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
中國台灣的一所私立大學
逢甲大學(Feng Chia University, FCU),是一所位於中國台灣台中市的綜合性私立大學。為了紀念抗日誌士丘逢甲先生,其前身“逢甲工商學院”創立於1961年,以工學、商學起家。1980年8月1日正式改製為大學。逢甲大學以成為一所“教學卓越、研究重點突破之亞太地區知名大學”為校務發展願景,期能立足台灣、縱橫亞太地區、進而放眼國際。
作為中國台灣省的老牌私校之一,其教學成效與學術聲望表現傑出。在2018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中,逢甲大學位列全球800-1000名,為綜合類私校第一 ;在2013年英國TIMES世界大學排名中,逢甲大學排在亞洲第98名 。
2016年Cheers雜誌“校長互評辦學績效進步卓越大學Top20”中,145名大學校長具名推薦他校,逢甲大學辦學績效再度位列全台第1。 2005-2016年,每年均獲得台灣教育部門教學卓越計劃的獎助金(類似內地211工程),九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台第一,獎助金總額超越所有島內公私立大學(截止2016年) 。
2019年英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逢甲大學之“計算機科學”、“工程與科技”分別位列世界第“401-450”、“401-450”,皆為全台綜合類私校第1 。
據2019年陸生聯招會發布的逢甲大學招收大陸地區學生之申請要求 ,大陸地區本科申請者之當年高考成績需達到所在省(市)本科第二批分數線即可報考逢甲大學絕大部分本科專業 。
1959年10月,開始籌備該校,創辦人為丘念台、蕭一山、楊亮功等諸先生 。
1960年2月,學院董事會奉準備案。
1960年3月,董事會召開成立會,推舉蕭一山先生為董事長,並商討學院立案應備之各項手續。
1960年7月,學院奉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令准予立案,並核定成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會計及工商管理等4個學系。
1960年11月,舉行創校始業式典禮,由陳泮嶺院長親自主持,日後即以是日為校慶日。
1962年8月,高人言先生接任該校院長一職,交接典禮於台中市政府大樓“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台中研究區”會議室舉行,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派張兆督學監交。
1963年1月,張希哲先生接任院長一職,高人言先生擔任董事長 。
1963年2月,學院由北屯遷至西屯新址上課;同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准設置夜間部。
1963年6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准增設建築工程、銀行保險及國際貿易學系。“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准增設建築工程、銀行保險及國際貿易學系。
1964年6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該校增設機械工程、紡織工程及財稅學系。“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該校增設機械工程、紡織工程及財稅學系。
1965年6月,第一屆畢業典禮由高董事長主持,計畢業土木系33人,會計系34人,水利系17人,工商管理系52人,共136人。
1967年6月,日間部第三屆、夜間部第一屆畢業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日間部第三屆、夜間部第一屆畢業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
1969年1月,第四十次院務會議決定日間部增設電腦學系,並推定廖英鳴等13人為電腦中心籌備小組負責人。
1969年5月,第三十五次行政會議,通過招考轉學生及實習銀行實習辦法等案;同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准增設電子計算機科學系。
1970年5月,校歌由張希哲校長綜合同仁意見,口述要點,由黃純仁教授作詞,名音樂家黃友棣作曲,於第97次院務會談中確定,自1970學年度起採用。
1971年11月,創校十周年紀念暨全校運動大會開幕、新建圖書館落成剪綵典禮,典禮由張希哲院長主持。
1972年5月,該校奉准核准增設紡織研究所 。
1973年6月,該校於育樂館舉行新舊任院長交接典禮,張希哲院長退休,由廖英鳴先生接任院長。
1973年9月,學院與美國IBM公司於台北市希爾頓大飯店簽約,裝置新型電腦系統,由學院廖英鳴院長及IBM台灣公司代總經理孫翔代表簽字。
1974年6月,研究所碩士班第一屆、大學日間部、夜間部畢業畢業典禮,由高人言董事長主持。
1975年8月,圖書館原隸屬於教務處,於1975年8月升格為一級單位,直屬校長 。
1976年6月,該校與美國加州大學簽訂學術交流與合作協議,由學院高信董事長與加州大學校長賀恩,在加大學生服務行政大樓舉行簽約儀式。
1977年7月,為加強教學,分別設置研究部、工學部、商學部,聘林宗華教授兼研究部主任,楊學周教授兼工學部主任,呂之渭教授兼商學部主任。
1977年2月,為加強人事管理人事組升格為人事室,聘黃瑞禎先生為人事室主任。
1977年11月,學院新建大門與新辟校門大道逢甲路,同時完工啟用。
1978年5月,紡織研究所奉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台(67)高學第11819號函(1978年發布),核准同意籌設紡織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
1980年6月,該校改制逢甲大學正式實施,應屆畢業生領大學畢業證書。
1980年8月,該校改制大學將原有科系分為五所學院,研究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
1982年9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商學院評鑒結果發表,該校列為公私立三所大學政大、台大、逢大,優等之一。
1987年8月,新增副校長一職,由楊浚中教授接任。
1988年8月,新舊任校長交接典禮於育樂館大禮堂舉行,在高信董事長監交下,廖英鳴校長將象徵重責大任的印信移交給新任校長楊浚中博士。
1994年5月,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展計劃1993學年度獎助經費業經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該校獲四千四百餘萬元獎助金,在全台私立大學校院中高居第二位。
1995年8月,何宜武董事長主持新卸任校長交接典禮,新任校長黃鎮台教授,卸任校長楊浚中教授。
1995年9月,該校首度招收在職研究生 。
1995年12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1995學年度獎助私立大學校院改善師資及四年中程校務發展計劃獎助,該校兩項獎助金額均居各大學校院之冠。
校園美景
1998年2月,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經第569次行政會議通過更名為“諮商輔導中心”,並將導師業務正式納入該中心統籌辦理。黃鎮台校長出任國科會主委,董事會1998年2月13日決議由原工學院院長劉安之教授及總教長李元棟教授為副校長,劉安之副校長並代理校長職務。
1998年5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1997學年度私立大學校院中程校務發展計劃審查結果,該校獲得獎補助名列第二。
1999年8月,成立研究發展處、文理學院更名為理學院,新設人文社會學院、資訊電機學院。
2001年2月,成立公共關係室 。
