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樓村

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鄉下轄村

姜樓村位於鄉境中部偏西南,氾陽河東岸。東距菏商公路1公里,南距定陶區城6公里,北距菏澤城17公里。全村現有耕地59公頃,人口647人。

地理環境


姜樓村位於山東省定陶區仿山鎮境中部偏西南,氾陽河東岸。東距菏商公路1公里,南距定陶區城6公里,北距菏澤城17公里。全村現有耕地59公頃,人口647人。

歷史


據《姜氏族譜》記載,姜氏先祖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從山西洪洞縣遷移至定陶城北6公里姜庄。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姜氏四世祖遷此分居。因建一樓,以姓和樓命名為姜樓。
姜樓村南500米處有一處官堌堆遺址,是劉邦登基處。現存堌堆四壁陡峭,底部南北30米,東西15米,高8米。文化層暴露十分明顯,有灰土層、燒土面、蚌殼坑和灰坑等,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建國后,中國科學院和省、市、縣考古工作者多次來此地進行考古調查,在此發現和採集了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大量遺物,諸如鹿角化石、野生動物骨骼、牙齒、貝殼、石刀、石斧、石鐮、蚌鐮、蚌刀、骨針、骨錐、骨鏃及大量陶器殘片等。
據《史記高祖本紀》載,漢王四年(前203年)十月,劉邦用張良、陳平計謀,揮軍追擊項羽,約韓信彭越率軍會師陽夏(今河南太康),合戰項羽。但韓、彭暗存私心,故意延期不至,致使劉邦孤軍作戰,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南)被項羽大敗。劉邦被迫固守,允諾打敗項羽之後,將陳縣以東到濱海的土地分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分封給魏相國建城侯彭越。於是韓彭率軍來會。又誘降楚軍大司馬周殷,命淮南王英布率師深入九江切斷項羽南逃之路。十二月,劉邦完成軍事部署后,會同韓、彭、周殷率30萬大軍將楚軍團團圍困在垓下。時項羽兵疲糧乏,四面楚歌,楚軍軍心渙散,大敗而逃。項羽且戰且退,逃至烏江走投無路,拔劍自刎。
漢王五年(前202年)年正月,劉邦凱旋,還軍定陶。在八王會議上,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七王及將相臣僚,聯名上書漢王劉邦,勸其稱帝。二月甲午(初三)日,氾水之陽,官堌堆上,旌旗獵獵,鼓角齊鳴。劉邦在一幫重臣前呼後擁下,登上高壇,正式登基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后遷長安。官堌堆,又名受命壇或即位壇。堌堆前有一清代石碑,鐫文曰:“漢高祖受命壇”,今只存“受命壇”三字。
官堌堆為原始文化遺址,漢高祖登基稱帝之處。1979年被公布為縣級文化保護單位,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