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昂
慷慨激昂
慷慨激昂,漢語成語,拼音是kāng kǎi jī áng,意思是指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出自《錄別詩》。用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情緒激昂。
慷慨:情緒激動;激昂:振奮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唐·柳宗元《上權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慷慨:情緒高漲。激昂:激動昂揚。精神振奮,情緒激揚,充滿正義的氣概。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清.王韜《弢園老民自傳》:“惟是時事日艱,寇氛益迫,老民蒿目傷心,無可下手,每酒酣耳熱,抵掌雄談,往往聲震四壁,或慷慨激昂,泣下數行,不知者笑為狂,生弗顧也。”魯迅《兩地書》二三:“我希望《莽原》多出點慷慨激昂,閱之令人浮一大白的文字。”李劼人《暴風雨前》一部六:“他說得異常的慷慨激昂,挺著胸脯,直著項脖,彷彿自己竟長高了一頭,而諸人皆小了好些。”亦作“慷慨激揚”。《周書.韋孝寬傳》:“孝寬慷慨激揚,略無顧意,士卒莫不感勵,人有死難之心。”亦作“慷慨激烈”。《元史.小雲石海涯傳》:“燧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楊家府演義.太宗招降令公》:“蕭后見其慷慨激烈,神采超群,心甚愛之。”亦作“激昂慷慨”。清.鄭燮《城隍廟碑記》:“況金元院本,演古勸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歡喜悲號,其有功於世不少。”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三回:“難道跟著那些江湖名士,講幾句激昂慷慨的口頭話,拿著無可奈何四個字,就算個議論的結束嗎?”魯迅《且介亭雜文.〈集外集〉序》:“但這是當時的風氣,要激昂慷慨,頓挫抑揚,才能被稱為好文章。”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二章:“奏疏中許多句子寫得激昂慷慨,充滿忠君愛國的激情,使王承恩深深感動,不由得聲音打顫,熱血沸騰。
意氣風發、揚眉吐氣、慷慨陳詞、慷慨激烈、豪情壯志、慷慨淋漓、熱血沸騰
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委靡不振、婉轉低回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情緒激昂。
革命烈士慷慨激昂就義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vehement
【舉例造句】:一談到國事上來,總要談得慷慨激昂,而且有點口角流沫。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拼音代碼】: kk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