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川政元

細川政元

細川政元(文正元年(1466年)——永正4年6月23日(1507年8月1日))戰國時代前期的武將、守護大名、管領。足利氏庶流細川氏當主。潛伏在將軍身後的事實上的最高掌權者,有“半將軍”的稱號。

出自室町幕府三管領(斯波氏、畠山氏、細川氏)的細川氏本家京兆家,父親是應仁之亂時東軍領袖細川勝元徠,母親不明。母親有說是勝元的正室——山名熙貴的女兒(養父是山名宗全),但無史料依據。幼名聰明丸,通稱九郎。政元終身單身,沒有親生兒子。有三個養子:細川澄之、細川澄元、細川高國。

政元以8歲的幼齡繼承了龐大的細川家,后擔任管領,執幕府之牛耳,使細川京兆家達到全盛時期,構築了最大的勢力。但發生了三個養子的家督之爭,自己也捲入其中,被家臣殺死(永正錯亂)。謚號雪關。

人物生平


繼任家督

文正元年(1466年),作為細川勝元的長男誕生。細川是有名的望族,足利氏方興的時候就輔佐足利氏打天下。最有名的細川賴之,是足利義滿友師之見的老臣,一生忠心,不計勞苦,為義滿平定群雄,厥功甚偉。他的子孫世代都是足利將軍的重臣,到細川勝元,幾次轉任幕府管領之職,聲勢凌駕將軍之上。
文明5年(1473年)5月,勝元暴死。政元僅僅8歲就繼承家督和丹波國、攝津國、土佐國守護之位。因年幼,受到分家的典廄家當主細川政國的輔佐。文明6年(1474年)4月3日,細川、山名兩家在將軍足利義尚的調解下議和,“應仁之亂”結束。雖然表面上雙方打成了平手,而實際上則是細川家獲勝。
文明10年(1478年)7月元服,“政元”之名據其自稱是接受8代將軍足利義政的偏諱而來。后被任命為管領,但不久辭職。1489年將軍義尚在討伐南近江半國守護六角高賴時病死,無子。細川政元推舉關東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禪僧香嚴院清晃(後來的足利義澄)為將軍,但在大奧實權掌握者日野富子(8代將軍足利義政正室)和與政元交替任管領的畠山政長的支持下,足利義視之子義材(后改名義尹、義稙)就任室町幕府第10代將軍。政元對這一結果不滿,開始與幕府拉開距離。義材就任將軍后,義視和政長的權勢大漲。延德3年(1491年)1月義視去世后,政長壟斷了幕府的權力。
同年3月政元到東國旅行,拜訪了越后國守護上杉房定。本來還預定去奧州,因從義材處收到討伐六角高賴的出陣指令而放棄。4月返京,這次旅行的意圖是拉攏與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合作的房定,也計劃了和政知的會見,因政知去世而返京。從這個時候開始計劃後來被稱為“明應之變”的政變。

明應之變

明應2年(1493年),將軍義材出兵河內國,支持畠山政長、討伐畠山義豐,細川政元趁機聯合日野富子(富子后與義視父子不和)、伊勢貞宗率軍攻入京都,擁立原將軍候選人足利義澄為室町幕府第11代將軍。史稱“明應之變”。
徠政變剛開始時屬於政長方的赤松政則也投向政元方,孤立無援的政長自殺。擁有巨大的權力的畠山家的勢力被大大削弱。義材也被抓,被幽閉京都龍安寺。明應3年(1494年),清晃還俗稱足利義高(后又改名義澄)正式就任將軍,政元就任管領。但將軍只是傀儡,實權都握在管領政元手中。廢立將軍在室町幕府中是首次,這之後的足利將軍幾乎都是毫無實權、徒有虛名的了。
但是,也有幕府權力仍存在的看法:伊勢貞宗在富子的意向下,輔佐義澄,屢次抑制政元的行動。另外,主導了政變的家臣上原元秀突然去世,京兆家政變的家臣消極佔多數,京兆家盡量容忍幕府的意向,重點轉換到提防義材派捲土重來的方向,因此也有政變后幕府和京兆家進入關係協調狀態的看法。

擴大版圖

政變后流亡越中國、建立亡命政權越中公方的足利義稙,在紀伊、河內、越中守護畠山尚順(畠山政長之子)的支持下於明應8年(1499年)率北陸之兵侵攻近江,比睿山延歷寺也暗中支持。政元快速地察覺了延歷寺的行為,立刻轉移行動,命赤澤朝經和波波伯部宗量在7月11日的早晨對延歷寺採用了大規模火攻,這次行動把根本中堂、大講堂、常行堂、法華堂、延命院、四王院、經藏、鐘樓等山上的主要伽藍盡數燒毀。朝經乘勢於9月向河內國舉兵擊破畠山尚順,尚順逃往大和國。12月政元以同樣的氣勢進攻大和國。追擊筒井順賢、十市遠治等國人眾,火攻喜光寺、法華寺、西大寺、額安寺,佔領了大和北部。朝經的一連串工作使細川氏的版圖大幅度擴大了。
永正元年(1504年),攝津守護代藥師寺元一謀反,被政元血腥鎮壓。永正3年(1506年)7月討伐河內的畠山義英(義豐之子)和畠山尚順,赤澤朝經再度被派遣,返回大和國展開侵攻。永正4年(1507年)又攻紀伊國。並且在得到若狹國的武田元信幫助下,派養子細川澄之、細川澄元等人進攻丹后國守護一色義有。細川家的版圖又得到擴大,同時政元又扶植播磨守護赤松政則對抗山名,扶植豐后國守護大友政親和出雲國守護尼子經久對抗大內氏。細川京兆家進入全盛時期,政元被稱為“半將軍”,天下“只知細川管領、不知足利將軍”。

