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前任院長

張馨,1951年12月生,經濟學博士,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前任院徠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7—1991 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博士生 經濟學博士(1991)。
1982—1984 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碩士生 經濟學碩士(1984)。
1978—1982 廈門大學經濟系財政金融專業77級本科生 經濟學學士(1982)。
工作經歷
1984-廈門大學財政系(財政金融系)教師。
期間:
2000—英國萊斯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5—美國康奈爾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0—英國萊斯特大學訪問學者。
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級教學名師、《財政學》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財政學國家級教學團隊、財政學國家級特色專業 負責人。

研究方向


公共經濟學(公共財政理論、比較財政學、財政學說史)、金融學、法律經濟學、西方財政學說史 《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財稅理論前沿。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1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現住持《健全公共財政體系研究》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學術成果
正式出版著作28本(含專著和教科書,也包括合著),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和文章130餘篇(含合著)。
學術專著
財政學,教材 第一作者,科學出版社, 2006。
構建公共財政框架問題研究,專著 第一,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4。
財政公共化改革:理論創新·制度變革·理念更新,專著 第一,中國財政經濟出出版, 2004。
比較財政學教程(第二版),教材 第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財政學,編著 主編, , 2002。
部門預算改革研究——中國政府預算制度改革剖析,專著 第一, , 2001。
當代財政與財政學主流,專著 第一, , 2000。
公共部門經濟學,譯著 第一, , 2000。
當前幾項重大改革與財政關係研究文集,編著 第一, , 2000。
公共財政論,專著 第二, , 1999。
公共財政論綱,專著 第一, , 1999。
論文
財政辭典編撰:一項值得大力推薦和開展的事業, 財政研究, 2000年7期。
公共財政的概念和內容淺析, 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市場經濟下的財政, 2000年1期。
論建立公共財政的現實意義, 當代財經, 2000年1期。
公共化:20年財政改革的基本趨勢, 中國財政, 2000年2期。
利息稅:規範我國市場關係的一個步驟, 涉外稅務, 2000年2期。
促進經濟增長的公債效應理論, 財政研究, 2000年10期。
公共財政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政模式, 廈門日報, 2000-11-21。
財政的公共性與階級性關係析疑, 中國財政要論, 2000年7期。
公共財政的概念和內容淺析, 公共財政:經濟學界如是說, 2000年5期。
我徠國財政職能觀評述, 財經問題研究, 2001年11期。
財政政策的藍皮書——評《領導幹部財政知識讀本》, 中國財經報, 2000-4-25。
話說公共財政(5),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10期。
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關鍵步驟, 財政研究, 2001年9期。
“稅收價格”:理念更新與現實意義, 稅務研究, 2001年6期。
關於當前財政形勢的看法, 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 2001年1期。
我國財政是否存在風險, 中國財經報, 2001-2-23。
財政公共化:當前我國改革的關鍵步驟, 財政研究, 2001年2期。
部門預算改革與公共財政基本框架的構建, 中國財政, 2001年5期。
實現政府對市場的根本約束——論中國政府預算制度改革, 中國財經報, 2001-5-23。
“做大蛋糕”應注意的若干特殊問題, 中國財政, 2004/4。
公益性、壟斷性、收費性、競爭性——論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的多元化, 廈門大學學報, 2000年1期。
雙元財政論評述, 中國經濟問題, 1999年1期。
稅收公共化:稅收原則體系的轉型, 涉外稅務, 2004/6。
