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粉鄉

香粉鄉

香粉鄉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縣中部,元寶山南麓,距離縣城33公里。因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外地商人到此用香皮樹製作香粉而得名。

香粉鄉地處中低山地帶,東與安陲鄉、西南與四榮鄉、北與安太鄉交界。總面積179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9503人。轄8個村民委,84個 自然屯,119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仫佬、水等民族,其中苗族佔總人口的46.3%,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0%。全鄉現有1所中學,1所中心小學,7所村完小。

2019年7月24日,香粉鄉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0年以來,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中坪村黨支部不斷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鞏固發展大棚食用菌、中草藥、茶葉種植和旅遊等多樣產業,加強產業發展建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地理位置


香粉鄉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縣中部,元寶山南麓。香粉鄉東與安陲鄉、西 南與四榮鄉、北與安太鄉交界。

行政區劃


香粉鄉轄:雨卜、中坪、古都、香粉、新平、大方、九都、金蘭8個村委會。
香粉於1984年10月從四榮鄉分出獨立建鄉。
年輕的香粉在走過二十餘年的光輝歷程中,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鄉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勵精圖治,頑強拼搏,共同把香粉建設成為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自治區前黨委書記曹伯純、自治區人民政府前主席陸兵等領導曾到過這片熱土視察和指導工作,給全鄉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9503人。

自然資源


香粉鄉資源豐富。全鄉擁有豐產毛竹林3.3萬畝,素有"毛竹之鄉"的美稱。
香粉過去用毛竹生產的"大方"紙頗負盛名,1918年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質獎。
主要竹製品有竹涼席、竹膠合板胚、竹籤、竹筷等,竹子加工成為農民增收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六甲河由北向南流經鄉境,兩岸杉竹綠蔭,竹海連綿,景色迷人,民族風情濃郁,雨卜村是縣苗寨風情旅遊接待點之一。
農曆正月十六、八月十六古龍坡會,內容豐富多彩,有蘆笙踩堂、舞獅、對歌、賽馬、斗馬等節目,享譽區內外。
這裡地處元寶山南麓,是華南暴雨中心之一,水能蓄量大,水能資源開發潛力大。現正有4個6000千瓦的梯級電站正在建設之中。鄉境內經查有豐富的測花崗岩、錫礦產資源。
全鄉森林面積11.82萬畝、蓄積量30.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4.1%。

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鄉政府駐地由建鄉時的一片荒洲變成了初具現代氣息的磚房林立,街道寬敞整潔,綠樹如蔭,街燈光亮的"小香港"。居民用上了自來水,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和移動通訊。村屯級公路建設高潮迭起,現在村村通公路,80%的村已實現屯屯通公路,促進了商品交流和經濟的發展。
2004年全鄉生產總值29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51元,扶貧攻堅卓有成效,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全鄉人民正緊緊圍繞縣委"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旅遊名縣,流通活縣,科教興縣"發展戰略以及"山內竹茶牧,山外果蔗桑"的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思路,集中精力組織實施鄉黨委提出的"農字當頭,竹字當家,發展茶葉,旅遊帶動,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為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而努力奮鬥。

名優特產


竹涼席、土雞、土鴨、土豬、禾花魚、竹林雞、竹筍、玉蘭片、重陽筍、香菇、木耳、靈芝、山荔枝、冬桃、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