2001年8月,成立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室;資訊中心改組為資訊處;進推廣學院成立,成為台灣地區第一所以學院作為推廣教育單位的大學。
2001年11月,逢甲大學電視台正式開播;創設員工福利儲蓄年金制度。
2003年8月,成立國際事務處 。
2004年2月,增設學術副校長並敦請企業管理學系張保隆教授兼任副校長一職。
2005年1月,技術移轉中心獲國科會評定為台灣績優技術移轉中心,勇奪第一;5月,台灣“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成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該校獲得八千萬補助;8月,新設“e三五計劃辦公室”;10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5年度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獎補助經費核撥金額,該校榮獲1.47億餘元,居台灣地區第三位。教務處增置“教師教學成長中心”。同年,被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門選定為“中部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資策會與該校共同成立“中部資訊服務中心”。
2006年1月,公告該校正式更名為“逢甲大學”,完成法人登記。資訊處通過軟體教育指標CMMI-SW/SS ML3評鑒,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通過CMMI-SW/SS成熟度第三級的學校單位,不僅是全台第一也是全球第一所。
2006年7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6年度教學卓越計劃審核結果,該校獲得1億1千3百萬元獎助拔得頭籌 。
2006年8月,新增經營管理學院;成立體育事務處。
2007年5月,榮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評選為中部區域教學資源中心,獎助金額為5,500萬元,高居全台之冠。
2007年7月,劉安之校長任期屆滿,由企管系講座教授也是現任副校長張保隆博士接任該校第八任校長,並經報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准。
2007年8月,增設金融學院。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7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審核結果,該校再度蟬聯台灣第一,榮獲一億一千八百多萬元之最高補助。
2008年2月,成立教學資源中心。
2008年8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8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審核結果,該校經考評榮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繼2006、2007年的第一名佳績,2008年再度蟬連為全國教學卓越第一,獲得教學卓越計劃一億二千四百多萬元最高補助。
2009年6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8年度下半年系所評鑒結果,該校19個系所35個班別及8個學位學程,創下國內大學校院“全數通過”首例 。
2009年8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9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審核結果,該校繼第一期連續2006、2007、2008三年榮獲第一名佳績后,2009年再次獲得教學卓越計劃1億3,500萬元最高額補助,連續四年台灣第一。新成立中科辦公室。
2009年11月,成立“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
逢甲大學CIS
2011年8月,逢甲大學校友總會100年度會員大會,曾永權學長連任第四屆校友總會總會長、潘文方學長連任第四屆校友總會監事長。
2011年9月,計算機科學、工程及材料工程三項領域進入了代表世界排名前1%的基本科學指標(ESI) 。
2011年11月,慶祝創校50周年,該校舉辦校友暨全校師生運動會、馬英九先生“百年樹人”植樹典禮等一系列活動,上千位海內外校友返回母校與在校師長和學弟妹同慶。
2012年6月,2011年度下半年大學校務評價結果,逢甲大學繼2008年大學校院系所評價全數通過後,再次創下佳績,校務評鑒項目均獲認可“通過”,榮獲“辦理完善,績效卓著”之績優大學的殊榮。
2013年2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該校第三期再度榮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首選,核定四年每年9,000萬元獎助金殊榮 。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逢甲大學設有工、商、理、人文社會、信息電機、建設、經營管理、國際科技與管理、金融、建築專業、跨領域設計學院(籌備中),計有37個學士班、42個碩士班、14個博士班,進修學制計有17個碩士在職專班、3個進修學士班;共頒授57種學士學位、76種碩士學位及14種博士學位。全校大學部、碩博士班及在職進修學生逾2萬人,教職員工近2,200人,已培育出17萬名社會中堅。
院系所設置 | |
---|---|
經營管理學院 | 跨領域學習 |
金融學院 | 理學院 |
建設學院 | 人文社會學院 |
工學院 | 資電學院 |
商學院 | 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 |
會計學系、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班、 財稅學系、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 統計學系、經濟學系、企業管理學系、 行銷學系、 國際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英語專班)、商學進修學士班、財經法律研究所、科技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產業碩士專班、商學院商學專業碩士在職專班、商學博士學位學程 | 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商學與創新雙學士學位學程、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商學大數據分析雙學士學位學程、美國普渡大學電機資訊雙學士學位學程、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物流供應鏈管理與創新創業雙碩士學位學程、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 化學工程學系、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精密系統設計學士學位學程、電聲碩士學位學程、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智能化機電系統設計產業碩士專班、智能製造與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 資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電子工程學系、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通訊工程學系、資電不分系榮譽班、資訊電機工程碩士在職專班、產業研發碩士專班、生醫資訊暨生醫工程碩士學位學程、光電能源與視覺科技碩士在職專班、電機與通訊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智慧聯網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
