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雲燈的結果 展開
- 傳統民俗文化
- 康周所著詩集
雲燈
傳統民俗文化
雲燈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由歌舞相結合的民間燈彩藝術形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年。
雲燈[傳統民俗文化]
雲燈之所以繁榮,這和雲燈的風格特點有著密切關係,一是雲燈的雲牌組合造型。雲牌是雲燈的主要道具,天空中各種雲彩,地上各種花鳥蟲魚形象以及各種文學圖案,都由雲牌的造型來完成。舞蹈造型有“跳雲”、“點斗”、“團雲”、“洗雲”“結雲”及“擺字”等,歌詞的內容也用雲牌來表達,即雲牌擺字,大多為吉慶、祝願之語,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人壽年豐”、“九州昇平”“人財興旺”。二是雲燈舞的演出特點。初為六至八人,后逐漸發展到12-24人以上的大型舞隊,原只舞不唱,發展到配以東河崑腔詞曲,到清朝末年,還在雲燈舞隊之前加上兩盞方形燈籠,雲燈通常是隨東河戲班到各處演出,每年正月為演出期,雲燈進村前,先由兩盞方形燈籠引路,燈籠后隨“鼓架”(兩人抬鼓架,司鼓者站於架內),其餘樂隊隨後,樂隊後為燈舞,最後是一付“鸞架”(即皇涼傘),雲燈進村前先敲鑼打鼓,主人鳴放鞭炮以示迎接。三是雲燈的音樂特點。以古老的戲曲音樂(崑腔)與民間地方音樂(吹、打曲牌)的緊密結合,溶為一體,並配以“輕而緩、細而密”的舞蹈動作。另外,雲燈的道具、服裝都繪製成“雲鉤”圖案,所有服裝、頭飾的裝扮都為傳統的古裝戲曲形式。
雲燈開始是隨著東河戲的發展而發展,據1926年,贛州梨園工會登記有60多個雲燈班社,這一時期是雲燈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到清末民初,東河戲因循守舊,漸漸衰落淘汰,於民國二年自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