,域內少見,彌足珍貴。
廟內有前後比鄰的兩座大殿:武當殿和三皇殿,都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硬山式建築。共有石造像和石心泥塑像29尊,分別供奉在兩大殿中。武當殿有武當、伏羲、神農、少昊、女媧、王靈官等,其三皇殿有天皇、地皇、人皇以及十大名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