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大學
教會大學
教會大學,一般意義上是指中國西學東漸時期的基督新教教會和天主教教會在中國開辦的大學,對中國的文化、教育、科技、醫學等影響很大,故稱教會大學,其中大多為基督新教教會會所創設,5所為天主教教會所創設。
1徠594年(明萬曆二十三年)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澳門聖保祿學院。這是在中國建立教會學校的開始。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作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先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教會大學相繼建立。清末,公立大學只有3所,而教會大學就有8所。從民國初到抗日戰爭中的20年間,在華的教會大學又新建了18所。解放初,中國尚有教會大學21所。
1951年底,所有教會大學都由人民政府接收,其中改為公立的12所,即輔仁大學、燕京大學、津沽大學、協和醫學院、銘賢學院、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華中大學、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華西協和大學;接收后改為由中國人民自己辦學、仍維持私立、政府予以補助的9所,即滬江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齊魯大學、嶺南大學、求精商學院、震旦大學、津沽大學。經過1952年至1953的院系調整,原教會大學的校名全部取消,或改名,或與其它大學合併。
教會大學在諸多方面,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民國基督教教會大學20所:
教會大學
2、齊魯大學(Cheeloo University)1904年創辦;
3、金陵女子大學(Jinling College)1913年創辦;
4、金陵大學(Jinling University)1888年創辦;
5、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1900年創辦;
6、燕京大學(Yanching University)1919年創辦;
7、聖約翰大學(Saint John's University)1879年創辦;
8、之江大學(Hangchow University)
9、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10、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
11、長沙雅禮大學(College of Yale-in-China)
12、湖北文華書院(Boone Memorial School)
13、武昌博文書院(Bowen College)
14、華西協和大學(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1905年創辦;
1919年10月在上海參加中國大學校長會議,組建中國教會大學聯合會的十四所在華教會大學。
瀋陽文會書院、寧波三一書院、太谷銘賢學堂、岳陽湖濱學院、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當時未加入教大聯合會,但已開設大學課程(包括部分課程)的教會在華高等教育機構為了表達簡潔,通常將它們稱為“會外五所”。
協和醫學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教大聯合會建立的當年才開設醫學本科。
天主教教會大學3所:
1、震旦大學1903年創辦;
2、津沽大學1921年創辦;
3、輔仁大學1927年創辦;
其中輔仁大學簡稱輔仁,震旦大學簡稱震旦,津沽大學簡稱津沽。
聖約瀚大學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講,教會大學只在香港和國外才有,而對中國近代史上的教會大學,則相當陌生。當一些人聽到東吳大學、金陵大學、之江大學和輔仁大學,這些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今天的一些民辦的野雞大學呢。而實際上,在整個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這十幾所教會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中舉足輕重的力量,為教育和社會的現代化都起了重要作用,由於當時高校數量稀缺,這些僅有的教會學校肩負了培養人才的重擔。新中國成立后,教育主權恢復,1952年,全國院校大調整,高校收歸國有,這些教會學校拆分、合併到了其他學校中國。
19世紀晚期,天主教和新教開始在中國創辦一些高等教育機構,到了上世紀20年代之後已蔚為大觀,教會大學已經遍布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
民國時期教會大學共有二十三所。其中基督新教大學二十所:
1919年10月在上海參加中國大學校長會議,組建中國教會大學聯合會的十四所在華教會大學。
這十四所大學是:滬江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女子大學、金陵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福建協和大學、嶺南大學、長沙雅禮大學、湖北文華書院、武昌博文書院(文華書院大學部、博文書院大學部、博學書院大學部后合併組建華中大學)、華西協和大學。這十四所大學在當時已分別設有文科全部課程,多數設有理科或工科。為了表達簡潔,通常將這些大學稱為“在華十四所”。
協和醫學院(北京)於教大聯合會建立的當年才開設醫學本科,1920年加入為聯合會成員;但是該校在課程設置和資金來源方面和上述十四所大學有區別。簡稱“協和”。
當時未加入教大聯合會,但已開設大學課程(包括部分課程)的教會在華高等教育機構還有:瀋陽文會書院、寧波三一書院、太谷銘賢學堂、岳陽湖濱學堂、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其中嶽陽湖濱學堂和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當時已開設文科大學的全部課程。為了表達簡潔,通常將它們稱為“會外五所”。
外國人創設的天主教教會大學:未加入教大聯合會,輔仁大學,簡稱輔仁,津沽大學(天津聖心學院),簡稱聖心。中國人創設的天主教教會大學,起初由中國神父創設的教會大學是上海震旦大學。簡稱“震旦”。后又有天津一所天主教會大學為天津工商學院(津沽大學)。
震旦大學
從宗派關係對神學院校分類據統計, 1920 年全國13 所招收高中畢業程度以上學生的神學院校中,有6 所為某宗派獨辦並為該宗派服務,其中聖公宗3 所(聖約翰大學神科、文華大學神科,寧波三一書院),浸禮宗一所(滬江大學神科),信義宗1 所(信義宗協和學道院)、長老宗1 所(文會書院神科)。其餘7 所學校為3 至8 個宗派的合作事業(包括燕京大學神科、齊魯大學神科、金陵神學院、湖南協和神學院、福州協和神學院、華西協和大學神科、廣州神道學校)
齊魯大學
據史料記載,第一批享受庚子賠款獎學金的絕大多數留學生曾在教會學校學習過。例如:1910年,上海舉行的庚子賠款獎學金考試錄取的31名考生中,26名是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同年在廣州舉行的考試,有260名學生報考,6個獎學金名額中5個是授予廣州教會大學學生的。建立清華學校之後,有些學生髮現,“教會學校的訓練對參加清華考試是一種極好的準備。”1917年,清華學校出版的《留美歸國學生人名錄》一書中,列舉了401名學生,“其中有132人曾在教會大學受過全部或部分的高等教育,24名以上在教會中學學習過。教會大學在中國留學史上的成績由此可見一斑。
滬江大學
