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3條詞條名為王志剛的結果 展開
-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科學技術部部長
- 中國內地演員
- 黑龍江籍影視演員
- 湖南省人民防空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 北京影視演員兼動作導演
-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
- 中國影視演員
-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巡視員
- 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 眉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長
- 北京車站爆炸案主犯
- 王志綱工作室首席策劃
- 銀川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
- 昌平區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 江蘇省邳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 山西省霍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中共穆棱市委副書記,穆棱市市長
-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院長
- 四川成都市青羊區委常委、副區長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
- 長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
- 山東省聊城市政協主席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
- 重慶醫科大學教授
- 山西銀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 書法家
-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監察室主任
- 河北農業大學原校長
- 山西省忻州市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
-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 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
- 慶陽市公安局禁毒警察支隊政委
- 天津市河北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 青海省瑪沁縣副縣長
- 濟南市商務局副局長
- 原青海玉樹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
-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駐海南記者站站長
- 廣州鐵路公安處刑警支隊支隊長
- 衡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
- 呼和浩特市玉泉城管局大隊長王志剛
- 吉林省紀委駐省安監督局紀檢組副組長
- 江蘇省現代提梁紫砂壺大師
- 雕塑系副主任
- 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
- 宜賓市長寧縣下長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 雲南師範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副教授
- 電子科技大學講師
- 中山大學講師
- 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 華北電力大學副教授
- 山東省曹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
- 陝西金牛乳業董事長
-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員
- 京劇麒派老生演員
- 當代書法家
- 撫順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
-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
- 江蘇省金陵汽車制配廠工藝工程師
- 山東省果茶技術推廣站副站長
- 花木大世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廣州浪奇前董事會秘書
- 四川仁厚律師事務所主任
- 書畫家
- 吉林財經大學馬列教研部副主任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上海時光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
- 齊齊哈爾大學教授
- 南通電視大學講師
-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編
- 海南師範大學教師
- 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
- 江油市人社局辦公室科員
- 內江書畫家王志剛
- 黃埔校友
-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
- 江油市人社局辦公室主任
- 漯河酒真集團公司董事長
- 北京聚樂嘉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
- 北京市丰台區盧溝橋鄉人民政府副鄉長
- 濱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 天津市寧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 七冶安裝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黨支部書記
- 伊春市死亡4人的較大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
- 寧江區畜牧業管理局副局長
-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
- 慶陽市女子職業學校副校長兼教務主任
- 廣州合光同塵企業首席諮詢師
- 農業部畜牧總站牧業發展處處長
- 山東科技大學原副校長
- 萊西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便民服務中心
- 京劇老生
- 詩人
- 江蘇省南京化學試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總支組織委員
- 太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中國光大銀行石家莊分行副行長
- 北京市第六批五星級志願者
- 濟南市藍天救援服務中心隊長
-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巡視員
王志剛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
王志剛,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紀委副書記、人教雲漢數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2012知識中國年度人物盛典頒獎嘉賓;2012年第二屆中國(寧波)智博會“智慧教育高層論壇”,提出應加強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2012知識中國年度人物盛典頒獎嘉賓,曾參加2012年第二屆中國(寧波)智博會“智慧教育高層論壇”、2013教育信息化暨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及應用國際論壇、2014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並作重要報告。2013年12月4日上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王志剛做客新華網,暢談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王志剛就紙質出版媒體的數字化轉型是否會對傳統業務產生衝擊等問題作出了回答。
