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常進的結果 展開
常進
國家天文台台長
常進,男,1966年7月生,籍貫江蘇泰興,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中國科學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探月天文應用分系統主任設計師,863-703項目和973子項負責人,南京歐美同學會(南京留學人員聯誼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副會長。
常進於1992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碩士研究生學位;1992年8月到紫金山天文台進行科研工作;199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7月獲紫金山天文台空間探測博士學位;2019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2020年9月30日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常進主要從事空間伽瑪射線、高能帶電粒子尤其是電子的探測技術方法及科學實驗研究。
1984年9月,常進到中國科技大學本科近代物理學系學習。
1989年9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碩士研究生。
1992年8月,在紫金山天文台開展科研工作。
1994年10月,任紫金山天文台工程師。
1999年8月,任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員。
2002年3月,任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紫金山天文台空間天文研究部副主任。
2006年7月,獲紫金山天文台空間探測博士學位。
2010年11月,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助理。
2011年10月,任紫金山天文台空間天文研究部主任。
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4年1月,任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長。
2016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導師,同年入選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2019年2月,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兼)、暗物質和空間天文研究部主任。同年,入選江蘇省“333跨世紀人才工程”。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0年9月30日,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
常進
● 科研綜述
常進在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空間天文觀測設備研製和數據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常進創新發展了一種高能宇宙線電子探測的新技術方法,並成功應用於美國南極長周期氣球探測ATIC實驗。基於該技術方法,常進提出並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實施了“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專項的首發星)項目。"悟空”號於2015年12月17日成功發射,實現了中國天文衛星零的突破,一些關鍵性能指標世界領先,被《自然》(Nature)雜誌譽為開啟了中國空間科學新時代,已在電子宇宙線與質子宇宙線的能譜測量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常進還率領團隊積極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先後為神舟二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成功研製了伽瑪射線譜儀。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 獲獎項目 | 獲獎等級 |
---|---|---|
2004年 | 伽瑪射線譜儀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完成人) |
2008年 | 宇宙高能電子觀測結果 | 2008年度世界物理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
2008年 | 嫦娥一號衛星伽瑪射線譜儀 |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
2011年 | 空間探測暗物質粒子 |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2年 | 高能電子宇宙射線、伽馬射線觀測結果及技術方法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獨立完成人) |
2012年 | 伽瑪射線譜儀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第40完成人) |
2015年 | 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在嫦娥三號巡視探測器中的應用 |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16年 | 嫦娥二號伽馬射線譜儀 |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
2018年 |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器 | 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18年 | 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 |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 論文發表
2018年11月20日,以常進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宇宙電子在3000-8000億電子伏特能量區間發現“超”》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截至2018年5月,常進共發表論文60餘篇。
1.常進.暗物質粒子空間間接探測[J].上海航天,2019。
2.常進.空間間接探測暗物質粒子[J].現代物理知識,2018。
3.常進,范一忠.悟空號:暗物質粒子的探索者[J].科學,2018。
4.徐遵磊,張永強,張哲,藏京京,張雲龍,郭建華,蔡明生,常進.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有效載荷綜合測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學報,2018.
5.胡一鳴,常進,陳燈意,劉樹彬,封常青,張雲龍.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BGO量能器熱控設計與驗證[J].空間科學學報,2017.
6.胡一鳴,常進,郭建華,陳燈意.Environmental test of the BGO calorimeter for 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J].Chinese Physics C,2016.
7.梁雲峰,沈兆強,范一中,黃曉淵,雷仕俊,馮磊,梁恩維,常進,李翔.Search for a gamma-ray line feature from a group of nearby galaxy cluster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
8.李尚,梁雲峰,段凱凱,沈兆強,黃曉淵,李翔,范一中,廖能惠,馮磊,常進.Search for gamma-ray emission from eight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candidates discovered in year two of Dark Energy Survey with Fermi-LAT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
9.梁雲峰,夏子晴,沈兆強,李翔,蔣維,袁強,范一中,馮磊,梁恩維,常進.Search for gamma-ray line features from Milky Way satellite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
10.王遠鵬,段凱凱,馬鵬雄,梁雲峰,沈兆強,李尚,岳川,常進,袁強,藏京京,范一中.Testing the dark matter subhalo hypothesis of the gamma-ray source 3FGL J2212.5+0703[J].Physical Review D,2016.
11.常進.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及鄰近的電子宇宙射線源[J].中國科學,2015.
12.常進.空間間接探測暗物質粒子[J].現代物理知識,2018.
13.常進,范一忠.悟空號:暗物質粒子的探索者[J].科學,2018.
