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第一大案

中國文物第一大案

2015年5月,歷時9個月的“涉文物第一大案”被偵破,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75人,摧毀盜墓、倒賣文物犯罪團伙10個,追繳文物1168件套。據稱,這次案件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

最近報道


國際在線消息:據公安部網站報道,2015年5月,在公安部直接組織指揮下,遼寧公安機關會同河北、內蒙古、山西等6省區公安機關同步開展集中行動,一舉破獲公安部督辦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打掉盜掘犯罪團伙1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75名,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收繳一大批作案車輛、手機、銀行卡。據了解,此案是建國以來單案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和追繳被盜文物數量最多的案件,追回的被盜文物中,一級文物125件,二級文物86件,三級文物200件,一般文物757件,價值逾5億元。
去年以來,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建控地帶外連續發生多起盜掘案件,一批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積石冢群文物本體和原歷史風貌遭到嚴重破壞和損毀,大量文物被盜,嚴重擾亂了文物管理秩序。案件發生后,公安部高度重視,多次聽取案件有關情況彙報,研究確定工作方案,全程指揮案件偵破工作,並將此案列為部督案件,專門派員赴遼寧省朝陽市指導案件調查、取證和偵辦工作。遼寧公安機關迅速抽調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全力開展工作。隨著辦案民警的走訪調查和艱苦細緻地縝密工作,多個活動於遼寧朝陽和周邊省市的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犯罪團伙浮出水面,隨後,專案組逐漸鎖定了以姚某、馮某、程某等為首的10個盜掘犯罪團伙和175名犯罪嫌疑人,並收集掌握了他們大量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犯罪證據。2015年5月,在公安部的統一組織指揮下,遼寧公安機關會同河北、內蒙古、山西等6省區公安機關,出動1000餘名警力,同步開展集中抓捕行動,狠狠地打擊了盜掘文物犯罪的囂張氣焰,有力地保護了國家文物安全。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盜掘文物犯罪日趨專業化、隱蔽化,作案手段和所使用工具不斷升級,給文物保護和公安機關偵查破案工作帶來諸多困難。公安機關將保持對此類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加大對盜掘文物犯罪打擊力度,全力遏制各類文物犯罪活動。同時,將加強與文物保護部門的協作配合,完善文物保護和巡防機制,提高群眾文物保護意識,切實保護國家文物安全。

嫌犯供述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2015年5月,在公安部直接組織指揮下,遼寧公安機關會同北京、天津、內蒙古等6省區公安機關同步開展集中行動,一舉破獲公安部督辦的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此案是建國以來單起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和追繳被盜文物數量最多的案件,追回的被盜文物價值超過5億元。
對於不少人來說,對“盜墓”的了解,更多來自於文學作品。諸如“下墓室之前要點一盞燈”、“隨身攜帶黑驢蹄子”等細節經過藝術加工,使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這類違法犯罪活動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去年以來,遼寧省朝陽市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區、建控地帶以外周邊連續發生多起盜掘案件,涉案文物價值巨大。但在犯罪嫌疑人馮某看來,自己的行為並沒有書里那麼多的講究。
馮某:第一次干就是在牛河梁,2013年夏秋之交。(挖的時候)就用鍬。咱這地方用不著洛陽鏟,紅山墓葬跟其他墓葬不一樣,這東西,咱們也看一些節目什麼的,說大墓幾十米十幾米深的,但是這兒很淺,最淺的就幾十公分,用不了幾鍬就挖出來了。
在公安部的統一組織指揮下,遼寧公安機關會同北京、天津、內蒙古等6省區公安機關,成功打掉這些流竄多地、瘋狂作案的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犯罪團伙,追回了以玉豬龍為代表一大批國家珍貴文物。
朝陽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局長王紅岩介紹,盜掘文物犯罪愈發專業化、隱蔽化,作案手段和所使用工具不斷升級,文物保護和公安機關偵查破案更加困難。
王紅岩:作案時間上,專門選擇不為人知的時間。作案手段高科技、現代化,還有傳統手法,星相學,他們有祖師爺級別的人物,看天象、看地象。還有就是反偵察能力很強。
本次行動抓獲的最大一個犯罪團伙,其核心姚某被盜墓分子們奉為“祖師爺”、“關外第一高手”,精通紅山文化,能夠憑藉星象準確判斷墓葬位置。他的弟弟在分贓不均的情況下,加入了馮某的團伙,憑藉看星象、土層等“家傳手藝”,迅速成為了馮某團伙的“軍師”。
犯罪嫌疑人馮某:拿著工具上山,到地兒之後,因為姚某有這方面的經驗。因為他把地點提前看完了,就知道個至少是大概的位置,然後開始打探坑,看是死土還是活土,(如果)這塊是活土的時候后,就說這塊應該就是墓葬,就告訴從這兒往下挖。
公安機關掌握的信息顯示,這些團伙成員組織、分工明確,有的使用專業工具和設備進行踩點、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有的遊走於地下文物市場兜售所盜文物,形成從盜掘到銷售的完整犯罪網路。而在被抓獲的犯罪團伙中,甚至有公職人員參與。
姚某團伙成員鄧某是遼寧省考古研究所技工,利用職務之便,將考古發掘中發現的一件珍貴玉器藏匿,並在隨後進行銷贓。鄧某表示,在考古過程中私藏發掘所得,自己並不費勁。
鄧某:百分之六十以上(有機會私藏),現在一般考古所人手(不夠),全是我們這幫技工在工地里,他們(考古所正式員工)在工地里的時候很少,有時候來一會兒就走了,全是我們在工地里,照相、繪圖等。
記者:你聽說過你們的同行也像這樣,發生過把東西揣自己這裡的嗎?
鄧某:沒聽說過,這是實話實說。要不出事肯定不說,就像我要不是出事了我也不說。
而幫助鄧某銷贓的劉某,是內蒙古赤峰市公職人員,從事博物館文物鑒定工作的他幫助鄧某通過網際網路尋找這件玉器的買家,並從中獲得“介紹費”。劉某說,鄧某當時向他描述玉器來源時,只說是“有一個當地農民在地里撿的”。
劉某:我以為這可能只是違紀,沒想到是違法。我干這麼多年的文物工作,當時我們學的是博物館工作守則,《文物法》我還真就沒認真學過,他說他撿的,我在工作中覺得他也不是撒謊的人,但是到今天我覺得他可能是利用了我。
案件偵破工作歷時九個月,跨越了七個省區。專案組人員喬裝成各種角色,在犯罪團伙成員經常出沒的村落與場所與其周旋。案件進入收網階段后。朝陽市785名民警組成的9支抓捕行動隊同步展開抓捕活動。主要嫌疑人全部到位。朝陽市公安局長李超介紹:
李超:前期進行階段,幹警多少天不回家,深入古玩市場。能想象到的吃的苦都吃了。這次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數量、追迴文物數、破獲案件數都是(全國)第一。
雖然涉案文物價值難以估量,但是大多盜掘團伙分子並不能從中獲得很多收入。犯罪嫌疑人馮某原本是在外打工,兩年多前開始盜墓,他說,這項“新行當”並沒有對自己的生活有明顯的改善,只帶來無盡的後悔。
馮某:其實如果不幹這個,做些其他的也足夠養家糊口,生活也不一定差到哪兒去。就是,這種東西還是得不償失,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