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群
染色體群
"kagegroup).把一個連鎖群的各個基因之間的距離和順序標誌出來
存染基,組群().連鎖群各基距離順序標誌,形(繪)連鎖遺傳圖。
孟研究基染
連鎖()
性狀連鎖遺傳的發現
1910年由美國學者摩爾根(T.H.Morgan,1910)通過大量的果蠅方面實驗研究,確認了另一種遺傳現象,即連鎖遺傳(遺傳學的第三大基本定律).摩爾根提出連鎖遺傳規律以及連鎖與交換的遺傳機理,並創立基因論(theoryofthegene).
連鎖交換定律也是自由組合定律的發展,但這種發展又和前面討論的"基因的相互作用"不同,"基因的相互作用"討論的基因之間作用是由基因本身性質所決定的,並且是兩對基因參與控制一個性狀。而連鎖交換定律,兩對基因參與控制的是兩個性狀,並且在F2中表現型的分離比和親代的性狀組合有關.
例1:紫花,長花粉粒×紅花,圓花粉粒
結果:
F1兩對相對性狀均表現為顯性,F2出現四種表現型;
F2四種表現型個體數的比例與9:3:3:1相差很大,並且兩親本性狀組合類型(紫長和紅圓)的實際數高於理論數,而兩種新性狀組合類型(紫圓和紅長)的實際數少於理論數.
例2:紫花,圓花粉粒×紅花,長花粉粒
結果:
F1兩對相對性狀均表現為顯性,F2出現四種表現型;
F2四種表現型個體數的比例與9:3:3:1相差很大,並且兩親本性狀組合類型(紫圓和紅長)的實際數高於理論數,而兩種新性狀組合類型(紫長和紅圓)的實際數少於理論數.
連鎖遺傳現象概念
雜交試驗中,原來為同一親本所具有的兩個性狀在F2中不符合獨立分配規律,而常有連在一起遺傳的傾向,這種現象叫做連鎖遺傳現象.
用玉米研究連鎖的優點:
1,很多性狀可在種子上看到.
2,一棵玉米穗上有幾百粒種子,便於計數.
3,容易去雄和雜交
4,因玉米是經濟作物,故有些實驗結果可直接用在生產上.
PCCShSh×ccshsh
有色飽滿無色凹餡
F1CcShsh×ccshsh
有色飽滿無色凹餡
測交後代CcShshCcshshccShshccshsh
有色飽滿有色凹陷無色飽滿無色凹餡
1:1:1:1
PCSh/CSh×csh/csh
有色飽滿無色凹陷
F1CSh/csh×csh/csh
有色飽滿無色凹陷
測交後代CSh/cshCsh/cshcSh/cshcsh/csh
有色飽滿有色凹陷無色飽滿無色凹陷
40321491524035
親組合4032+4035=8067(8067/8368=96.4%)
重組合149+152=301(301/8368=3.6%)
PcSh/cSh×Csh/Csh
無色飽滿有色凹陷
F1cSh/Csh×csh/csh
有色飽滿無色凹陷
測交後代CSh/cshCsh/cshcSh/cshcsh/csh
有色飽滿有色凹陷無色飽滿無色凹陷
6382137921906672
親組合21379+21906=43285(43285/44595=97.06%)
重組合638+672=1310(1310/44595=2.94%)
可見不論用哪種交配方式,結果都是一樣,親組合比例很高,佔97%左右,而重組合類型比例很低,僅佔3%左右。重組合類型明顯地少於親組合類型說明基因間有連鎖存在.
交換
交叉型假設:
1,在減數分裂前期,尤其是雙線期,配對中的染色體不是簡單的平行,而是在某些點上顯出交叉纏結的圖象(稱為交叉).這是同源染色體間對應片段發生交換的地方.
2,相互連鎖的兩個基因位於同一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之間發生交換,就導致這兩個連鎖基因的重組.
交換的細胞學證據:
所謂的交換是指兩條同源染色體對應節段間的交換,從而導致了基因間的交換。生物在形成配子的過程中,都要經過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配對形成四分體,它是由四條染色單體組成的。這時,在顯微鏡下往往可觀察到染色體的某些點上出現交叉現象,交換就發生在這些地方.
**交叉與交換的關係
1.區別:交叉指的是一種細胞學現象,在顯微鏡下可見.
交換是一種遺傳學的概念,在顯微鏡下不能看到,只能通過子代的表型來推算它的發生與否.
2.聯繫:交叉是交換的結果(先交換又交叉).
(先交叉)
(先交換)
(后交叉)
雌雄的連鎖不同
1.完全連鎖(completelinkage)
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構成一個基因連鎖群(linkagegroup),它們在遺傳的過程中不可能獨立分配,而是隨著這條染色體作為一個整體傳遞到子代中,這叫做完全連鎖.
到目前為止,只發現雄果蠅和雌家蠶不發生交換而表現完全連鎖,即不產生重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