14.徐遵磊,張永強,張哲,藏京京,張雲龍,郭建華,蔡明生,常進.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有效載荷綜合測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天文學報,2018.
15.胡一鳴,常進,陳燈意,劉樹彬,封常青,張雲龍.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BGO量能器熱控設計與驗證[J].空間科學學報,2017.
16.胡一鳴,常進,郭建華,陳燈意.Environmental test of the BGO calorimeter for 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J].Chinese Physics C,2016.
17.梁雲峰,沈兆強,范一中,黃曉淵,雷仕俊,馮磊,梁恩維,常進,李翔.Search for a gamma-ray line feature from a group of nearby galaxy cluster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
18.李尚,梁雲峰,段凱凱,沈兆強,黃曉淵,李翔,范一中,廖能惠,馮磊,常進. Search for gamma-ray emission from eight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candidates discovered in year two of Dark Energy Survey with Fermi-LAT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
19.王遠鵬,段凱凱,馬鵬雄,梁雲峰,沈兆強,李尚,岳川,常進,袁強,藏京京,范一中.Testing the dark matter subhalo hypothesis of the gamma-ray source 3FGL J2212.5+0703[J].Physical Review D,2016.
20.梁雲峰,夏子晴,沈兆強,李翔,蔣維,袁強,范一中,馮磊,梁恩維,常進.Search for gamma-ray line features from Milky Way satellites with Fermi LAT Pass 8 data[J],Physical Review D,2016.
21.常進.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及鄰近的電子宇宙射線源[J].中國科學,2015.
22.常進.暗物質粒子探測方法[J].10000個科學難題,2011.
23.常進.Time series data reduction for the Chang'E-1 Gamma-ray Spectrometer[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19.
24.常進. Energy dependence of Ti/Fe ratio in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measured by the ATIC-3 experiment[J].ASTRONOMY LETTERS-A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SPACE ASTROPHYSICS,2009.
25.常進. Upturn observed in heavy nuclei to iron ratios by the ATIC-2 experiment[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3rd European Cosmic Ray Symposium,2013.
● 發明專利
據2020年1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網站顯示,常進共申請發明專利19項。
人才培養
● 團隊建設
據2017年9月4日科學網報道顯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於2011年底立項,常進率領的載荷研製團隊核心成員有10人。隨著研製工作的深入,團隊成員不斷增加,到2017年9月,載荷研製團隊已經發展到21人,另外還有科學數據分析團隊6人,總人數達到了27人。
● 培養方法
常進非常注重培養青年科研人員,根據他們學歷層次高、知識面廣、思想活躍、接受新知識能力強的特點,利用組織生活、學術活動等多種形式教育引導,傾注了大量心血。
● 培養成果
在常進的影響和幫助下,青年科研人員迅速成長,在科研創新方面均作出顯著成績,成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項目骨幹力量。
常進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頒發單位 |
---|---|---|
2011年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中華全國總工會 |
2014年 |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江蘇省教育廳 |
2015年 | “中央電視台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 | 中央電視台 |
2017年 | 全國創新爭先獎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
2018年 |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天文學獎) | 何梁何利基金 |
2018年 | 中國天文學會張鈺哲獎 | 中國天文學會 |
2018年 |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 中國科學院 |
2013年 | 第十屆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 南京市政府 |
2019年 | 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 |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 |
2019年 | 科技江蘇年度科技人物 | 江蘇省科協 |
任職時間 | 職務 |
---|---|
2011年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 |
2017年 | 信陽師範學院客座教授 |
2020年 | 齊魯師範學院天體物理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20年 | 南京歐美同學會(南京留學人員聯誼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副會長 |
“我不是一個占星術師,而是一個天文學家。”
“凡是新的東西,只要有人去觀測,總會有些新的發現。”
“我們一定要成功,不能浪費國家的科研經費。”
“創新就要甘於坐冷板凳、啃硬骨頭。”
常進是“暗物質探測時代”開創者。他是中國空間天文帶頭人之一,對空間伽馬射線和高能帶電粒子探測技術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常進總是不斷地燃燒起自己的鬥志與精力,長期堅守自己的夢想,求真務實地去實現它。作為研究員,常進是一流的;作為首席科學家,他也是傑出的。“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常進不僅自己在科研中取得豐碩的成果,還帶領整個團隊的發展。(中國科學院評)
常進是中國空間天文學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評)
從幾近荒漠的研究領域走出,到帶領“悟空”翱翔宇宙,常進用20年的腳踏實地,讓“悟空”問天。(科技周刊評)
他是一個思維非常開闊的人,一個執著的人,一個很有感染力的人,一個比較嚴厲的人,一個和藹的人,一個超人一樣,一個大俠一樣的人。(常進同事和學生們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