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應仁之亂的結果 展開
- 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
- 吳座勇一作品
應仁之亂
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
應仁之亂(日語:応仁の亂),是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之間發生爭鬥。
應仁之亂開啟了日本戰國時代。戰亂后,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歷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室町幕府統治時,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四代足利義持時不但平定了守護大名的叛亂,還成立了擁護將軍統治的宿老政治,但1441年嘉吉之亂中6代將軍足利義教被殺,7代將軍同母兄的足利義勝9歲便接替了將軍一位。義勝僅任不到一年便去世,結果義勝的二弟義政管領的富山持國被推選,8歲繼承了將軍的職位。
義政在母親日野重子和愛妾今參局、以及家宰伊勢貞親和季瓊真蕊等周圍影響下長大。沒有主見的文化人義政缺乏統率守護大名的霸氣,被幕府實權者管領家的勝元、四職家的宗全、正室日野富子等所左右。
義政厭倦了持續打仗的土一揆和政治混亂,隨後沉溺於茶、作庭、逗猴子等隱居生活。但直到29歲富子以及側室等也沒有生男子,以此為理由打算把將軍職位讓給其弟凈土寺門跡足利義尋而隱居。義尋則以義政29歲尚為年輕、富子以及側室之間仍有生男子的可能為由,一直拒絕將軍職位就任的邀請。
1464年(寬正5年11月26日),義尋起文:”今後即便生男子也讓其入僧門不繼承家督“,對再三勸說就任將軍職位的義政,還俗名為足利義視移居至今出川邸。
足利義政早年無子,1464年以弟足利義視為繼嗣、以細川勝元為保護人。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子足利義尚,以山名持豐為保護人。二者爭奪繼嗣地位的鬥爭,使中央勢力發生分裂。在守護大名各領國內,地方領主力量也不斷增大,並干預守護大名的繼承糾紛,因而守護大名的勢力也發生分裂。以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的對立為中心,中央與地方封建勢力的分裂日趨激化。
鎮壓嘉吉之亂有功的宗全雖對再興主謀者赤松氏表示極力反對,但1458年,女婿勝元為圖削減宗全勢力恢復赤松政則的播磨國守護職,兩者間產生了尖銳的對立。1465年發生的武衛騷動中,分別任命以宗全為後盾的斯波義廉和以勝元為後盾的斯波義政的家督之間產生了對立。甚至在富樫政親和富樫幸千代的家督之爭中勝元和宗全也完全對立。
1465年(寬正6年)11月23日,義政和富子生了足利義尚之後,富子非常希望擁立親生兒子義尚為將軍,她拉攏宗全,暗中阻止義視成為將軍的職位。當然,宗全和義視的接班人勝元產生了對立,為了爭奪將軍家的家督之位,全國的守護大名完全分化成勝元派和宗全派兩派,兩者之間的對立也就變得不可避免。
1466年7月,義政接受伊勢貞親、季瓊真蕊等的進言將斯波氏的家督由斯波義廉轉給斯波義敏。與義廉有親緣關係的宗全則與一色義直和土岐成賴一起支持義廉,同時期大內政弘被赦免后,細川勝元也開始支持義廉。雖然貞親散布足利義視即將謀反的流言,但義視依靠勝元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貞親以誣陷罪而失足。貞親逃亡近江,季瓊真蕊、斯波義敏、赤松政則等人相繼失足被逐往京都,這便是宗全與勝元所協助的文正政變。
勝元派的畠山政長和宗全派的畠山義就之間圍繞家督繼承權的鬥爭激化,義政的反覆無常更是為兩派的對立火上澆油。1455年(康正元年)義就被義政放逐,從兄弟政長繼承了畠山家總領一職。其後,義就依賴宗全的力量可以復職將軍。
1467年(應仁元年)正月2日,在將軍邸的花之御所(室町第)赦免義就。義政向政長討伐,因此於正月按慣例到管領邸的活動被中止,同年正月5日義就在宗全邸開始酒宴。其間義政承認義就畠山家總領,並明確要求讓渡政長春日萬里小路屋敷。
政長突然辭任管領,下一任管領是山名派斯波義廉。勝元嘗試說服義政簽署義就追討令,但是被義政夫人日野富子察覺,於是情報傳於宗全派,從而敗露。
宗全利用這次有利的政局,在自邸周圍駐紮了同盟守護大名的士兵,並包圍皇局中的內里和花之御所,義政希望允許政長和勝元離開。但義政沒有承認放逐勝元,宗全派眾大名不承認,義就就此向政長作出攻擊。義政從被廢嫡認定為賊軍扱的政長向勝元求援、勝元準備作出反擊。
應仁之亂的爆發地的石碑
御靈社被竹林包圍、西方的河流向細川軍流動、南方為相國寺堀的位置。義就由釋迦堂出兵、被擁戴斯波義廉、山名政豐、朝倉孝景分別攻擊。戰場維持到傍晚,政長夜半向寺社放火,並逃走到勝元邸。御靈之戰畠山的內戰,使宗全政變失敗而終。
