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長林寺的結果 展開

長林寺

福建

長林寺清順治十一年建,1960年被赤竹坪農場改為平房。寺依山而建,背山面水,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門樓、兩廊、天井、大殿和東西兩廂組成。

基本介紹


清順治十一年(1654)建。保存有長林寺記碑1通,重建長林寺碑1通,石柱楹聯2對。還有木匾一方,上刻“永曆陸年(1652)孟夏輪山盧若驥為化蓮堂,長林寺開山住持僧道宗立”。“化蓮堂”匾額,原來是掛在長林寺的大殿里,而題字的盧若驥是盧若騰的族弟。這塊匾與盧若騰的〈贈達宗上人·序〉可以互相印證,證實了達宗即是道宗。
據專家考察,認為長林寺是天地會的發源地。因其“開山僧”萬五道宗是清初天地會主要創始人,而備受海內外史學界關注。長林寺今圮,所幸寺中尚存二碑,一為《長林寺記》,一為《長林寺弟子報恩題名志》,是研究天地會起源的重要史料。
而長林寺的碑記上記載著,鄭成功和十二位大將的署名。
萬禮
萬 禮—故居
萬禮(1612~1659年),出生在平和縣琯溪,母早亡,幼年時被詔安縣二都官陂富商張子可收為養子,乳名張耍(一說張要),又名張禮。張耍生性倔強,機敏勇敢。少年時熱心習武,喜歡打抱不平,得罪了不少富貴人家。鄉里族長多次逼迫,張子可無可奈何地打發張耍外出謀生。於是,張耍年輕時便到處闖蕩,在謀生糊口之餘,繼續練拳習武,廣交朋友。
明末崇禎期間,吏治腐敗,鄉紳肆虐,災害頻仍,民不聊生,不少地方燃起農民起義的烽火。為了反抗官府和鄉紳的壓迫,張耍同知心好友一共十八名,結拜為生死兄弟,合心為盟,同心聚義。為了表示“萬人同心”,決心“以萬為姓”,不論原來姓什麼,都改姓為“萬”。大家推舉張耍為首領。張耍(張禮)改名為萬禮,又稱萬大、萬一、萬九澤,號春宇。他們揭竿起義,割據於詔安二都。後代的史學界稱其為“以萬為姓”集團。
起義軍首先在詔安二都的官陂、秀篆之間的犁壁石大山中安營紮寨,招兵買馬。後設總部於烏山西坡的九甲社長林寺。九甲社處於詔安、平和、雲霄(時屬漳浦)三縣結合部,長林寺則在“萬山深處”,十分偏僻、隱蔽。
萬禮為首的義軍反抗官府,抗征抗捐,懲辦鄉紳,劫富濟貧,幾年之間,隊伍從幾百人發展到兩千多人。還曾到一百多裡外的廣東饒平縣夜襲黃岡城。在十幾年時間裡,詔安縣牛皮徑內的二都地區基本為其所控制。
明亡后,萬禮同他的兄弟們不甘受外族統治,在據守詔安二都時,積極同“反清復明”力量聯合,以抗禦清朝。在義軍控制的地區,不用清朝的年號,而奉南明政權的正朔。清順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九日,萬禮率領義軍,同反清義士、南明遺臣盧若騰和邱建會聯合進攻漳浦縣城,殺死清軍參將陸大勛。以後,盧若騰便投入鄭成功的抗清隊伍。萬禮亦於順治七年(1650年)五月,由施郎(施琅)引薦,亦帶領兩千多名義軍投奔鄭成功。
鄭成功開始對萬禮並不十分重用,只安排在左先鋒施郎的后營任職。第二年(順治八年)正月,才任命他為戎旗鎮親隨協將。這年三月初十日,鄭成功命令攻打廣東大星所(在惠陽沿海),派萬禮帶領三百名兵士截擊由惠州方面來的清軍援兵。萬禮把部隊埋伏於龍盤嶺,當惠州來援的清軍經過時,讓他們先過一半,而後從中截擊,使清軍首尾不能相顧,被截殺無遺。從此,萬禮屢立戰功,鄭成功刮目相看,提拔為前沖鎮,又擢為後都督,與赫文興,王秀奇、黃廷甘輝並稱為鄭軍的“五虎將”。
順治十二年八月,萬禮、黃廷奉命圍困廣東揭陽縣,打敗清軍鎮將劉伯祿率領的數千馬步兵,並乘勝克複揭陽普寧澄海等縣,軍威大振。
清順治十三年七月,鄭成功下令北征。他派遣十五個鎮的官兵,直入福州以東八十里閩江出海處的省城門戶閩安鎮。萬禮奉命鎮守閩安鎮,總管水陸兩軍的防守。十四年九月初八,萬禮率兵攻下地險兵多的浙江台州門戶海門衛所城。鄭成功傳令回師后,萬禮駐於漳浦、銅山、詔安等地。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鄭成功再次北征,直指南京。萬禮隨同出征。順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廿三日辰時,一場大規模的攻堅惡戰在南京城外展開。由於鄭成功誤中清軍的緩兵之計,延誤戰機,所以在這場攻堅戰中,鄭軍寡不敵眾,萬禮亦戰死沙場。
更多關於長林寺的介紹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001&index=116
http://www.zagpz.gov.cn/gpgk/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