王志剛
參加活動
2012年第二屆中國(寧波)智博會“智慧教育高層論壇”,提出應加強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2013教育信息化暨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及應用國際論壇,探討教育信息化問題。
2014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從數字資源建設的角度出發,作了題目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學與教變革的基礎”的報告。
採訪軼事
2013年12月4日上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王志剛做客新華網,暢談教育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王志剛就紙質出版媒體的數字化轉型是否會對傳統業務產生衝擊等問題作出了回答。王志剛認為,在我國,教材、教輔和其他教育類圖書在整個圖書市場中佔據著較大份額。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數據來看,2012年全國的圖書總碼洋(定價總金額)是1183億,其中課本就佔到350多億,這還沒包括教輔,如果算上教輔和其他教育類圖書的話,這個數字可能會到600億,超過一半。所以,有的人認為,在我國圖書出版中,教材、教輔和其他教育類圖書比重會超過60%甚至70%,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隨著數字化的推進,的確會對整個圖書市場的結構,包括利潤來源產生影響,但是這樣的影響需要分析。以韓國為例,韓國在2007年3月就開始引入數字化教材項目,2010年正式實施,原計劃是通過5年的時間用數字化教材完全替代紙質教材。經過2010至2012年兩年的實踐,他們的計劃沒變,但是用數字教材替代紙質教材的設想變了,不是替代,而是並用。韓國人口5000多萬,相當於我國浙江省人口,學生數只有600多萬,經濟水平比較發達。而我們國家有2億中小學生,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及區域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在短時間內,數字化衝擊紙質教材、教輔等教育類圖書,從而對圖書出版業的利潤產生影響,個人認為,在3至5年內,影響不會太大,將會是一個緩慢過渡的過程。未來20年不好說,但3至5年內,甚至於再長一點,我覺得教材,尤其是紙質教材的地位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
王志剛
隨後,王志剛介紹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字化工作的探索與發展狀況。王志剛說:“1999年人教社就設立了人教網,當時試圖以網路出版和優質數字資源的形式來服務廣大中小學師生,特別是服務於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老師和學生。目前人教網的活躍用戶超過了100萬,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比較優秀的資源型網站,曾經獲得中國政府獎提名獎、數字博覽會的優秀品牌獎。2001年時,人教社還大膽探索了數字手持式閱讀器,2002年推出了“人教電書”手持式閱讀器,外形和今天看到的Kindle、漢王電子書差不多,內容主要是人教社電子化教材(PDF格式),當時在全國近百所學校進行了實驗,效果反映還不錯。後來因為技術、政策及對數字化的認識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實驗了一段時間后停止了。但是,人教社在數字化方面的探索和這方面的工作並沒有停止。2007年,我們在人教網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人教希望網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要探索網路出版。2009年,我們和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研發了人教版的新目標初中英語網路教材,當時在200多所學校進行了實驗,效果不錯,進行了推廣,也有一定的收入,這對我們今後在數字教材方面的探索,包括在電子書包研發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經驗。2010年,我們又集成整合了人教社的紙質資源和電子音像資源、網路資源等,專門成立了“人教學習網”,主要是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備課等方面提供有利的幫助。這屆新班子上任后,對於數字化和數字出版更加重視了。總結以往我們在數字化方面的探索,人教社提出了精品化、數字化和國際化的三大戰略方向,其中數字化作為我們人教社未來升級轉型的一個方向。特別地,我們提出了以“建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方位服務教育信息化”為使命,以“讓教學更生動,讓學習更有效,讓成長更全面”為理念,在這個理念和使命下我們制訂了人教社未來發展數字出版的戰略,即:創新戰略、聚焦戰略、落地戰略。創新是指數字出版是一個新的領域,各方面需要創新,而人教社是一個有60多年傳統的出版單位,要從事數字出版方面工作必須進行創新;聚焦是什麼意思呢?人教社擅長的是基礎教育領域,聚焦則意味我們的數字產品研發、我們的服務也主要聚焦在基礎教育領域;落地對我們來說更重要,就是我們研發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都要和教育教學需求、和一線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需求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才能落地。”
人民教育出版社(People's Education Press,簡稱PEP),是教育部所屬的一家大型專業出版社,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級各類教材及教育圖書的研究、編寫、編輯、出版和發行。成立於1950年12月1日,其前身是華北聯合出版社,上海聯合出版社和華北教科書編審委員會,1961年與高教出版社合併,是教育部直屬的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級各類教材、教育圖書的研究、編寫、出版、發行的專業出版社。毛澤東同志題寫社名。首任社長兼總編輯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文學家、出版家葉聖陶先生。
出版社標誌
2010年12月和2011年3月,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為其核心成員單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促進教育出版事業發展為宗旨,以豐富出版資源為目的,先後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多個項目。人民教育出版社已成為我國中小學教材和教育圖書的建設基地,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優勢、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並形成了以研究、編寫、編輯、出版和發行中小學教材和其他各級各類教材、教育圖書為核心業務,以紙介質圖書、電子音像和多媒體產品的出版和印製,版權貿易,圖書及相關產品的物流服務,數字出版與服務等為輔助業務的經營格局,為進一步做強做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