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

明朝滁州籍官員

胡松,字汝茂,滁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前後在世。登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進士。歷知東平州。遷山西提學副使,上邊務十二事,為當道所陷,斥為民。后以薦起用,累官吏部尚書,松潔己好修,富經術,郁然有聲望,卒,謚恭肅。

生平經歷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嗜學,嘗輯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登嘉靖八年進士,知東平州。設方略捕盜,民賴以安。再遷南京禮部郎中,歷山西提學副使。
三十年秋,上邊務十二事,謂:
去秋俺答掠興、嵐,即傳箭徵兵,剋期深入。守臣皆諗聞之。而巡撫史道、總兵官王陛等備御無素。待其壓境,始以求貢上聞。又陰致賄遺,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禍他境。今山西之禍,實大同貽之。宜亟置重典,以厲諸鎮。
大同自兵變以來,壯士多逃漠北為寇用,今宜招使歸。有攜畜產器械來者,聽其自有。更給牛種費,優複數年。則我捐金十萬,可得壯士二萬。拊而用之,皆勁旅也。孰與棄之以資強敵哉!
大同最敵沖,為鎮巡者較諸邊獨難。今宜不拘資格,精擇其人。豐給祿廩,使得收召猛士,畜豢健丁。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彼知不可驟遷,必不為苟且旦夕計,而邊圉自固。又必稍寬文綱,非大幹憲典,言官毋得輕劾,以壞其成功。
至用間之道,兵家所貴。今寇諜獲于山西者已數十人,他鎮類是。故我之虛實,彼無不知。今宜厚養死士,潛縱遣之。得間則斬其名王、部長及諸用事貴人。否亦可覘強弱虛實,而陰為備。
又寇貪而好利,我誠不愛金帛。東賂黃、毛三衛以牽其左,西收亦不刺遺種,予善地,以綴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顧,則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勝矣。
他所條析,咸切邊計。帝嘉其忠懇,進秩左參政。
松疏上,當事者已惡其侵官。及遷擢,益忌之。不畀以兵柄,令於三關聽用,欲因以陷之。寇大入,抵太原。給事中馮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賞,無寸功。紀功科道官張堯年、王珩劾總兵官張達等,並論松虛議無補,遂斥為民。家居十餘年。屢薦,輒報罷。至三十五年,以趙文華言,起陝西參政,分守平涼。復條嚴保甲、均賦稅、置常平、簡伉健數事。三遷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所部多盜,松奏設南昌、南豐、萬安三營,遣將討捕,以次削平。進兵部右侍郎,巡撫如故。以會討廣東巨寇張璉及援閩破倭功,兩賜銀幣。居三年,召理部事。進左侍郎,改吏部。遷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代郭朴為吏部尚書。奏言:“撫按舉劾,每舉數十人,虛譽浮詞,往往失實。所劾犯贓,僅擬降調;罷軟貪殘,僅擬改教。賞罰不當,人何所激勸?且巡撫歲終例有冊,第屬吏賢否,今皆寢閣,乞申飭其欺玩者。”帝嘉納之。
松潔己好修,富經術,郁然有聲望。晚主銓柄,以振拔淹滯為己任。甫七月,病卒。贈太子少保,謚恭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