土木工程學系、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土地管理學系、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專案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土木及水利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 中國文學系、 外國語文學系、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 公共政策研究所、外語教學中心、國語文教學中心 |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財務金融學系、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金融碩士在職專班、金融博士學位學程 | 應用數學系、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光電學系 、微積分教學中心、 物理教學研究中心 |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電子商務碩士在職專班 | 通識教育中心 、雲端學院、全校國際生大一不分系學士班 、跨領域設計學院(籌備) |
建築專業學院 | |
建築專業學院學士班 、建築學士學位學程、室內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室內設計進修學士班、創新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建築碩士學位學程、建築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
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逢甲大學有教師1,375位(含專任624位、兼任751位),其中專任教師具博士學位有528位,約佔專任教師的85%。逢甲大學傑出師資如下:
傑出師資 | |
---|---|
何宜武先生學術講座 | 資電學院:張真誠 |
高人言先生學術講座 | 商學院:許士軍 |
榮譽特聘講座教授 | 資電學院:楊濬中 |
榮譽教授 | 人社學院:李威熊 建設學院:楊龍士 |
特聘講座教授 | 資電學院:劉安之 |
講座教授 | 工學院:蔡忠杓 商學院:佘日新 理學院:林秋裕、金重勛 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李天生、曾明哲 |
特聘教授 | 工學院:宋齊有、林佳弘、張棋榕、陳亭志、黃錦煌 商學院:李燊銘、陳婉淑 理學院:何主亮、吳俊哲、邱國峰、柯澤豪、洪子倫、陳錦山、蔡健益、駱榮富 人社學院:何文敬 金融學院:劉純之 建設學院:周天穎、溫傑華、蔡崇興 資電學院:沈昭元、林宸生、邱創乾、黃思倫 |
特約講座 | 工學院:三宅淳、白志中、白志祥、江國寧、江懷海、李篤中、周至宏、郭大維、陳炳煇、廖祿立、劉昌煥、劉通敏 商學院:王平、李三剛、邱英雄、徐重仁、陳聖賢、彭作奎、彭德湘、楊志良、楊建成、歐嘉瑞、賴景昌 理學院:Wolfgang、Yoshio Hayasaki、孔祥琜、任南琪、艾嘉猷、李正中、許健、潘定中 人社學院:何寄澎、廖咸浩、蔡炳坤、鄭培凱 金融學院:沈臨龍、姜寄南、賴志仁 建設學院:Chris Webster、林建元、張璠 通識中心:李濤、胡志強、賴鼎銘 資電學院:Frederic Magoules、JonathanKnight、Kovalyov Mikhail Y.、吳重雨、李祖聖、周碩彥、林榮松、張金堅、陳家富、翟本喬、劉俊傑、盧志遠、賴炎生、謝哲光 建築專業學院:伍江、隈研吾 經營管理學院:施茂林、陳明德 |
2017年英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逢甲大學於“計算機科學”、“工程與科技”與“社會科學與管理學”分別位列世界第“401-450” 、“401-450” 、“451-500”名 ,皆為全台綜合類私校第1。
2015年,該校計算機科學在英國QS大學學科排名中位於世界第317位,私立大學第1,全台第9 。
2014年,該校會計學在英國QS大學學科排名中位於世界第106位,私立大學第1,全台第2 ;同年2月,該校商學院與金融學院獲得AACSB國際商管教育認證,成為中台灣唯一通過該認證之大學。
2013年,“台灣密碼學之父”張真誠教授受聘於該校資訊工程學系 。
2011年,該校計算機科學、工程與材料工程三項領域進入了代表世界排名前1%的基本科學指標(ESI)。
2008年5月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及航空太空工程等工程系所共17學系全數獲得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國際認證。
2010年5月台灣高等教育評鑒中心公布國內大學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學門排名(2010.05),全台僅24校進入ESI學門排名,其中10所大學則僅進入1個學門,進入ESI排名即表示進入世界前1%。逢甲大學進入ESI全球排名之學門有以下兩門。
學門 | 論文數全球排名 | 被引用數全球排名 | 論文數亞洲排名 | 被引用數亞洲排名 |
材料科學 | 302 | 560 | 112 | 163 |
工程 | 348 | 367 | 106 | 86 |
2011年,資訊工程、工程及材料工程三項領域進入了代表世界排名前1%的基本科學指標(ESI)。
2011年2月,資訊工程、水利工程及航空太空工程三系獲得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第二周期EAC 2010國際認證,且通訊工程、建築系及工業工程等三系亦獲得IEET第一周期EAC 2010國際認證。
建築學,建築學老校之一,隈研吾為建築專業學院榮譽博士及講座教授。
2005-2016年,每年均獲得台灣教育部門教學卓越計劃的獎助金,九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台第一,獎助金總額超越所有島內公私立大學(截止2016年) 。
2016年3月11日,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016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核定名單,逢甲大學第九度榮獲全台第一,獲得最高獎助金額8000萬元新台幣。
2015年,連續第10年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教學卓越計劃的獎助金,第八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台第一。
2013年2月6日,第六度獲得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年度“教學卓越計劃”全台最高額度3億6000萬元經費獎助學校。
2012年,獲得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101年度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劃”獎勵,並為最高計劃核定總金額獎助學校,其中逢甲大學獲得最高4項方案補助,其次台灣清華大學及台灣成功大學各獲補助3項方案。
2011年,五度獲得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教學卓越計劃”全台第三經費額度獎助學校。
2010年,四度獲得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教學卓越計劃“最高額獎助學校,連續四年全台第一。