御靈之戰之後,細川勝元從領地四國的9個國家集結兵力,赤松政則從播磨進攻山名領。在京都細川方兵隊燒毀宇治及淀等地的橋樑,固守四門。5月武田信賢、細川成之等人進攻若狹的一色氏領地,在都城一色義直宅邸和西軍諸將住宅也遭到襲擊,斯波義敏從尾張向遠江進攻。4月足利義視嘗試調停。
5月,勝元嘗試呼籲所有的同盟,控制花之御所,以保護將軍作為名義在室町亭迎接天皇和上皇。勝元在今出川邸自宅布置本陣,6月受到義政的要請授與牙旗。宗全在5月進行評定,於五辻通大宮東布置本陣。細川方面有斯波義敏、畠山政長、赤松政則、京極持清等,大本營在將軍駐地幕府,稱東軍。山名方面有斯波義廉、畠山義就、一色義直、六角高賴等,大本營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豐邸,稱西軍。《應仁記》記載東軍兵力有24國16萬,西軍有20國11萬。在人口只有22萬的京都喊殺連天,後土御門天皇和後花園上皇緊急逃難至足利將軍宅邸。
在京都集結眾將領,由北陸到信越、東海、筑前國、豐后國、豊前的大半、關東地方、東北地方、九州部份勢力正在留意戰況。
最初,號稱官軍的東軍將西軍從內里和花的御所周邊驅逐,皇室為了確保義政在有利的情況下決定進軍, 6月山名軍以數萬兵力上洛,於8月由周防大內政弘和四國的河野通春七國的軍勢、以水軍身份入京、西軍的勢力開始回復。在相國寺之戰後,由於兩軍的激戰下,出現不少死傷者,最終此戰不分勝負。
應仁元年8月29日,義視突然離開東軍並逃到伊勢國投靠北畠教具。義視離開原因可能為武衛騷動以及因文正政變而被追放的宿敵伊勢貞親試圖恢復義政政權。這可能是當時義政與義視之監護人勝元傾向廢義視而立義向為將軍的主要原因。
沒有履行將將軍職位讓位給義政之承諾,義視為了就任將軍開始催促勝元注視,時仍出家的義尚。義視在義尚誕生的時候已經在將軍府之處。
之後,留在伊勢國一段時間的義視,在勝元和義政遊說下返回東軍,但又再次逃走到比睿山。被義尚擁立的勝元,事實上已經將義視追放。應仁元年11月23日,西軍在比睿山迎接被擁戴為“新將軍”的義視,試圖與東軍對抗。
戰爭中,東軍控制將軍足利義政、後土御門天皇和後花園天皇,西軍則控制義視和南朝的后龜山天皇之重孫,雙方均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賊軍。由於兩軍皆無法佔優勢,實際交戰的情況只是少數。文明年間屬於東軍的足輕骨皮道賢在後方以游擊戰攪亂,其實亦包括了強盜集團的部隊。
長期的戰亂以與盜賊橫行使京都市街地荒廢。由於守護大名的介入,使戰線拉長,眾人名不能在京都附近進行戰場。這導致東西軍的厭戰氣氛增大。
1472年,兩軍首腦開始和談。1473年(文明5年)有較大的變化,3月18日山名宗全(70歲)以及在5月11日細川勝元(44歲)相繼死亡,12月19日義政將將軍讓位給義尚后隠居。1474年(文明6年)4月3日,宗全之子山名政豐以及勝元之子細川政元達成了議和。但因赤松政則、畠山義就和大內政弘反對,未能實現。
之後仍然有殘存勢力繼續進行小規模戰爭。1477年9月,畠山義就由於領國不穩率軍返回河內。大內政弘也在幕府重新承認他對周防國、長門國、豐前國、筑前國等領國的統治權。1477年(文明9年)11月11日政弘撤回到周防國撤收,以致西軍在事實上已經瓦解。11月20日,幕府為了祝賀“天下靜謐”進行祝宴,使維持了十年的應仁之亂終於完結。
1467年3月,47歲的日本水墨畫畫聖雪舟搭乘遣明船自博多港出發,一路往浙江省寧波航行。兩年後回國時,京都和大阪均因戰亂盡為焦土。
應仁之亂促使了將軍與守護大名的沒落,就像斯波氏守護代朝倉孝景(另一守護代為織田氏)得到守護大名的地位足為象徴、真正擁有實力者的身份日漸上升。這種稱為下克上的效應不斷在全國擴散,守護大名們轉化為戰國大名,日本的室町時代步入戰亂期,時人稱為戰國時代。殘存下來的莊園制度等舊制度開始迅速崩壞、持新的價值觀的勢力開始登場。
應仁之亂結束后政長與義就的戰爭依然在山城國繼續,受到不斷戰亂之苦的人民以國人為中心團結在一起、得到細川勝元的後繼者細川政元為後盾、發起山城國一揆把兩派趕出山城國。
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貫穿室町時代的關鍵詞就是“舊勢力的沒落以及新興勢力的抬頭”。從鎌倉時代後期開始,以名門武家、公家為首的舊勢力不斷被隨生產力上升而壯大的國人、商人農民等取代已有權益。
另外,由守護大名合議制組成的聯合政權室町幕府中,除了3代將軍足利義滿以外,剛成立時將軍的權力基礎都十分脆弱,同時守護大名也自身難保,他們的權力漸漸受到守護代或有力家臣強大的影響。
在那個時候、由長子繼承家督政權的體制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確立,這就是將軍家守護大名家為了爭奪家督而發生的“御家騷動”的原因。
以長子繼承家督、在豐臣秀吉天下統一以後制度化、江戶幕藩體制中確立,在明治時代的舊民法法制化以及在戰後的民法繼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