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亭
荷葉亭
徠荷葉亭本名“鵠雙亭”,又名“鹽城荷葉亭”,因亭頂呈荷葉倒置形,人們習慣稱之“荷葉亭”。該亭是2010年阜寧縣政府重建的。
阜寧荷葉亭(鵠雙亭)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名聞遐邇的荷葉亭坐落在阜寧城北郊善人祠西首(現址縣保險公司以北)的一片空曠的田野上。
荷葉亭本名“鵠雙亭”,因亭頂呈荷葉倒置形,人們習慣稱之“荷葉亭”。其來歷是:阜寧城有個富紳梅士斌,字晶川,有田產三十多頃,德配顧孺人生二子兆騮、兆騤相繼早夭。顧氏多病,深以嗣續為憂,勸請梅士斌再娶張、曹二妾。
攜手同歸
梅士斌無嗣,遺囑家產由其侄子梅兆熊之子梅自芳繼承。梅兆熊,字品山,不讀“死書”,思想開明,見識宏遠。想起民國12年夏梅士斌病篤,張氏曾割股和葯以進,曹氏隨又割股進以紅棗湯的感人事迹、對兩嬸母“殉節”之舉,他肝腸痛斷,涕淚縱橫。發誓要以畢生精力為兩嬸母做件大事,以告慰其在天之靈。他嫌立“貞節牌坊”鄙俗,便標新立異,將梅士斌的遺產全部變賣,建一座超凡脫俗的碑亭,表彰一門雙烈。
著名畫家劉正榮創作的國畫《荷葉亭》
雙烈一門光,說什麼石妾墮樓,虞姬伏劍;
九泉三影對,依然是綠窗課讀,紅袖添香。
此聯為曾熙所撰,用典貼切,聯想豐富,對仗亦工穩,令觀者讚不絕口。另有兩柱,亦刻一長聯,為“天虛我生”所撰,聯曰:
荷葉亭碑石
胡秉此昭昭大節,看而今巾幗,舍二姬誰與千秋。
亭頂六個飛角下有六面橫匾,正如前述,其餘五面題曰:“有二綠珠”丶“蓉城聯袂”丶“苕玉霜催”丶“攜手同歸”。分別為康有為丶譚澤凱丶朱效臧丶顧汝磥丶武陵人(顧蓮村)所題。 - 亭中立一碑石,高約八尺,為採用蘇州的上等漢白玉,潔白晶瑩。碑文為樊增祥(字樊山,近代文學家)所撰,碑文數千字,全為表彰張、曹事迹。洋洋洒洒,情文並茂,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句。曾熙所書,邑人左光涵鐫刻。 -
梅雪交香呂鳳子作(拓片)
荷葉亭是秀麗的,但到了解放后,在現代人眼裡,它在秀麗之中,還帶有幾分蒼涼的色彩。夕陽西下,西風蕭蕭,當你佇立在“懷清橋”上,一睹瑰麗燦爛的荷葉亭的風采,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橋下小溪,日夜鳴咽,泛挹著粼粼的清波,伴守著寂靜的郊野,沉默的荷亭和那亭畔的芳魂,不管文人學士對“雙烈”是怎樣的讚頌不已,但總難於剪割人們心頭泛起的幾多凄惋之情。 -
隨著時光的流逝,荷葉亭已成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它的價值已不止於自身建築的精湛和遊覽勝地的迷人了。它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封建社會倫理道德的殘酷,貞節觀念和殉節之風的罪惡。正是這萬惡的封建禮教,吞噬了張、曹二氏年輕的生命。反之,也說明我國古深的文化道德,達到現今地球人無法效仿之程度。 -
苕玉霜摧
荷葉亭是30年代一個人物記事的人文建築,融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諸多大家手筆的書法、繪畫、楹聯、碑刻於一體的精品,有人事情節、有文化含量。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和鹽阜人至今仍津津樂道,當然也對荷葉亭被無知地摧毀深表惋惜。2010年,阜寧縣政府相關部門本著對歷史文化藝術的重視,從亭文化、旅遊文化的角度,於2010年重建荷葉亭。(荷葉亭圖片、碑文資料、橫額、亭柱、碑石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郭永年所藏)
新建的荷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