2009年,國科會97年度“績優技術移轉中心獎”,逢甲大學再度獲獎,與台灣科技大學、台灣中興大學共獲殊榮,是私大唯一獲獎。
2008年,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高教司統計,逢甲大學是學生滿意度評比最高的大學。“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97年度激勵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方案三年計劃”審核結果,逢甲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交通大學、台灣成功大學、台灣中興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通過審核,是全台唯一獲獎之私立大學。
2007年,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九十六年度“大學教學卓越計劃”,獲得一億一千八百多萬元最高補助,再度蟬連為全台第一。
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產學合作績效激勵計劃獎助重點學校為逢甲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與台灣中興大學共5所大學。
國際認證暨評比
校園建築
2017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2017亞洲大學排行榜”中,逢甲大學排名141-150名,位列全台綜合類私校第1。
2016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中,逢甲大學排在亞洲第140名,全台第15,綜合類私立第1。
2016年英國QS大學學科排名計算機科學領域,逢甲大學位於世界第351-400位,私立大學第1,全台第12。
2015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2015-2016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逢甲大學排名世界第658名,全台第15,綜合類私立第3。
2015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中,逢甲大學排在亞洲第171名,全台第16,私立第4。
2015年英國QS大學學科排名計算機科學領域,逢甲大學位於世界第317位,私立大學第1,全台第9。
2014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逢甲大學排在亞洲第153位。
2014年世界大學研究論文質量排名,逢甲大學計算機科學領域排名位於世界195名,私立大學第1,全台第7。
2014年中國校友會網“中國港澳台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逢甲大學與台灣陽明大學、台灣中興大學、台灣中正大學等台灣知名高校一齊被評定為中國高水平大學。
2014年逢甲大學榮登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高等教育金磚五國及新興經濟體”,位列前100名。
2014年Thomson Reuters Web of Science公布該年論文高被引用學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HCR)名錄,逢甲大學林秋裕講座教授榮登工程類領域之列。2014年度HCR21個學科領域全球入榜3200餘人中,全台灣僅有8位學者入選。
2014年2月3日,逢甲大學商學院與金融學院獲得AACSB國際商管教育認證,成為中台灣唯一通過認證之大學。
2013年世界大學研究論文質量排名,逢甲大學計算機科學領域排名位於世界179名,私立大學第1,全台第7。
2013年4月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2013亞洲100所大學排名報告”,私立逢甲大學位列第98名。
2013年5月英國QS“2013全球前200大學學科排行榜”,逢甲大學以會計領域學科排名位於世界第106名,私校第1,全台第2,僅次於台灣大學。
2012年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2012亞洲前200大學排名”,逢甲大學位列第171名。
2012年5月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2011-2012全球大學排名-全球百大潛力大學”,逢甲大學為全球排名第89名。
2012年成為全台唯一校務評鑒及系所評鑒全數通過之綜合大學。
2011年入選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之繁星計劃。
2011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逢甲大學在兩岸四地高校中位列第92名,私校第6。
社會評價
2016年遠見雜誌“2016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逢甲大學位列全台第9,私立第2。
2016年Cheers雜誌第二屆“校長互評辦學績效進步卓越大學Top20”中,145名大學校長具名推薦他校,逢甲大學辦學績效再度位列全台第1。
2015年Cheers雜誌“校長互評辦學績效進步卓越大學Top20”中,144名大學校長具名推薦他校,逢甲大學辦學績效位列全台第1。
2014年Cheers雜誌“2015年3000大企業經理人EMBA評價調查”,逢甲大學位列全台第10,私校第1。
2014年Cheers雜誌“2000 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逢甲大學七度名列全台前十名,與私立淡江大學為Top 10中唯二私校。
2013年Cheers雜誌“3000大企業決策者最愛大學畢業生調查”,逢甲大學在綜合排名評比全台第9名,私校第2名。
2013年12月《遠見雜誌》全台EMBA大調查中, 逢甲大學EMBA名列企業CEO評價最符合公司需求Top 10
2013年9月根據1111人力銀行與《遠見雜誌》公布“企業最愛研究所調查”,逢甲大學排名私校第1。
2013年4月11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首次公布亞洲前100名最佳大學評比,逢甲大學榮登百大行列。
2012年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全台大學聲望調查”,在企業僱主最愛方面逢甲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私立淡江大學、私立輔仁大學等校位列全台前10。
2012年12月Cheers雜誌3000大企業經理人EMBA就讀意願調查中,逢甲大學EMBA榮獲中部地區經理人最愛Top1首選。
2012年3月遠見雜誌進行台灣地區內148所大學聲望調查,逢甲大學居全台公私立大學總排名第16名,在九大類資訊/工程/電機學科領域總排名,全台第12名。
2012年4月遠見雜誌“學術同儕聲望調查”,逢甲大學在全台排名第16,工程資電學科領域第12,商管財經學科領域第14。
2014 QS University Ranking
2012年2月Cheers雜誌“3000大企業決策者最愛的大學畢業生”,逢甲大學名列全台第9,私大排名第2。
2011年Cheers雜誌“1000大企業人才策略與最愛大學生調查”,逢甲大學在全台位列綜合第10,私大排名第2。
2009年西班牙網路計量研究中心“世界大學網路排名”,逢甲大學於世界排名第402名,台灣排名第13名。1111人力銀行公布2008企業最愛大專院校,逢甲大學獲私大第3,僅次於私立淡江大學、私立輔仁大學。
2008年Cheers雜誌“1000大企業人才策略與最愛大學生調查”,逢甲大學在全國綜合第10,私大排名第2,金融業最愛第4。
2007年遠見雜誌《大學入學指南》企業主管評價,逢甲大學全台排名第10,中區第1。
