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傳傑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郭傳傑,1944年9月生,湖北浠水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簡介


郭傳傑
郭傳傑
郭傳傑,1944年9月生,湖北浠水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196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元素有機專業,1987-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從事戰略管理、科技政策與計劃、人才人事和幹部管理,1997-2005任中科院黨組副書記,2005-2008年9月任中科院黨組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兼校務委員會主席),2008年9月不再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工作簡歷


1962—1967年在武漢大學化學系元素有機專業學習。
1968年分到國防科委京字138部(即中科院化學所)。
郭傳傑
郭傳傑
1968-1970年在南京軍區丹陽湖農場勞動鍛煉。1970-1987年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1981-1983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系作訪問學者。
1987年調中科院院部,從事科技政策研究及戰略規劃管理。
1995年任中科院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及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秘書長,兼任學部聯合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報社長和總編。
1997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兼院京區黨委書記、院圖書情報出版委主任、院科普領導小組組長等。
2003年5月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2005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2009年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2014年卸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2019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主席團常委

學術成果


郭傳傑
郭傳傑
郭傳傑的化學研究工作主要在高分子化學和計算化學領域,曾開展特種無機聚合物的合成與結構研究,作為主要完成人合作研製出中國第一個有機質譜資料庫,主持計算機輔助質譜結構解析和基於分子力學的化學結構模型化課題。在科技政策與戰略管理領域,主持過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學科發展戰略、S—863計劃以及創新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等研究課題,多次參與組織中科院和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工作。
在高分子、計算化學研究和科技政策與戰略管理兩方面,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文章80餘篇,獲國家科委、中科院一、二等科研成果獎6項,合作編著出版《計算機化學:方法與應用》1本,主編或參與主編《中國自然科學的現狀與未來》、《維護科學尊嚴》、《論科學技術與精神文明》等書10餘冊。他是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會等多個學術團體的理事長或常務理事,擔任《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外科技信息與管理》、《世界研究與發展》等期刊的主編或編委會主任。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觀點


談諾貝爾獎

郭傳傑
郭傳傑
1996年的一名諾貝爾獎得主到中國一所中學講學,40分鐘的講學結束后,他給學生騰出了提問機會。10餘分鐘過去了,沒有一名學生提問。“難道我講得不好嗎?”大師尷尬極了。長期以來,基礎教育總在要求學生追求答案,卻很少要求學生提問,導致諸多學生不敢提問、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甚至提不出問題。他們慢慢丟失了發現、質疑,從而導致創新意識和能力都不足。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名學齡前的孩子,面對桌上放著的一個蘋果,能一口氣提出50多個問題:“蘋果為什麼是圓的”、“為什麼有的酸有的甜”……但到孩子上了小學五年級,面對同樣的事物,卻問不出多少問題了。不當的教育打擊著孩子的創造力,禁錮著他的思維。我敢說,如果我們的學生都敢提問、都善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諾貝爾獎就離我們不遠了!

談大學文化

郭傳傑
郭傳傑
科大的基本品格是追求卓越,不為二流,拒絕平庸。前幾年,社會上出現了“一流大學”熱,頗有點“大躍進”的味道。這跟我們的國情、輿情有關,所謂上呼下應、一呼百應。我認為,說世界一流,與其說是目標,還不如說是追求更合適。這是因為:一、“一流”不是自稱、自定的,要靠學界、社會去評判;二、“一流”雖也有些評價標準,但見仁見智,難有定論,既含水平、硬體條件等可量化的內容,更有理念、氣質、稟賦、聲譽等難以評價的元素;三、“一流”還是動態的,你發展,人家也進步,有很強的相對性、時代感;四、也是最要緊的原因,“世界一流”是很高的標桿。世界的大學據說有四五萬所,現代大學最老的已有八九百年,但在世人心目中,能真正稱得上世界一流的大學能有幾何?世界一流大學必有若干世界級大師。僅比照這一條,誰敢妄稱“一流”呢?所以,與其常把“一流”當做口號去喊,還不如埋頭不懈地去追求。

談自主創新

郭傳傑
郭傳傑
作為在中科院長期從事過宏觀科技管理的專家,郭傳傑對於科技體制改革相當關注。他指出,預料創新體系的建設會加快。體制和機制問題是制約自主創新的瓶頸,沒有完善的創新體系,創新型國家是句空話。當前,創新系統在有關頂層設計、資源配置、創新單元的統籌互動、創新價值鏈的完整構建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他說,去年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圍繞科技體制的創新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不少建議,希望對今年的體制機制創新會有所推動。
郭傳杰特別指出,期望創新環境有所優化。他說,自主創新的關鍵因素是人才,但如果缺乏良好環境,人才作用將難以發揮。因此,要鼓勵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積極培育創新文化。評價不科學,機制不完善,容易導致學術浮躁,滋生學術腐敗。所以,有關管理部門在制度安排上,已開始注重加強源頭治理,建立誠信體系,實施問責制度,懲治學術不端行為,以期對學術腐敗行為的管治有思路、有制度、有機構,有人管。同時,在科技和教育界大力加強學術道德的自覺、自律,要從本單位做起,從自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