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窩窩頭的結果 展開

窩窩頭

中國北方地區常見麵食

窩窩頭,中國北方地區常見的麵食,過去是窮苦人的主糧。採用天然綠色的五穀雜糧為主要原料,其中的纖維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腸炎、腸癌等。其中含有的玉米油,更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

如今的窩窩頭已經是一種綠色、美味、營養、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糧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因此廣受現在消費者的喜愛。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牛奶40ml
玉米面30g
麵粉60g
山藥110g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參考月齡:15個月以上食材準備:牛奶40ml、玉米面30g、麵粉60g、山藥110g烹飪時間:40分鐘難度分析:初級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山藥洗凈削皮,切小塊。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上鍋大火蒸15分鐘,出鍋后,倒入碗中,碾成山藥泥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麵粉倒入大碗中。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入玉米粉。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倒入牛奶。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加入山藥泥,先用筷子攪拌均勻。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再用手揉成光滑麵糰。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搓成細膩的長條,切成小塊,每塊大約20克左右。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小劑子搓成條狀,用拇指在麵糰底部戳一個洞。麵糰太干在捏形狀的時候開裂較多的話,可以在手上蘸點水再搓搓。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填入豆沙餡。慢慢向內推,旋轉收口。如果你是第一次做,按照我的手勢嘗試慢慢來,會越來越有感覺的。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放入鍋中,大火蒸15分鐘。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用胡蘿蔔和黑芝麻裝飾成小雞模樣。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有機玉米面70g
糯米粉60g
水(原味)65g
白糖20g
奶粉10克
艾葉汁(艾味)65g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先做原味的,將除了水外的材料混合,
步驟二水後放,漸漸加,盡量多揉,水份慢慢被玉米粉吸收,揉成光滑麵糰,
步驟三平均分成小劑子,搓圓之後再搓成三角坨螺形,
步驟四底部用拇指一邊轉一邊修整空心
步驟五即圓錐形錐底部有一個向裡面凹進去的口,
步驟六全部做好后墊在油紙上,大火燒開,中火蒸10分鐘完成。
步驟七做艾葉味的方法同上,只是將液體換成艾葉汁。艾葉洗凈,在熱水裡燙3秒去除苦澀味,切小段放入豆漿機中,加入少量清水,選擇果汁鍵,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打出糊狀,再過濾取汁,用汁和面,
步驟九揉成光滑麵糰,平均分成小劑子,
步驟十搓圓之後再搓成三角坨螺形,底部用拇指一邊轉一邊修整空心,即是圓錐形錐底部有一個向裡面凹進去的口,
步驟十一全部做好后墊在油紙上,大火燒開,中火蒸10分鐘完成。
步驟十二海苔剪成墨超眼鏡狀,貼於窩窩頭上,用玫瑰花瓣剪一小三角形貼於當嘴巴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造型成一隻超酷的窩窩頭,拽拽的表情特別有趣。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窩窩頭已經是一種綠色、美味、營養、健康的美食。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步驟十五
有了豐富表情的窩窩頭不再單調,餐桌也靈動起來,更易引起小明友的食慾。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玉米窩窩頭配料:
玉米面200克
中筋麵粉200克
酵母2克
溫水240克
白砂糖1克
餡料
半肥瘦的肉末適量
豆角丁適量
胡蘿蔔丁適量
香腸半根
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將材料放入容器中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揉成光滑的麵糰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取一點麵糰揉成圓球,用拇指壓成窩窩頭的形狀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醒發10分鐘,大火蒸20分鐘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成品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成品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成品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成品

飲食文化


歷史記載

美味窩窩頭
美味窩窩頭
窩窩頭起源的歷史是不可考了,但我們知道至少在明朝已經有這個名稱,即是去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李光庭著《鄉言解頤》卷五,載劉寬夫《日下七事詩》,末章中說及“愛窩窩”,小注云,“窩窩以糯米粉為之,狀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餡,蒸熟外糝自粉,上作一凹,故名窩窩。田間所食則用雜糧面為之,大或至斤許,其下一窩如舊而復之。茶館所制甚小,曰愛窩窩,相傳明世中富有嗜之者,因名御愛窩窩,今但曰愛而已”。照這樣說,愛窩窩由於御愛窩窩的縮稱,那麼可見窩窩頭的名稱在明朝那時候已經有了。

詞語意蘊

窩窩頭本來是過去北京窮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雜合面作成的。大個兒的有半斤來重,小的也有二、三兩。窩窩頭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間空,呈圓錐狀。為了使它蒸起來容易熟,底下有個孔(北京俗語叫窩窩兒),又因為它是和饅頭一樣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稱這種食品為窩窩頭。過去形容某個人命運苦,常常說:“他呀,一輩子饑飽勞碌,吃窩頭的腦袋。”歇後語“窩窩頭翻個兒——顯大眼”是指把窩頭翻過個兒來,窩兒朝天就顯出了個大圓眼兒(即圓孔)來,用以比喻出風頭,反而出了丑,常常帶有輕視諷刺的意味。

