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褐

詞語

衣褐,讀音yì hè,漢語詞語,意思是泛指粗布衣服。

引證解釋


⒈泛指粗布衣服。
《百喻經·貧人燒粗褐衣喻》:“汝種姓端正,貴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蘇軾 《賜諸路臣寮中冬衣襖口宣制》:“霜露薦至,衣褐未周。”
清 孫枝蔚 《秋夜翟家莊作》詩:“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
⒉穿粗布衣。 《孟子·滕文公上》:“‘ 許子 必織布然後衣乎?’曰:‘否。
許子 衣褐。’”
趙岐 註:“許子 衣褐,以毳織之,若今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 度 秦王 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 趙。”
⒊借指貧賤者。
《後漢書·趙典傳》:“典 慨然曰:‘身從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鳥烏反哺報德,況於士邪!’”
李賢 註:“褐,織毛布之衣,貧者所服。”
明 高叔嗣 《敘懷》詩:“衣褐出下國,脫輓造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