2006年“金融類別企業最愛大學生”,逢甲大學於綜合排名第5,私立大學排名第2。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交流院校:
亞洲 | |
---|---|
大陸地區(68所) | “985工程”高校(24所): 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 南開大學吉林大學 中山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中南大學 東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蘭州大學 “211工程”高校(22所): 西南財經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福州大學上海大學長安大學東華大學 內蒙古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化工大學遼寧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西南大學 河海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大學安徽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昌大學 普通高校(19所): 華僑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青島農業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湖北工業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山東財經大學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紹興文理學院 研究機構(3所): 中國科學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福建社會科學院 |
香港地區(5所) |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珠海學院恆生管理學院香港嶺南大學 |
俄羅斯(5所) | 聖彼得堡大學 莫斯科航空航天大學托木斯克國立大學 托木斯克控制系統與放射電子國立大學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 |
菲律賓(2所) | 岷答那峨大學 德拉薩爾大學 |
馬來西亞(7所)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新紀元學院韓江學院南方大學學院雙威大學拉曼大學 |
越南(21所) | 越南科學技術研究院 河內科技大學 胡志明科學大學 同奈百科大學 越德大學 茶榮大學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 河內工業大學 太原大學 興安技術教育大學 孫德勝大學 外國經濟關係學院 太原教育大學 太原資訊與通訊科技大學 河內冶礦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河內工程技術大學 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河內自然科學大學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科技學院 太原農林大學 |
泰國(6所) | 瑪希敦大學遠東大學技術學院 孔敬大學清邁大學 泰國基督教大學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 |
印尼(3所) | 泗水理工學院 印尼HKBP諾門森大學 印度尼西亞大學 |
印度(2所) | 國立尼赫魯理工學院 亞米提大學 |
日本(13所) | 近畿大學信州大學 沖繩大學星城大學 山口大學 大東文化大學 德島文理大學 中央學院大學 城西大學 新潟大學大阪商業大學 龍谷大學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 |
韓國(15所) | 韓國科學技術院成均館大學國立木浦大學韓國中央大學韓國東宇大學誠信女子大學 關東大學京畿大學韓國東亞大學漢陽大學延世大學原州校區 又松大學東國大學 檀國大學啟明大學 |
緬甸(1所) | 仰光大學 |
烏克蘭(1所) | 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 |
美洲 | |
---|---|
美國(32+17所) | 美國天主教大學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俄亥俄大學阿拉巴馬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內華達大學 拉斯維加斯分校 威奇塔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科羅拉多礦業大學 加州州立大學聖伯納迪諾分校華盛頓州立大學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天普大學南新罕布希爾大學 南伊利諾大學卡本代爾分校 舊金山州立大學 印第安那大學-普渡大學-韋恩堡分校伊利諾理工大學 肯特州立大學芬德雷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聖道大學聖道大學-德國海德堡UIW European Study Center 喬治亞州立大學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佛羅里達理工學院 (台佛計劃合作學校之一) 普渡大學查普曼大學東密歇根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 台佛計劃合作學校(17所): 佛羅里達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國際大學佛羅里達農工大學聖托馬斯大學 佛羅里達亞特蘭大大學佛羅里達南方大學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北佛羅里達大學 南佛羅里達大學西佛羅里達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斯泰森大學 巴倫西亞社區學院 新佛羅里達學院 南佛羅里達學院 塞米諾爾社區學院 |
歐洲 | |
---|---|
英國(8所) | 雪菲爾大學西敏寺大學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德蒙特福德大學西蘇格蘭大學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亞伯大學北安普頓大學 |
荷蘭(6所) |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海牙大學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 葛洛寧恩漢斯應用科技大學 薩克遜大學格羅寧根大學 |
法國(13所) | 國立圖盧茲應用科學學院蒙比利埃第二大學勃艮第-第戎高等商學院集團諾曼底管理學院 布雷斯特高等商學院 ISC巴黎高等商學院 國立高等應用電子學院雷恩高等商學院 巴黎第九大學法國拉羅謝爾高等商學院法國高等管理學院巴黎中央理工學院 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 |
瑞士(1所) | 歐洲大學 |
德國(5所) | 馬堡大學紐倫堡應用技術大學 海登海姆雙元制大學 萊比錫商學院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 |
芬蘭(2所) | 坦佩雷理工大學奧盧大學 |
比利時(1所) | 哈塞爾特大學 |
斯諾伐克(1所) | 科濟世工業大學 |
匈牙利(2所) | 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布達佩斯科技經濟大學 |