慈禧一說

農民用玉米面做這種食品,用這個名稱,已經很久了。天下事無獨有偶,窩窩頭還有其他故事。北海公園有一家飯館名叫“仿膳”,是仿御膳房的做法的意思。他們的有名食品裡邊,便有一種“小窩窩頭”,據說是還與慈禧有關,相傳清朝末期,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前不久,慈禧等一幫人狼狽西逃,一連好幾天趕路,帶的糕點都吃完了。快到西安時,慈禧飢餓難耐,下令停車,要手下人去找吃的。隨從們想,她吃慣了山珍海味,細軟糕點,現在到何處去尋。所以手下人只哼哈應聲,無從著手。慈禧一見,火冒三丈:“你們這幫奴才,怎麼還不去找吃的,想餓死我呀!”一個太監說:“老佛爺息怒,奴才不是不肯去找,可這地方,前無村后無店,到哪兒找呀?”正說著,慈禧見不遠處有逃難的百姓,正坐著吃東西,她指著說:“你們去看看。”太監跑去一看,逃難的人吃的是涼窩窩頭。太監回稟說他們吃的是粗食窩窩頭。慈禧從未聽說過什麼叫窩窩頭,心裡好生奇怪,就親自下車前去探視,見是一種黃澄澄的食品,那些人吃得正香。她上前問道:“這東西,好吃嗎?”一個老頭回答說好吃。慈禧肚中空空,不自覺口生涎液,也很想嘗嘗,便說:“你能給我一個嘗嘗嗎?”那位老人爽快地遞上了一個。慈禧接過就咬了一口,感覺味道不錯,就吃了起來,啊!還真香呀!不一會兒,一個大窩窩頭就被她吃光了。
後來,她重回北京宮中,每當吃膩了滿桌的御膳,就想起那次逃難時吃的東西——窩窩頭,真可謂回味無窮。於是下令御膳房做窩窩頭吃。窩窩頭送來了,也是黃澄澄,她一嘗,咂吧咂吧,感到不是那滋味,一怒之下,又殺了幾個廚工。這可難壞了御膳房,哪個廚人不怕死,誰還敢給她做窩窩頭。大家湊在一起想辦法。還是一位老廚師想出一個主意:“咱們用栗子粉加白糖,做窩窩頭,試試她愛不愛吃?”於是,大家動手做了栗子面窩窩頭送上,慈禧嘗了嘗,挺好吃,高興地說:“我總算又吃到了當年逃難時的窩窩頭。”消息傳回御膳房,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從此御膳房的點心譜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窩窩頭。其實這種窩頭只是比現在的多加了些料而已,據說裡面有:玉米面,栗子粉,黃豆粉,白糖等材料,因此味道也就別具一格了,所以北京市面上除真正窩窩頭以外,還有兩種愛窩窩與小窩窩頭,留下一點歷史的痕迹。“窩窩頭”極是微小的東西,但不料有這麼一段有意思的歷史,可見在有些吃食東西上如加以考究,也一定有許多事情可以發現的。

營養成分


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蛋白質、氨基酸、不飽合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和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屬低脂、低糖食品,尤其適合糖尿病人及肥胖人群食用。

生產製作


窩窩頭在北方常見,在南方卻不常見,南方面食口感多偏鬆軟,大多數人不喜歡窩窩頭紮實的口感,對於麵食越來越喜愛的我來說,無論是鬆軟的還是紮實的,都很喜歡,想要買到正宗的粗糧粉並不是太容易,在電商上買了科爾沁的石磨玉米粉和山西的石磨黃豆粉,二者混合製成的窩窩頭,蒸制出來以後,每一口都散發著粗糧的香氣,很是好吃,但是,由於窩窩頭不是發酵麵糰,是實麵糰,吃兩三個就飽了。

用料

玉米粉200克

輔料

• 黃豆粉50克
• 泡打粉4克

調料

• 白砂糖40克
• 水120克

窩窩頭的做法

1.將玉米麵粉過篩后倒入盆中
2.將黃豆粉過篩后倒入盆中
3.在盆中加入白砂糖和泡打粉,將材料混合均勻
4.將溫水緩緩加入盆中,與粉類混合
5.揉成細緻有彈性的麵糰,蒙上保鮮膜,鬆弛30分鐘
6.將麵糰搓成長條
7.分割成每個約30克的劑子
8.將小麵糰搓圓,將大拇指搓入麵糰中間,不斷轉動,塑型,使其成為中空的錐形
9.在竹蒸籠上鋪上蒸籠紙,將窩窩頭均勻的碼在蒸籠內
10.鍋內倒入適量清水,水蒸氣上來以後,放上蒸屜,在放上竹蒸籠,大火蒸制15分鐘即可
做法二
1.加入適量白糖攪拌均勻。喜歡很甜的可以多加點。
2.加溫牛奶然後加入溫牛奶,邊加邊用筷子攪拌。
3.揉成麵糰,蓋起靜置10分鐘。
4.把麵糰揉成長條。
5.將長條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劑子。
6.將所有的麵糰依次團成丸子。
7.取一個用食指從中間戳個洞。
8.把它套在食指上,用另外一個手輔助整成窩窩頭的樣子。
9.將所有的麵糰依次做好。
10.最好只要將窩窩頭放入蒸鍋蒸至水開后再蒸10分鐘就可以了。

食用指南


1.玉米面最好用細面,面中不能有顆粒;
2.和面時宜用熱水,最好不要用冷水;
3.和面時注意少加點水,麵糰和的干一點;
4.窩窩頭塑性時手粉也要多沾點,這樣窩窩頭蒸好後會比較有型;
5.孔不要太大,做成小小的長孔即可。

主要功效


窩窩頭多是用玉米面或雜合面做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產生飽腹感,對肥胖病人進食有利,可作為減肥食品。

禁忌與副作用


小兒、消化力弱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