永正錯亂

但是盛世之下必有隱憂,細川家的隱憂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悲劇。
細川政元篤信“修驗道(山嶽信仰)”,他熱衷於得到天狗之術在空中飛翔以及可疑的修行,有突然到各國放浪旅行之奇行。也有政元出奔后幕政陷入混亂,將軍義澄親自勸說結束出奔的事情。
不久,實際的政務重點放在被稱為“內眾“的京兆家重臣們的合議上,文龜元年(1501年),政元規定了內眾合議的許可權等,制定了內眾控制式條。
政元的情緒化也反映在家督繼承問題上。也是由於篤信修驗道,他一直沒有娶妻生子。1502年9月,細川政元以繼承家督為條件收養了關白九條政基之子聰明丸,改名澄之。究其原因,是因為時任幕府將軍足利義澄之母與澄之的母親是親姐妹,都是公家武將武者小路隆光的女兒。但這引來了多數家臣的不滿,他們認為細川氏的家督不應當出身公家。再加上政元本身也並不喜歡聰明丸,於是在1503年5月,政元宣布廢嫡,另立的家督繼承人為新收養子澄元。澄元並非京兆細川氏一門,而是阿波細川氏家督細川成之的孫子(成之次子細川義春的次子)。結果澄之、澄元兩派的矛盾達到尖銳化。另外,政元還收細川氏一門、野州家的高國為養子,這之後更加混亂連連。
一系列戰爭之後,政元逐漸厭惡戰亂,說出想和奧州的修驗者回國修行的想法,因家臣三好之長的忠告而放棄。
永正4年(1507年),為了救援正攻擊一色義有的武田元信,5月29日政元奉旨歸京。
同年6月23日,前往河內天井溫泉沐浴。對政元極其不滿的細川澄之派的家臣竹田孫七、香西元長、藥師寺長忠潛入溫泉,將政元亂刀砍死,史稱”永正錯亂“或“永正之變”。政元時年42歲。
細川政元出爾反爾,最終釀成大錯。否則以他的能力完全有統一天下的可能。

身後之事


這以後,細川京兆家紛爭不斷,快速沒落。政元被暗殺后,細川家立刻分裂為澄元家和澄之家,彼此互相攻殺。沒有細川氏的血液的澄之首先被家族一致排除。澄之兵敗身死後,澄元、高國兩派對立,將軍義澄、義稙兩派的戰爭進一步糾纏得細川家一分為二。另外京兆家嫡流的細川賴元血統不斷,賴元的兄弟細川滿之、細川詮春的子孫也參與爭奪細川家家督的地位。細川家經此內亂元氣大傷,最終在1555年被三好長慶所篡奪。

變亂分析


明應之變

細川政元是細川勝元之子,勝元逝世的時候政元還小,管領之職由畠山政長繼任。足利義尚當將軍時才改細川政元當管領。足利義材(義稙)繼義尚之後,仍請政元當管領。義材當將軍後為了樹立威信,效法義尚領兵討伐六角,六角卻率軍進入山區不與其開戰,義材班師還朝,在還朝途中,遇到了畠山兄弟之間的戰鬥。身為將軍的義材幫助了其中的原管領政長,加入了戰鬥。義材沒想到自己幫助政長的這一舉動讓身在京都的細川政元懷疑自己有意起用政長為管領。政元就趁將軍出征在外的機會,擁立十歲的義澄為將軍,另外,他又派四萬精兵出其不意地沖入義材和政長的陣營里,逼死政長,擄走義材並押解義材回京都,逼其交出足利家家傳的寶刀和鎧甲,最後將其囚於龍安寺,但義材逃脫了。

永正錯亂

暗殺政元的主謀是家臣香西元長。殺人的理由,是關於原本作為嫡子迎來的澄之。和細川一族完全無關的澄之繼承一族的反對論根深蒂固,政元自己也逐漸後悔,導致了迎來細川家庶流的澄元作為新的嫡子。但是輔佐澄之的元長因此權力掃地,輔佐澄元的三好之長在細川家的權勢卻強大了。而且之長還介入起贊岐國的政治,贊岐出身的元長十分憎恨政元。另外政元的多問題的傾向也使元長對將來不安。這些因素都成為香西元長想擁立澄之、自己當權的推手,暗殺事件隨之發生。

主要家臣


安富元家
上原元秀
上原賢家
香西元長
藥師寺元長
藥師寺元一
香川元景
鴨井賴兼
赤澤朝經
赤澤長經
三好之長
庄元資
秋庭元重
上野勝益
長鹽元親

登場作品


電視劇

《花之亂》(NHK大河劇)1994年4月-12月放送
演:立川大和(聰明丸)→今井雅之

小說

《魔法半將軍-十四歲的魔王-》(集英社Cobalt文庫)2004年3月31日發售,ISBN:4-08-600411-9
作者:鷲田旌刀 細川政元作為主人公的幻想小說(輕)。
《天魔去的天空》(講談社)2011年4月15日發售
作者:真保裕一細川政元作為主人公的歷史和時代小說。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在《小說現代》上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