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二級學院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 Chongqing University)是重慶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的前身是原國家教委於1979年批准成立的光電精密機械研究所。1980年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碩士研究生,1982年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本科生,1986年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博士研究生,1999年定名為光電工程學院。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教學科研辦學用房近9000平米,設有3個教學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領域3個;有專職教職工133人,兼職教師21人,在校本科學生1100餘名,各類碩士研究生350餘名,各類博士研究生130餘名,博士后研究人員20餘名。
1979年 | 教育部批准建立重慶大學光電精密機械研究所,在國內率先倡導光機電一體化概念 |
1980年 | 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碩士研究生 |
1982年 | 開始招收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五年制本科生 |
1985年 | 成立光電精密儀器系 |
1986年 | 原國家教委批准設立精密儀器及機械博士點,並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
1992年 | 獲批准建立原國家教委光電技術及系統開放實驗室;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被評為四川省重點 學科 |
1994年 | 設立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 |
1996年 | 光電技術及系統學科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
1998年 | 獲批准設立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開放實驗室升格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1999年 | 光電精密儀器系更名為光電工程學院 |
2000年 | 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增設光 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
2001年 | 設立重慶市光電工程中心 |
2003年 | 設立光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設立重慶市微光機電工程中心 |
2007年 | 國家科技部和國家外專局批准建立微納系統與新材料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測控技 術與儀器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
2008年 | 國家設立新型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光電信息工程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3個教學系,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專職教職工133人,兼職教師21人,其中正高職稱近40人,擁有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外聘)、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GF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重慶市百人計劃、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在內的一大批高層次人才。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朱濤
國家基礎研究計劃(含國防973)首席科學家:溫志渝、劉玉菲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王珏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郭永彩、溫志渝、陳偉民、王珏、龔衛國、喻洪麟
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劉玉菲、牟笑靜、周苗、臧志剛、溫泉、韋瑋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王代華、朱濤、陳剛、余淼
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朱濤、張潔、韋瑋、臧志剛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1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有微納器件工藝平台、工業無損檢測實驗平台、光學、電學、化學測試分析公共平台等大型實驗平台,儀器設備原值接近2億元。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測控技術與儀器
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
重慶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電子科學與技術
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測控儀器與光電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領域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專業碩士學位領域:儀器儀錶領域、光學工程、集成電路
國家級重點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建有光電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型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GF重點學科實驗室、工業無損檢測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科學研究基地;與其他相關單位合作建有微納器件與新材料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儀器儀錶感測器與測量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台。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參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0餘項。
科研獲獎 | |
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 |
---|---|
磁敏智能材料減振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20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新型光譜檢測技術及儀器 | 2020年重慶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類皮膚柔性感測材料可控制備與器件性能調控 | 2020年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中航科技、中核集團、中煤科工、中國四聯、中國長安、重慶聲光電、偉岸測器以及中科院光電所、中科院微系統所、中科院綠色智能研究院,開展共建國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碩士學位授權點、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聯合研究中心、研究項目合作等,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簽訂了大學生聯合培養合作協議;與德國FRAUNHOFER ENAS研究所、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鮑曉毅團隊、美國芝加哥大學潘曉川教授(IEEE Fellow、OSA Fellow、SPIE Fellow)團隊、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王革教授(IEEE Fellow)團隊等團隊建立了合作關係。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組織學生到陳獨秀舊居開展實地研學活動,開展參觀重慶建川博物館主題黨日活動,舉辦“光電之旅”學術夏令營。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秦嵐 |
院長 | 郭永彩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劉俊 |
副院長 | 葉俊勇、劉嘉敏、朱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