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泉
源於清末民初的古地名
吳家泉,濟南古迹。自卧虎山水庫西行,玉符河一線水光山色如畫,經行黃花山不遠,一座六孔石板橋橫亘河上,橋南就是邊家土屋村了。村被玉符河的一條支流吳家泉水分作東西兩部分,溯河南行,群山環抱,綠意盎然,河的源頭即是吳家泉。
明代中期,濟南府玉符河畔的卧虎山附近遷來了邊、陳兩戶人家。陳姓人家選擇在山北谷地而居,邊姓人家則選擇在山東依河落戶。因為生活艱苦和條件限制,兩家和後來的居民都只能建造簡陋的土坯房屋居住,所以就有了兩個同名且相距很近的“土屋村”。先人們為了區別這兩個村落,便依照姓氏將他們分別命名為“邊家土屋”和“陳家土屋”。兩個土屋距離雖近,但如今卻分屬於市中區和歷城區,吳家泉和地母廟就在邊家土屋這個古老的村落里。
山谷兩側的岩壁間,泉出多股,漫流成溪,是典型的清泉石上流。河道內蘆葦叢生,搖曳在碧水藍天下,伴以流泉絲絲聲,清涼之意自由心生。
主泉源在山谷西側的果園中,如今修葺成方池狀,池內清平如鏡,耳畔卻有潺潺水聲。尋聲去,原來有暗道通河堰,泉水自堰下出,奔流不息,最終合多股泉源一起彙集成一片湛綠的小型水庫。微風襲來,荇草搖曳,吹皺泉水蕩漾山谷間。四周青山綠樹,碧水藍天,令人遐思無限。泉水自水庫下泄,穿越村落,最終匯入玉符河。
關於吳家泉的得名,還是和這裡的居民有關。原來自邊姓在此建立村落後,日久天長,邊氏逐漸式微。後來雜姓漸多,清末民初,吳姓的人家取得了村南河谷周圍的土地,所以該泉最終被命名為吳家泉。沿吳家泉水返回邊家土屋村,村內仍然保存著幾棟老式土坯房,券門格窗,花脊小瓦,極具地方特色,是該村滄桑歷史的最好見證。村正中古樹虯枝,立一座古老的神殿三聖堂,是關帝廟的延伸,供奉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目的在於彪炳忠義,祈財納福。
三聖堂西北,隔吳家泉水相望,則另立一座神秘而少見的地母廟。地母廟形制呈正方形,正門朝東,面吳家泉水而立。門樓由青石壘砌,上書“地母廟”三個大字,內側另書“修真道院”四個大字,莊重古拙。入廟,主殿為三間,硬山頂,屋脊飾二龍戲珠,左右有配殿,是典型的神廟和民居相結合的民間建築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