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峪村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祝陽鎮麻峪村

麻峪度假村(御和苑)坐落於祝陽鎮麻峪村,麻峪村隸屬於泰安市、與東大官村、東喬村同鄉,那裡水美,天藍水清,空氣清新。

行政區劃


麻峪村由趙家麻峪、二道峪、柿子峪、張家麻峪、黃崖頭和康家麻峪六個自然村組成,現有住戶324戶,人口1178人,村中主要姓氏為李姓、趙姓、張姓、曹姓、楊姓、康姓等。本村主要農產品是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果木主要有板栗、核桃、柿子、櫻桃、蘋果、山楂等。

地理環境


麻峪村地處山區,山高丘陵多,交通不便,水源不足,基本是靠天等雨,農民的生活無法保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通過養雞、養牛、種植樹苗、外出打工等辛勤勞動,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有錢花了,並且有存款,多數村民建起了新房。2008年,由村通往宋庄村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村委還計劃南水北調,這樣農民就澆地再也不用犯愁了。

革命烈士


張洪貴:男,1924年5月生,麻峪村人。1944年10月參加革命,山東軍區警備旅二團一營戰士。1945年2月犧牲於泰安後梁家林,葬於本村。
張富愛:男,1923年5月生,麻峪村人。1944年12月參加革命,山東軍區警備率旅二團一營戰士。1945年2月犧牲於後梁家林,葬於本村。
趙偵興:男,1927年生,麻峪村人。1944年12月參加革命,山東軍區警備率旅二團三營戰士。1947年犧牲於新泰縣樓德葬於本村。
曹乃海:男(曾用名曹乃春),1928年9月生,麻峪村人。1946年參加革命,山東軍區警備率旅二團三營戰士。1947年犧牲於泰安柳杭,葬於祝陽烈士林園。