“公共經濟(學)”析疑, 財貿經濟, 2004/4。
財政監督的公共化改革, 財政研究, 2004/12。
“兩岸三地”財政制度比較研究, 亞太經濟, 2004/5。
公共財政: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支撐點, 改革, 1999年5期。
論轉軌型宏觀經濟政策, 財貿經濟, 1999年10期。
財政的公共性與階級性關係析疑, 經濟學動態, 1999年5期。
探討“國債依存度”的現實意義, 中國財政, 1999年9期。
話說公共財政(7),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12期。
我國“財政本質”觀演變述評, 經濟學家, 1999年4期。
話說公共財政(6),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11期。
應從市場經濟的基點看待公共財政問題——答趙志耘、郭慶旺同志, 財政研究, 1999年1期。
公共財政基本框架, 廣東財政, 1999年5期。
“國家分配論”應如何發展, 東南學術, 1999年1期。
關於財政政策的若干問題, 財經論叢, 1999年4期。
話說公共財政(1),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6期。
話說公共財政(2),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7期。
話說公共財政(3),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8期。
話說公共財政(4), 江西財稅與會計, 1999年9期。
沒有公共財政就沒有市場經濟, 中國財經報(財會世界), 2001-11-29。
法治化:治理亂收費的治本之策, 涉外稅務, 1999年7期。
論財政監督, 財政監督, 2003年5期。
實事求是,直面歷史,敢講真話,承認他人:財政學界亟須樹立的學風, 財政研究, 2003年3期。
財政投資評審:公共財政改革的重要環節, 廣東財政, 2003年4期。
轉變公共財政支出改革的思路, 改革與創新(論文集), 2003/1第1版。
“收支兩條線”改革是建立公共財政制度的重要步驟, 廣東財政, 2003年5期。
稅收公共化:財政公共化的起源與基點, 涉外稅務, 2003年5期。
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是公共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 廣東財政, 2003年8期。
稅收公共化:以“納稅人”為基點, 涉外稅務, 2003年6期。
稅收公共化:為自己納稅, 涉外稅務, 2003年7期。
我國為什麼要建立公共財政?, 福建財會, 2001年8期。
財政強制性與無償性問題比較分析, 財政經濟評論, 2003總第1輯。
計劃、歸一、公開、法治, 廣東財政, 2002年8期。
財政公共化:改革難點探析, 浙江財稅與會計, 2003年11期。
論公共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公共經濟研究, 2003/10第1期。
析“納稅人權利”, 中國經濟問題, 2003年1期。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不能經營性使用, 中國財政, 2005/11。
績效預算改革探析, 財政研究, 2005/10。
稅收公共化:費改稅成功的基點, 涉外稅務, 2005/9。
改革的轉型與突破口選擇, 改革, 2005/5。
關於財政學改革的若干問題, 《加強教學研究推動教學改革》 論文集, 2005。
稅收公共化:政府服務的公共 決定, 涉外稅務, 2003年8期。
政府服務權, 中國財經報, 2002-7-24。
法治化:政府行為﹒財政行為﹒預算行為, 廈門大學學報, 2001年4期。
析中國公共財政論之特色, 財政研究, 2001年7期。
公共財政理論與公共財政體制框架構建, 中國財政理論前沿, 2001年。
財政屬性與範圍問題回顧, 財經論叢, 2002年5期。
路橋投資不必全由政府承擔, 廣東財政, 2002/204。
雙元財政是公共財政的必要過渡階段, 中國財政, 2002年4期。
公共服務應為誰?, 中國財經報, 2002-8-9。
“贊同納稅權”的缺失, 中國財經報, 2002-8-7。
論政府預算的產生特點, 經濟問題探索, 2002年11期。
政府內部分配關係問題, 中國財經報, 2002-7-26。
個人收入差距問題的財政對策, 現代財經, 2002年11期。
財政困境問題, 中國財經報, 2002-7-19。
選舉代表權, 中國財經報, 2002-7-17。
贊同納稅權, 中國財經報, 2002-7-10。
公共財政的基點問題, 中國財經報, 2002-7-5。
“納稅人”理念, 中國財經報, 2002-7-3。
公共財政與弱勢群體問題, 廣東財政, 2002年7期。
論部門預算改革, 經濟學家, 2002年2期。
關於集體經濟的若干看法, 當代經濟科學, 2002年2期。
《財政學》精品課程建設總結, 《加強教學研究推動教學改革》論文集, 2005。
稅款節儉權, 中國財經報, 2002-7-31。

獲獎記錄


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共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獎勵1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