冰島(1所) | 畢夫柔斯特大學 |
瑞典(2所) | 哈爾姆斯塔德大學舍夫德大學 |
波蘭(1所) | 羅茲工業大學 |
愛爾蘭(1所) | 國立梅努斯大學 |
捷克(2所) | 布爾諾理工大學 奧斯特拉瓦技術大學 |
義大利(2所) | 羅馬大學都靈大學 |
西班牙(3所) | 巴侖西亞理工大學 薩拉戈薩物流中心 西班牙馬塔羅-馬雷斯梅基金會泰克努分校 |
奧地利(1所) | 上奧地利州高等專業學院 |
大洋洲 | |
---|---|
澳大利亞(4所) |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科廷科技大學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 |
紐西蘭(1所) | 梅西大學 |
非洲 | |
---|---|
埃及(1所) | 艾斯尤特大學 |
)
世界首創物理方法結合非化學液相剝離法之石墨烯技術,製造單層石墨烯片。
資電學院成功研發全世界第一套光敏式車道偏離警報系統LDWS。
建構世界第一座高速率暗發酵產氫模廠系統。
2014年6月1日,逢甲大學張真誠教授榮獲IEEE Reliability Society領袖獎。
2015年9月建築系沈揚庭老師率領團隊“自集的水,自己倒”及“糧:都市垂直農耕”,參加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委託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舉辦的“創客聯盟Maker Union活動”,皆獲選進入最終階段的實作工作營,並於台中創意文化園區(TADA)展出,其中“糧:都市垂直農耕”團隊獲得第三名。
2014年4月學校室內與景觀設計進修學士班廖佩辰、蔡靜涓兩位同學參加Autodesk軟體創意設計競賽,獲得“建築類銀獎”。
2014年4月第17屆俄羅斯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學校工學院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師生以“可收摺推車結構改良”及“具有組合造型及隨身碟收納之散熱墊結構”兩件作品參展,榮獲一金一銀。
學校電通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李義雄以"Development of micro-machines in microfluidic chips with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研究主題,榮獲艾菲爾獎學金(2014-2015 Eiffel scholarships)。
學校車載資通技術與先進交通服務聯盟榮獲“績優產學小聯盟”殊榮。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台灣分會2014年3月9日以“Lighter than Air UAV”為主題舉辦學生設計競賽(SPDC),學校航太系賴盈志老師帶領學生設計“會轉彎的白海豚”奪銀。
2013年12月學校水利系陳憲宗助理教授榮獲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
2013年12月電子系師生專題“微創手術實鏡影像闊增與導引技術”榮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優等獎。
學校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丘紀堇主任及其所指導之林仕偉及王俊文同學以3件設計作品參加2013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分別榮獲一金一銀一銅之佳績。
學校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宋明弘副教授,指導來自不同學習領域學生,榮獲2013年第九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2013年10月學校盧志遠董事獲得“總統”科學獎,為首位非中研院院士得主。
2013年9月第九屆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學校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丘紀堇主任以“保溫雙層壺”獲銀牌殊榮,EMBA 98高階班柯柏呈學長則以“電器設備之漏電檢測及其量化系統”與“可攜帶型太陽能發電教學裝置”,拿下金牌與銅牌。
2013年9月學校建築系與大陸浙江大學建築系跨校際合作團隊的設計作品《若山·生態未來居》贏得第三屆綠色建築設計競賽(綠色組)一等獎。
2013年8月學校建築系葉嘉老師指導林玫君同學,以“16hours”設計,榮獲台灣都市計畫學會及中華工商聯合會兩岸四地房地產研究中心主辦的“2013 TEAM20兩岸建築新人獎”競圖比賽優等獎。
2013年6月學校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丘紀堇主任指導航太系林仕偉、王俊文同學以“JET FAN”被動式吊扇,獲得機械零件類金牌。另與學校紡織研究中心主任鄭國彬教授合作之“回收抗紫外線PA纖維製品”亦獲得藝術/工藝類組金牌。
2013年6月學校GIS中心承接“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測繪圖資申購及管理系統”和“內政部地政司—地政整合資訊服務共享平台”專案,參加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第九屆金圖獎評選活動,榮獲“最佳應用系統獎”。
2013年6月學校建設學院師生偕同校內其他單位與系所組隊參加2013全國雲端專案管理實務競賽,參與團隊全數獲獎,分別榮獲社會組第一名、學生組優等獎與佳作獎項。
2013年5月學校自動控制學系洪三山主任及其指導研究生林雨萱、簡宜詮、蕭宇辰同學,與嘉義市蘭潭小學共同組隊,參加2013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展,獲得銀牌殊榮。
2013年5月學校參加第41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豐碩,摘下金、銀牌與特別獎,研發與創意能量國際肯定。
2013年2月資訊工程學系楊東麟老師與東華大學郭俊麟老師共同指導黃睦庭、吳昆霖、廖威安以及黃芃同學,參加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2013跨領域創意網路通訊應用與服務競賽,以“i台灣AutoEbook”獲得優等獎。
2012年12月資訊工程學系張貴忠老師帶領康乃人、林彬笠、蔡湘瑩,以及陳姵菁同學參加全國第三屆資旺杯Android程式設計競賽,以“智慧型鋼琴樂譜辨識及播放系統”榮獲第三名。
學校董事盧志遠董事獲選為2012年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Frederik Philips Award”,為兩岸三地首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此,獎項素有科技研發工程師界奧斯卡獎之稱。
2011年材料系柯澤豪教授完成技術移轉1500萬,創國科會歷年最高單筆技轉金紀錄。
2011年工工系丘紀堇教授,獲第3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與第26屆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2011年室景班陳玫儒等三名同學參加新北市政府與伊甸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台灣住宅改造PK賽”,以“無限˙好宅”作品榮獲首獎。
2010年建築系由陳上元、鄭明仁、李永明及朱正永老師等指導之畢業設計,獲選為國科會“跨領域合作之前瞻概念設計”專案年度作品,周欣宜、蕭紋安同學的“樹小學”榮獲年度最佳作品;林育瑩同學的“聆聽海岸脈動”榮獲年度人氣作品。