教會大學起點高,引用西方高校制度,各校名師雲集,而且各校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殊專業,辦學有聲有色,學生才俊輩出。比如燕京大學的社會學系和新聞系,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還有東吳大學的法科,在二戰後的“東京審判”中,中國法官中的大部分都是出自東吳大學。還有滬江大學的中文,例如曾就讀於滬江大學(今上海理工大學)的徐志摩。醫科更是教會大學的強項,協和醫學院、湘雅醫學院、齊魯大學等校的醫科,為中國培養了最優秀的醫學人才。
教會學校有鮮明的西方宗教文化特點,但同時在中國文化傳播與研究中,也成績斐然。當時的很多教會學校,不僅教授數、理、化之類的新式科學課程,也有限的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四書》、《五經》等。
之江大學
金陵大學
教會大學具有其特殊的兩面性,他的最初目的是傳播宗教,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所以其影響並非全部正面的,雖然他們為學術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教育受國外控制,文憑由國外發放有損國家主權,不利於國家獨立自主發展,因而新中國成立后,其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1952年院系調整中,這些學校拆分合併到了其他學校,我國教育主權終於恢復。
與中國話劇
20世紀初,西方教會把西方宗教文化帶到了古老的中國,同時,也把西方的文學作品、戲劇藝術普及到了東方。精神意義上的基督教文化,是部分中國話劇作家的思想文化資源之一,對中國話劇產生了多種影響。
1. 西方戲劇在中國演出,最早是從教會學校所演出的宗教劇開始的。而西方宗教劇因其具有以世俗生活為對象、以諷刺為特色等話劇藝術因素,故對中國早期話劇產生了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話劇形式的影響 --只說不唱的演法;話劇觀念的影響--追求真實的、生活化的表演觀念與方法,而非傳統戲曲那種象徵的、虛擬的表演觀念與方法。
2.基督教文化與中國現代話劇的關聯主要表現在翻譯劇、改編劇的翻譯、改 編、上演中。這一時期的翻譯者、改編者,從注視與基督教文化有關的劇本,過渡到注視聖經題材劇。但目的不是為了傳教,而是“意在教外”,別有所圖。其一,他們的“所圖”乃在於:取材於經典,背離經典。其二,他們的“所圖”乃在於:借西方之神,斥東方之鬼。但是卻在客觀上使中國既出現了一批反基督教精神的作品,也出現了一批有助闡明或宣揚基督教精神的文學作品。
3. 現代劇作家經歷了一個從注視與基督教文化有關的劇本,到注視基督教文化內涵的變化過程。基督教文化與中國話劇的“匯合”,成為中國話劇蛻變、發展的一個條件,也使中國話劇劇作更加多彩。
值得注意的是,教會學校甚至培養出了一些建國之後依然人氣不減的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如新中國二十二大影星之一的孫道臨(燕京大學校友,畢業於該校哲學系)。
中國在建國前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新中國成立后,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高校進行宗教活動,宗教與高校撇清關係也意味著教會大學不會繼續存在,1952年中國院校大調整中這些教會大學被拆分合併至其他大學中。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校徽
滬江大學在私立大學中以以學風純樸、較少教會氣和愛國主義傳統聞名全國,以文理商著稱於世;開在華教會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國內最早開展社會工作,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社會學系,興辦了上海最早正規的建築教育,擁有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商學院,諸多領域開一時風氣之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優秀辦學傳統,孕育了一大批愛國青年、志士仁人、學術精英、工程專家和政商翹楚。
1952年秋季,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系科(組)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交通大學等院校。之後,第一機械工業部在滬江原址組建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
燕京大學
(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創辦於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內外名聲大噪。
在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撤消。中國大陸國民政府遷台後,燕京大學在香港被併入香港中文大學的崇基學院。在中國大陸,其資產由中國政府接管后被整並,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校舍由北京大學接收,現在其建築仍為燕京大學古迹。
輔仁大學
(FuJenCatholicUniversity)1925年由羅馬教廷創辦,20世紀初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並馳名於海內外華人社會。創始人之一同為復旦大學的馬相伯先生。1952年在中國高校調整過程中被撤銷,其校舍划入北京師範大學的北校區。人員與系所編製則分別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等。現輔仁大學舊址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齊魯大學
東吳大學
聖約翰大學
(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國山東省辦學的一所教會大學,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14個基督教教會組織聯合開辦。鼎盛時號稱“華北第一學府”,與燕京大學齊名,有“南齊北燕”之稱。大陸許多知名學者如老舍先生、歷史學家顧頡剛、墨學大師欒調甫、戲劇學家馬彥祥等紛紛到此執教。齊魯大學是當年外國人在中國創辦的十三所教會大學之一,在1952年的院校大調整中被撤銷,原校址今為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其各學科分別被併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
東吳大學
(Soochow University)20世紀初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於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在中國蘇州創辦,其法學教育在當時飲譽海內外,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1951年在台灣復校,也是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1952年中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與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定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改辦為蘇州大學。經教育部和江蘇省省政府批准,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年併入蘇州大學。原東吳大學法學院位於上海,其法律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其會計系和院址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聖約翰大學