建制沿革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麻峪村黨支部之所以能帶領群眾致富,深受群眾擁護,關鍵是他們有位好書記—張乃全。
媳婦情結,讓他立下修路志
張乃全從小家境貧寒,為了生計,十六歲離家在外打工,二十歲時他有了自己的生意,因為聰敏好學、吃苦能幹,經營得有聲有色,日子漸漸好起來。
二十二歲那年,親戚張羅著幫他介紹了一位賢惠能幹的好姑娘,姑娘也傾慕張乃全踏實、好學,兩人情投意合。一次,姑娘主動提出要到張家去看看,一路上說說笑笑,快到麻峪村時,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那時的麻峪村,老一輩少一輩,人畜共走一條路,晴天是坑坑窪窪、漫天飛塵、顛簸不平。雨越下越大,路越來越泥濘不堪,不得已兩人只好推著自行車,深一腳淺一腳。姑娘擦去臉上的雨水、看著滿是泥水的褲腿,委屈地說:“你們村的路這麼難走,這是個什麼地方啊!跟了你能有好日子過嗎?”張乃全扛著自行車,默不作聲。就在那個時候,張乃全立志一定要把村裡的路修好,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張乃全的生意蒸蒸日上,市裡有玻璃塑鋼廠、酒水批發商行,還經營著沙場。過上好日子的他,時時刻刻記掛著村裡的鄉親們,逢年過節都要回村到貧困戶家坐坐,資助困難黨員、貧困學生。2004年麻峪村村委換屆選舉,因為群眾信任,張乃全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當時的麻峪村由於種種原因,多年來並無多大變化,日子依然清苦,發展困難大。面對鄉親們的殷切期望,親朋好友勸他別趟麻峪村的渾水,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意。但是張乃全想起那個下雨的日子,毅然決然地挑起了這副重擔。張乃全書記在就職那天動情的話語:“人不怕不能富,就怕自己不想富。我一定會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2005年,老支書因為年老體弱等原因退了下來,張乃全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不斷學習,讓他成為公務員
十幾年做生意的經歷,張乃全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特別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感到要帶領群眾致富,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走進張乃全的辦公室,書櫥里排排整齊的圖書,讓人印象深刻。“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中粟”,無論日常工作多繁忙,張乃全每天都要抽出時間看書。他涉獵範圍很廣,《科學發展觀論述》、《企業管理》、《實用農業技術》等等,每一本書張乃全都認真閱讀,那一本本厚厚的讀書筆記承載著他帶領群眾致富的夢想。這一年,張乃全考取山東農業大學,村民們不理解:“張書記每天村裡村外忙個不停,三十好幾的人了,還上什麼大學啊?”張乃全沒有辯解,在農大學習期間,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的養分,山區發展方面的知識他尤為感興趣,這為他今後開展工作奠定了豐厚的知識基礎。
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辛苦花不開”,一天,村裡一位櫻桃種植戶愁眉苦臉地找到張乃全,原來趙大哥連種了兩年櫻桃,成活率很低,損失不小。張乃全知道后很揪心,連夜查閱《甜櫻桃無公害生產技術》、《果樹栽培》、《大櫻桃種植》等圖書,一宿無眠,張乃全終於找出原因。原來,櫻桃樹適合生長在沙土地裡面,透氣性要好,肥料要足,而趙大哥的櫻桃地是片澇窪地。問題找到了,趙大哥重新選好地,挽回了部分損失。2008年,國家從農村優秀黨支部書記中選錄公務員,張乃全報名參加,他是泰安市報考者中唯一一位具有大學學歷的農村黨支部書記。經過筆試、面試層層考核,張乃全成為了一名公務員。聽到這個消息,麻峪村的村民坐不住了:“張書記考上公務員是好事,我們替他高興。但他要是走了,麻峪村可怎麼辦?”麻峪村離不開張乃全,張乃全也離不開麻峪村,經過上級部門的協調爭取,張乃全還是留在了麻峪村。
強基固本,讓黨支部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前幾年,因班子成員年齡老化,思想嚴重僵化,致使麻峪村經濟發展緩慢,社會事業停滯不前。張乃全帶領新一屆“兩委”班子上任后,把增強黨員幹部的發展慾望和進取意識作,提升班子素質,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作為工作的重點。“咱支部是幹啥的,就是要為村民謀利益,動心思帶領大家多賺錢,踏踏實實過好日子。”張乃全快人快語。
他組織村“兩委”成員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十七屆四中全會重要精神,開展“當村幹部為什麼”、“如何當好村幹部”主題討論活動,引導他們剖析存在問題,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方法,樹立大局意識和宗旨意識,形成講團結、顧大局、談服務、話發展的良好氛圍。先後組織黨員幹部、群眾代表到徂徠新泰、萊蕪、房村等山區經濟發展較快的單位參觀學習,每次參觀學習回來,都開展大討論,談體會、談認識,對照先進找差距,在教育引導的基礎上,大家一致認為,麻峪村“兩委”班子建設,不是幹部工作能力低下的問題,而是集體領導不力、協調不夠的問題;不是幹部思想品質差的問題,而是認識不到位、管理不規範的問題;不是客觀條件制約的問題,而是主觀努力不夠的問題。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班子是有威信的,黨員是支持的,群眾是擁護的。
村“兩委”成員思想統一后,張乃全隨即組織制定“兩委”聯席會議制度、黨員和村民代表評議村幹部制度,規範完善了村務公開和黨務公開制度。在村級工作中,他借鑒企業發展之路,實行項目化管理,明確各項工作的開展目標,制定相關政策,研擬策略和實施步驟,依據個人的特點分工,明確責任,組織考核考核,提高了黨員幹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成立民主理事會,群眾推選德高望重的代表參加,村“兩委”每遇大事,都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向群眾通報情況,集中討論,實行村民自治和票決制度,主動接受監督,取信於民;制定村規民約,成立防火隊,嚴防山林火災,嚴厲打擊毀壞樹木和偷盜行為;村“兩委”幹部走村串戶了解村情民意,幫助群眾出思路、出點子,搞生產、謀發展,經常幫助村民“打農藥”、“收莊稼”,被群眾傳為佳話。
黨員隊伍、能人隊伍是農村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張乃全組織全村黨員和農村能人,圍繞“如何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如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如何發揮農村能人的骨幹帶頭作用”進行了熱烈討論,極大地激發了黨員隊伍的活力和農村能人隊伍的潛力,發揮了以一當十的作用,被有關領導總結為“能人帶動效應”。支部委員發現節能沼氣很受群眾歡迎,當地無人掌握技術,便自費學習技術。學成回來后,免費向群眾傳授技術,帶領群眾先後建沼氣池30餘口,受益230餘人,戶均每年節約燃料、照明、化肥資金370餘元。
班子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了,組織細胞激活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體現了,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創新發展,建設和諧新麻峪
水、路是山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張乃全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在治水、修路上做文章。2006年投資近3萬元修通了石家峪至村委的道路,全長3公里。結合村村通工程,張乃全帶頭捐款,籌資20萬元硬化村內迎賓路和致富路,總長2.6公里。為保證所有捐款用於道路建設,村“兩委”先後召開了黨員會議和群眾代表會議,投票選舉出道路建設管理委員會,村幹部不擔任委員會成員,捐款資金有管理委員會掌握,村會計只負責整理賬目,群眾見到黨員幹部是真心實意辦實事,支持村兩委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道路清障工作超乎尋常的順利完成。2010年5月份,投資3萬元開通了村西至違子里的環山路,為下一步發展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由於麻峪村水庫多,且年久失修,安全隱患多,張乃全組織村兩委對黃崖頭水庫進行徹底整修,為保證工程質量,他風雨無阻,日夜盯靠在工地上,與施工方共同勞動,嚴格把關。群眾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主動要求接替工作,好讓他們的張書記歇一歇。
經過一段時間的勘察,張乃全認為山區經濟發展的阻力在山,潛力也在山。為積極變劣勢為優勢,他聘請市林科院、農大等單位的專家教授為麻峪村搞規劃設計,制定了西部種植板栗,中部種植桑園,東部種植短枝核桃和櫻桃的發展思路,全村新發展板栗200畝,大櫻桃300畝,短枝核桃300畝,在此基礎上,張乃全召集大傢伙討論,建成了乾鮮果品批發市場,東北的客商前來洽談收購乾鮮果品。林果種植、生態旅遊並舉的發展路子已在全村初步形成。同時,張乃全到處找門路、跑關係,利用麻峪村的水庫多、環山路聯網的優勢,與深圳一家公司洽談,雙方各投資150萬元,建設泰東生態旅遊村。
建設一個綠樹成蔭、果實累累、碧水長流、潔凈衛生、家庭和睦、鄉風文明的生態村,是張乃全的目標。麻峪村有8個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張乃全千方百計籌資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2010年與一家公司達成協議,合資共建114座上下兩層、設施齊全的小康樓,村民集中居住,實行社區化管理。他在全村開展“富民行動”富裕家家戶戶,“育民行動”提升村民素質,“凈民行動”凈化村風民德,“潤民行動”豐富百姓生活,建設了群眾文體活動中心、村圖書室及“農家書屋”,組建了村文藝宣傳隊。不久的將來,集生態種植、生態旅遊、生態居住為一體的生態文明村,將成為祝陽鎮一道更靚麗的風景。
有付出就有回報。麻峪村和張乃全同志被鎮黨委政府授予多項榮譽稱號,但他認為榮譽只是人生軌跡上絢麗的光環,並不是事業成功的圓滿句號,而作為今後事業的鞭策。作為一個新農村建設者,他感覺到身上的任務更重,腳下的道路更長,他將以百倍的努力,崇高的風範,一步一個腳印地書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的美好人生。

