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子教會大學,1915年在南京開學。它一開始就以大學的規格出現,第一任校長是德本康夫人。該大學的發展是很艱難的,開辦時只有6名教員,教學設備也很簡陋,只有一間普通的化學實驗室、兩架鋼琴和一部大英百科全書。第一期招收了11名學生,最後完成學業畢業的只有5人;第二期招收學生20人,最後畢業的只有8人。它的學生來源不但少,而且年齡偏大。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這一現象才開始發生變化。到1920年,該大學已經有學生70名,教師16名,其中5名中國人。
金陵女子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是民國時期13所教會大學之一(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福建協和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整個校園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東西向的軸線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對稱。這些建築物以寬闊的大草坪為中心,造型均是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
金陵女子大學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歷史、社會、音樂、體育、化學、生物、家政以及醫學專科等,在國內外享有聲譽。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人稱999朵玫瑰。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子教會大學,1915年在南京開學。
1930年,該大學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在教學方面,它保持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國8個傳教會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長江流域開辦一所女子大學的計劃,並向在這個地區工作的傳教士發出倡議。1913年夏,由美國北長老會,北浸禮會,南、北衛理公會,基督會等各選3人,組成校董會,是年11月13日,校董會公推北長老會代表德本康夫人為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校長。1914年11月教會的管理董事會正式通過以金陵女子大學名稱代替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名稱。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準后,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后,分散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辦學。1938年1月集中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1939年添設家政系。抗戰勝利后,於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開學。至1950年,全校設系科為:中文系、外文系、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系、歷史系、音樂系、體育系(體育專修科)、生物系、化學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為兒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兒工作專修科、醫預科、護預科。在校生達223人。金女院累計畢業生達994人。
1951年,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與私立金陵大學合併為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主體與南京大學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