(Saint John's University)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大學,以“光與真理”為校訓。有“東方哈佛”和“外交人才養成所”之雅稱,創下了民國教育的多項第一,尤其是在體育教育上遙遙領先。上海聖約翰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879年的聖約翰書院,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1952年,聖約翰大學被分拆至華東師範大學等上海各大高校后解散,聖約翰大學原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一代名校就此消弭於歷史長河。該校培育了林語堂、張愛玲、鄒韜奮、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劉鴻生、貝聿銘、施肇基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
震旦大學
(AuroraUniversity)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上海創辦的教會大學,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學校,為中國近代著名高校,曾經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震旦由中國神父馬相伯於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匯天文台舊址創辦。震旦是印度對中國舊稱,英、法文校名分別為Aurora和L'Aurore。1952年中國院系調整,震旦大學醫學院和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在原校址合併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其他院系分別歸併復旦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交通大學(今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等。
之江大學
(Hangchow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中國杭州聯合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在中國高校中有一定歷史地位,林漢達、金仲華、朱生豪(翻譯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廳接管,美籍教員離校回國。1952年因中國高校院系調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之江大學宣告結束。
金陵大學
(UniversityofNanking)是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在南京創辦的教會大學。教育家陶行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哲學家方東美、文學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於此。是第一個向中國政府請求立案並獲批准的教會大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對外人在華所辦大學編類中,金陵大學是教會大學中唯一的A類,持有金陵大學學位的畢業生有資格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是當時社會評價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享有“江東之雄”、“鐘山之英”之美譽。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撤銷建制,主體併入南京大學,其餘院系參與組建南京農學院、南京師範學院等高校。其歷史檔案劃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將校址從四牌樓舊址遷至金大鼓樓校址。
嶺南大學
(LingnanUniversity)前身為格致書院,開創了中國華僑教育的先河,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8年在廣州創辦,當時以錢樹芬為首的一批愛國校友倡議接辦學校,同年7月經廣東政府批准,學校收歸中國人自辦,並正式改名私立嶺南大學,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南方著名的大學。1927年4月學校宣布停辦。1952年嶺南大學在院系調整中與台灣中山大學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併,組成現在的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
談到教會大學,不得不先從美國教會大學說起,因為這是全球所有教會大學的主要起源地,美國許多資深大學都是由教會創辦的。
教會大學與西方高等教育淵源極深,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名牌大學都是由教會創立的,比如1636年在美國的清教徒創立了美國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其後的康奈爾、耶魯等知名大學也都是由教會出資創辦。美國教會大學在美國社會中地位非常高,學位的認可度也較高。
根據2016年美國選校NICHE網站, 以下就分別是美國最佳前10教會大學(天主教/基督教):
TOP 10 最佳天主教大學(Best Catholic Colleges)
1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South Bend, IN
2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3 Santa Clara University
Santa Clara, CA
4 Boston College
Chestnut Hill, MA
5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Worcester, MA
6 Villanova University
Radnor Township, PA
7 University of Dayton
Dayton, OH
8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Los Angeles, CA
9 Marquette University
Milwaukee, WI
徠10 Saint Louis University
St. Louis, MO
TOP 10 最佳基督教大學(Best Christian Colleges)
1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2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A
3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UT
4 Davidson College
Davidson, NC
5 Macalester College
St. Paul, MN
6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Dallas, TX
7 Whitworth University
Spokane, WA
8 Lafayette College
Easton, PA
9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Fort Worth, TX
10 St. Olaf College
Northfield, MN
更多有關美國教會大學的信息,可以直接點擊進入美國教會大學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