自然資源


岱嶽區祝陽鎮麻峪村起伏的山嶺上,櫻桃火紅點綴山間,杏子金黃掛滿枝頭,鳥雀爭鳴入耳,林果飄香沁心脾。
麻峪村12個星羅棋布的自然村掩映在蒼翠的山嶺中。站在一座山坡上,村黨支部委員趙興利言語中充滿對青山的感激,“青山是寶,富了麻峪村,美了麻峪村。”5月的櫻桃、9月的核桃、10月的板栗,青山裝點村落的同時,也孕育了累累碩果,為全村帶來收入500餘萬元。
清澈的小河穿村而過,河面上築起精巧的亭台,河岸楊柳隨風起舞,一棟棟二層小康樓整齊排列,正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清雅意境。

經濟概況


村裡近幾年來穩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全力打造生態富裕文明新麻峪。“為了美化環境,村裡先後投資50餘萬元清理村內河道2000餘米,修建觀光亭2座,栽種柳樹、法桐等各類苗木4萬餘株。通過舊村改造,置換土地30畝,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二層小康樓95套,全村三分之一的農戶搬入新居。
河流的另一側,健身器材完備的小廣場上,幾位村民正在散步、聊天。記者與他們交談了解到,夜幕降臨之時,小廣場會變成村民集中消夏的去處,“跳舞的、唱歌的、看電影的,人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