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雲東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吳雲東,男,漢族,1957年5月生,江蘇溧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有機化學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198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86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
現任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課題組長,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1982年和1986年先後獲得蘭州大學化學學士學位和匹茲堡大學化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德國埃朗根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1992年到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任教,並於2001年升為教授。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課題組長。
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擔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
2019年3月15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召開教職工大會,宣布同意吳雲東辭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職務。
主要從事理論與計算有機化學的研究。提出Sharpless環氧化反應的機理,用理論方法解決過渡金屬不對稱催化機理及其立體化學;對鉬-烷烯基催化物催化烯烴開環複分解聚合反應和炔烴複分解聚合反應的機理及立體化學進行了理論研究;在手性有機小分子催化,特別是脯氨醯胺衍生物催化的不對稱直接Aldol反應方面,與他人合作提出Gong-Wu模型;提出了oxa-多肽概念,並設計合成出多種結構的oxa-多肽;指出在溶液中存在與老年痴呆症相關的澱粉樣β-多肽單體的結構的可能性,並將其穩定性與澱粉樣β-多肽聚集的速度相關起來;通過取代基對碳、硅和氧自由基中心的電荷和自旋的影響,導出誘導效應和自旋離域與自由基穩定性的定量關係。
吳雲東主要從事理論與計算有機化學的研究,他的研究跨越有機化學、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及藥物設計等多個領域,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屬有機催化及不對稱合成,多肽及蛋白質的二級和三級結構,基於多肽的藥物設計,以及發展有效的計算方法用來研究蛋白質結構及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抗癌症、抗病毒及抗老年痴呆症等的藥物設計,迄今已在主流化學刊物上發表論文近一百七十篇,其中近七十篇發表在Science(1),PNAS(2),Acc. Chem. Res.(2),JACS(54)和Angew. Chem.(9)。論文他引五千八百多次,H-index=45。吳雲東曾67 次在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或大會報告,亦被邀請在世界70 多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所作了80 場學術報告。
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吳雲東共承擔國際或者國家級科研項目21 項,其中獨立承擔18 項國際課題(項目總金額HK$805.8萬)、參與聯合申請國際課題1 項(項目總金額HK$340 萬)、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 項(金額RMB¥11.0 萬),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金額RMB¥100 萬)。
獲獎者左四為吳雲東教授
因其在科學研究及教書育人方面的突出成就,吳雲東獲得多項榮譽及獎勵。其中包括:王寬誠交流學者獎(香港,1998),國家自然科學獎(19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獎(2002-2006),中國卓越研究獎(2008),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的優秀教育獎(2009),主編的《有機化學》教材被評為教育部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9)。
深圳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推出“孔雀計劃”,吸引了全世界一流學府和企業創新團隊的報名。經過半年篩選,2011年12月正式公布首批引進的6個團隊和61名個人。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以吳雲東院士為團隊帶頭人的重大疾病化學基因組學團隊成功入選,深圳市許勤市長為吳雲東院士頒發了“孔雀計劃”重大疾病化學基因組學團隊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