2009年學校自控系鄒慶福副教授以近年來豐沛的研究成果和獲獎紀錄,榮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2007全國大學校院室內設計系及空間設計系校際競圖,學校室景班三年級學生在12校260件參賽作品中,榮獲第一名、第二名及兩名佳作的佳績,展現室景班這幾年的努力成果。
序號 | 學院 | 研究中心 | 產學合作研究方向 |
1. | 綠能中心 | 綠色能源發展中心 | 已具備技術: .綠色氫加氣站實廠。 .高速率生物產氫技術,產氫速率居世界領先。 .“移動式諧能發電站”及操作技術。 .兩段式氣態生質能高速率厭氧技術(HyMeTek)。 擁有國際平台: .APEC先進生物氫能源研究中心。 .亞洲生物氫能聯盟。 .國際氫能協會台灣分會。 |
2. | 人文 | 唐代研究中心 | 長期推動各項計畫,且蒐集研究中心成員的研究論文,並舉辦國際性的唐代學術討論會,多方蒐集唐代文學與文化之相關資料,與大陸及世界各地唐代機構互訪、交換書籍資料,合作出版學術著作。 |
3. | 人文 | 庶民文化研究中心 | 推動以日常生活取向的地方文化創意產業聚落與社區文化發展機制之研究與進行台灣社會在教育與產業之文化轉型可能性研究。 |
4. | 人文 |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跨域治理研究(中台區域合作發展平台、協助台中市、彰化縣和南投縣政府推動跨域合作)、災害防救研究(地區災害防救應變機制、災害防救計畫、防救災教育訓練教材)、兩岸與香港研究(建構對岸廈門、福州、平潭等地產官學界網路、中台灣與海西經濟區之“次區域”對等交流、“中台灣-金門-廈門”之合作路徑、台灣月報課題研究)。 |
5. | 人文 | 亞太博物館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 文化保存理論與實務研究(博物館技術介入文化保存的基礎性研究、運用性研究、實務操作等)、協助政府與民間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經營管理(協助政府擬定政策及法令、諮詢協調、資源整合、保存資料、推動保存工作)、協助政府從事國內外文化資產與博物館領域之交流、逢甲學術資源整合。 |
6. | 工 | 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 | 以功能性纖維工業的高值化為目標,運用校內外資源,協助提昇紡織工業基礎技術能力與產品精緻度,培育紡織、材料工業人才。推動“機能性纖維與材料產業發展聯盟”,形成產業間的服務平台,促進結盟成員建置合作鏈與創新思維,帶動產業快速轉型升級。研究方面:發展功能性材料合成與纖維製造技術、纖維與高分子製品之功能性表面處理技術、功能性纖維製品之創新設計與整合技術、智慧型紡織品在行動可穿載裝置之運用。 |
7. | 工 | 碳纖維產業研究中心 | 服務及強化國內碳纖維上中下游相關產業,上游部份包括碳纖維及樹脂原材料的品質提升,中游部份包括預浸材及編織布產業,下游部份碳纖維產品製造業,包括航太、工業應用、運動器材、車輛產業等。主軸做法上培育人才及服務產業,定期開設入門及精進教育訓練課程,輔以實作實習,提供碳纖維從業人員學習的機會,培訓新進員工,縮短就業差距。在產業技術方面,建立專家諮詢管道、推動產學合作、以及材料委託檢測服務等等。 |
8. | 金融 | 風險與保險事業研究中心 | 承接兩岸金融保險相關機構之委託研究、進修推廣與教學工作等。 |
9. | 金融 | 精算髮展研究中心 | 藉由精算研究專案;由產、官、學的合作平台,提供碩士班學生在學期間共同參與精算實務合作計劃及學生產業實習機會,解決精算之相關議題,促進實務界與學術界之研究發展。 |
10. | 建設 | 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 | 圖台研發/防災監測/災害防救/資源管理/智慧管理/智慧城市/行動管理/推廣行銷/運輸管理/無人載具/服務導向/雲端技術/教學設計。 |
11. | 建設 | 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 國土復育、環境規劃、水土保育、綠色資材、生態化水質改善應用、水耕浮島設施研發、無人載具、雲端監測、災害防救及社區防災應變業務推廣。 |
12. | 建設 | 車輛行車事故鑒定研究中心 | 碰撞模擬軟體事故重建分析/交通事故分析與改善/交通事故責任判定/縣市易肇事路口(段)交通改善計畫/駕駛人因操作模擬/交通事故責任人工智慧判定系統/交通事故嚴重性分析與資料探勘/交通事故鑒定責任專家決策支援系統/鐵路行車事故風險管理/駕駛能力與安全駕駛評估。 |
13. | 建設 | 城鄉發展研究中心 | 與業界共同合作,爭取公私部門委託研究計畫,以都市計畫、都市更新、都市設計、景觀規劃、文化保存、文創產業與社區營造為重點合作項目。 |
14. | 建設 | 先進交通管理研究中心 | 致力於“先進交通管理系統”相關領域之教學與研發工作,結合學校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及其他相關學系與中心之研發專長,積極發展先進交通管理之相關技術與理論。主要研究範圍:智慧型運輸系統、大眾運輸、運輸規劃、運輸安全、交通控制、車載資通訊、物流航運管理、系統開發(雲端計算/巨量資料)等等。 |
15. | 建設 | 專案管理與系統思考研究中心 | 協助企業與政府導入專案管理與系統思考之相關顧問諮詢與教育訓練工作。 |
16. | 建設 | 建築研究設計中心 | 主要從事建築環境整合相關領域之工作,以團隊專業及跨領域方式共同從事環境規劃、建築與室內設計、建築科技諮詢、綠建築與綠能環境影響評估、設計管理及展覽策劃活動舉辦等專業計畫顧問。 |
17. | 建設 | 逢甲同濟水利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 結合海峽兩岸水利研究資源,組織海峽兩岸水利團隊,推動有關水利相關科技研究與教育投資計畫,交流與整合水利研究成果,以提升海峽兩岸面對水資源匱乏危機、氣候異常之特大洪災之能量。 |
18. | 建設 | 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 | 連結校內專業技術與研究資源,建立跨院之水利科技與政策研發團隊及交流平台,加速國內外及兩岸學術研究與技術資源交流,促進產學合作,參與提升國內水利科技與政策內涵及推廣之需要。 |
19. | 建設 | 水利發展中心 | 積極連結學校理、工、商、經營管理、人社、資電學院等專業技術與研究資源,建立跨學院之水利科技與政策研發團隊及交流平台,提升水利水資源相關科技與管理技術,推動水利發展政策規劃與管理、水力能源技術、水土保育與防災技術、水利資訊輿水文觀測科技研究,加速國內外學術研究與技術資源交流,促進產學合作,積極參與提升國內水利科技與政策發展。 |
20. | 建設 | 營建資訊模擬研究中心 | 因應BIM於世界發展潮流、政府積極推動營造BIM技術應用及產業需求,結合BIM技術研究發展、教育訓練、社會合作與服務,以達到BIM相關技術應用交流、成果分享、培育人才期能發展為中部地區BIM中心教學研究重鎮。 |
21. | 商 | 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 投資與公司治理。 |
22. | 商 | 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 | 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立/社會企業諮詢輔導。 |
23. | 商 | 企業法律諮詢研究中心 | 提供一般法律諮詢與企業法律診斷之外,並計畫針對中部中小型企業之工商財稅、金融、科技、智慧財產權相關問題提供法律服務,加強企業營運相關法律蒐集及更新。 |
24. | 商 | 兩岸稅務研究中心 | 建立兩岸實質的產學合作/建立學校與對岸學術機構與研究單位從事教學與研究計劃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
25. | 商 | AACSB國際認證與商管教育創新辦公室 | 推動AACSB國際商管教育認證及落實商管教育改善機制,追求與國際接軌之AACSB商管教育認證標準,以及執行與維持應有之商管教育品質。 |
26. | 商 | 環境會計研究中心 | 環境會計/物質流成本會計/輔導永續報告書編製/永續報告書驗證/綠色能源成本效益分析/建置碳足跡系統 |
27. | 商 | 家族企業中心 | |
28. | 商 | 大數據中心 | 致力於大數據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發展、整合校內外跨領域專業人力及資源,共同研究、開發、實作大數據管理暨分析平台,並協助推動學校數據分析、教學、研究、實作與應用。 |
29. | 理 | 材料研究中心 | 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碳電極材料之開發。 |
30. | 理 | 環境與安全衛生教育暨研究中心 | 觸媒應用於水污染、環境監測、水處理工程、室內空氣品質評估及防治、奈米材料及能源開發、環境污染物感測器開發、河川及水庫水質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高級氧化程序處理應用。 |
31. | 資電 | 嵌入式系統發展研究中心 | 提供嵌入式系統相關軟硬體課程與實驗實習教案服務、嵌入式系統開發平台之研發及應用、及嵌入式系統專案開發。同時以實務專案的研發為目標,加強校內教師與廠商的聯絡與媒合,培訓符合廠商需求的工程人材,並進而爭取廠商合作開發新技術及產品。 |
32. | 資電 | 資通安全研究中心 | 提供客戶所需的弱點掃描、滲透測試、郵件社交工程、個人電腦主機安全檢測、客制化資安檢測與教育訓練服務等多項顧問服務。目“前為止已承接超過150次滲透測試、弱點掃描、電子郵件社交工程以及教育訓練等資安服務計畫,委託單位包括政府機關、學術研究單位、房屋仲介集團、資安顧問公司以及系統整合公司等。 |
33. | 資電 | 積體電路電磁相容研究發展中心 | 積體電路(IC)/電磁相容(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訊號完整性(SI: Signal Integrity)/電源完整性(PI: Power Integrity)/電磁干擾 IC-Stripline、量測不確定度/屏蔽材料量測分析/靜電放電防護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電氣快速暫態脈衝EFT(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
34. | 資電 | 視覺光學研究中心 | 本中心擬結合精密光學實驗室及其它專業實驗室之技術能量成立先進視覺光學檢測實驗室。強化以腦波儀輔助視力檢驗技術、建立智慧眼鏡設計、鏡片鍍膜與檢測等一系列相關先進技術。執行勞動部“眼鏡鏡片製作”職類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並接受國內廠商或大專院校委託辦理相關的教育訓練。 |
35. | 資電 | 3D列印研究發展中心 | 近年資訊科技與製造技術的進步,為製造帶來全新的面貌。製造技術的創新將是產業的重要趨勢。而由於製造技術的進步“自造者”(maker)運動也帶領製造進入家庭與個人。本中心加強與相關研究單位、醫院之合作,建立相關設施,做為校內相關研究之平台,提供自造者與設計者良好服務。 |
36. | 資電 | 天線暨微波電路創新研究中心 | |
37. | 國際 | 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 | 整合生產者及消費者,以Prosumer觀念發展平台,此平台命名為Shares of Happiness(分享幸福,SoH) |
38. | 產合處 | 服務創新與行動設計中心 | 服務設計與服務創新、行動服務模式、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農業創新與社會實踐、產學媒合與人才橋接、分享經濟下的商業模式設計、區域創新系統、平台策略、服務產品化與服務產品化、智慧旅遊。 |
39. | 產合處 | 精密機械產業發展中心 | 異音檢測系統、靜動剛性量測系統、人機介面、齒輪刀具設計、熱應變分析、結構應力分析、精密電化學加工、金屬表面拋光與去毛邊技術、數位訊號處理、控制系統、自動化光學檢測、感測網路建構與環境監測。 |
40. | 產合處 | 智慧城市發展中心 |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服務規劃、物聯網資通訊技術研發、異質資訊整合技術研究。 |
41. | 產合處 | 關鍵性材料產業發展中心 | 奈米與高性能材料、表面技術與薄膜材料、光電與微電子材料、能源與儲能材料、環保及綠色材料、高分子及複合材料。 |
館藏資源
逢甲大學新落成整建的圖書館擺脫了傳統“藏書閣”的被動,成為主動的“學習工場”,主導著e-learning 時代的進程。
圖書館館藏統計 | ||
---|---|---|
紙本圖書 | 中文圖書(冊) | 586,165 |
外文圖書(冊) | 188,828 | |
紙本期刊 | 中文現刊(種) | 924 |
外文現刊(種) | 330 | |
電子資源 | 電子書(冊) | 1,101,135 |
電子期刊(種) | 48,892 | |
電子資料庫(種) | 282 | |
非書資料 | 微縮片(片) | 165,276 |
視聽資料(片/件) | 46,138 |
(資料統計時間:截至2015年7月 31日 )
忠、勤、誠、篤
逢甲大學自1964年9月24日第17次校(院)務會議通過修正組織規程及決議以“忠勤誠篤”為校訓後,此四字一直是全體逢甲師生共信共行、惕厲互勉的精神準則,也是發揮我們聰明才智的最大推動力。學校重建人-高人言先生曾於十二周年校慶時明白指示,“忠”與“誠”是中心思想的建立,是內在的涵養;“勤”與“篤”是身體力行的實踐,是外在的行為。忠、誠是道德的最高評價,是操守的極致,是促進社會安定繁榮的最大動力,是人生具有對於一切有形無形責任,作切實遵行的偉大承諾;勤、篤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亦為構成充實生活的信條,與塑造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隨著校務的推展與教學方式的改變,校訓醞釀出不同於以往的意涵,“忠於事、勤於學、誠於心、篤於行”,以為全校師生立身處事之標竿。學校訂定出“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創新、自我管理、終身學習”等六大項目,以盡心儘力、精進不倦、尊重關懷和躬身力行的實地表現,培育出具備“欣賞人類共通的人文價值,尊重道德與文化傳統並能予以實踐”、“重視知識,主動求知,具有創新、整合、多元、國際之專業能力及合作精神,追求卓越及終身學習”、“開放的心胸及批判思考能力,具備責任感、誠實及勇氣,並有服務社會的熱情與能力”等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的優質逢甲人。
校歌
歌詞:
平原蕩蕩黌宇堂堂,我校宏開創,莘莘學子來自八方。
觀摩砥礪、恭儉溫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法天行以自強。
濟民經國,大同是尚。台嶠高高、鯤海洋洋,鍾靈毓秀矞以皇。
紹述先賢先烈之志事,同保國家富而強。
我校光大永無疆。
校徽
逢甲戰神鷹
逢甲戰神鷹(FCU the fighting eagle)
生日:2007年3月21日
身高 200cm、 體重 85kg, 大型玩偶老鷹。
逢甲大學球衣號:61(源自於逢甲大學於1961年創立)
逢甲戰神鷹將在逢甲大學各項大型活動中成為最佳親善大使,成為逢甲大學“新的代言人”。戰神鷹的活動資料皆在戰神鷹專屬部落格呈現。
吉祥物
逢甲大學學生會依照大學法及逢甲大學組織規程等相關法規成立;學生會採用三權分立的架構來運作,由行政中心、學生議會、評議委員會三個機構組成,分別代錶行政、立法及監督、評議仲裁,以追求學校進步、學習民主制度、維繫校園和諧、加強服務同學為目的;所處理事務涵蓋整個校園及社團公共事務。
現任領導 | |
---|---|
校長 | 李秉乾 |
資深副校長 | 楊龍士 |
副校長 | 邱創乾、蕭堯仁、黃錦煌 |
校長室稽核 | 唐國豪 |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1001-1200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