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尾鎮

羊尾鎮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羊尾鎮位於鄖西的西南漢江之濱,“兩省(鄂、陝)”、“三縣(鄖西縣鄖縣、陝西白河縣)”交界處,是外界進入鄖西的西南門戶,素有鄖西“南大門”之稱。全鎮版圖總面積117平方公里。 2011年末,全鎮轄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10個村民小組,6727戶,總人口27417人,其中,農村人口22987人,勞動力18886人。

鄉鎮概況


羊尾鎮 因鏡內羊尾山,即歷史名山鍚義山而得名,位於鄖西縣西南,是漢江上游北濱的一個千年古鎮。地處兩省(湖北、陝西)三縣(鄖西縣、鄖縣、陝西省白河縣)交界處,是外界進入鄖西的西南門戶,素有鄖西“南大門”之稱。地處東徑110.10°至110.29°,北緯32.78°至32.89°,東與鄖西縣澗池鄉交界,南臨漢江,與鄖縣胡家營鎮、陝西省白河縣隔江相望,西與鄖西縣夾河鎮相連,北與鄖西縣澗池鄉、馬安鎮毗鄰。
該鎮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距鄖西縣城55公里,距十堰市區90公里、距白河縣城10公里,鄖西漢江大橋將羊尾鎮與316國道、襄渝鐵路、十天高速相連;旅遊資源豐富,有龍潭河AAAA級風景區和虎豹峽省級森林公園。

歷史沿革


羊尾鎮歷史悠久,秦漢時期在羊尾設鍚縣,駐所在該鎮老觀廟村白石灘。1958年9月設立羊尾鎮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為羊尾區。1985年9月撤區設鎮,鎮政府駐胡家灣村卜溝。

資源狀況


羊尾鎮國土面積117.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105平方千米,佔89.7%;水域12平方千米,佔10.3%。耕地面積1186公頃,林地5709公頃。森林覆蓋率54%。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重晶石,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可采儲量為0.1億立方米,集中分佈在羊尾山下石門村一帶。

地理氣候


羊尾鎮屬半亞熱地帶,因為秦嶺余脈,地形以高山為主,地勢變化不明顯,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最高點羊尾山海拔1189米,最低點板橋村李家棚漢江河沙灘海拔153米。氣候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C。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境內有溪流4條:板橋河、朱家溝、張家河、付家溝,是境內漢江主要支流。
主要自然災害有漢江洪水、山洪、滑坡體、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1987年至2011年的24年間,共發生嚴重旱災5次、特大洪災20次。
羊尾鎮還是一片紅色的革命土地,1935年著名的大別山中原突圍戰役中,李先念、王樹聲率領的突圍部隊就是從該鎮李家棚、老觀廟等地經過,縱橫鄂豫陝邊區的,1947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野部隊解放白河縣的主要戰場就位於現在該鎮老觀廟村。

村鎮建設


集鎮建設

羊尾鎮現有中心集鎮1處:羊尾集鎮;小型村級集鎮2個,分別為:老觀廟、板橋。羊尾集鎮是鎮政府所在地,中心集鎮總人口5718人,其中非農人口4325人,城鎮化率42%。集鎮道路長度5公里,人行道7000平方米;下水道3000米;2008年建成水廠一座,鋪設自來水管道20000米,年供水2.65萬立方米;安裝街道照明路燈60盞,廣告燈箱60個。
集鎮建有2800平方米的遊樂廣場和400平方米的旅遊文化廣場各一個。單位、酒店、超市全部安裝有霓虹燈、顯示屏;集鎮房屋統一按紅色坡屋頂、白色牆體漆的模式進行“穿衣戴帽”。建起配套的環衛設施,配齊了環衛工,配置垃圾桶80個。

新農村建設

對龍潭河景區沿線532戶居民房屋統一按照馬頭牆、坡屋頂、青磚黛瓦的明清風格進行改造,並配套花壇、花盆、綠化樹木,建設了沼氣、衛生廁所等基礎設施,使之成為鄖西新農村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二是投資1200萬元集中開發建設了老觀廟回民新村,對32戶回民房屋統一設計、統一施工。配套2000餘平方米文化體育廣場農民、配齊了籃球場、公廁、農民休閑小廣場、健身器材、廣播(音響)、綠化設施等。第二批38戶口回民集中安置工作已經啟動。
域內通省道30公里,通村公路164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146公里,硬化率達90%。

經濟發展


2011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8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23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工業增加值8000萬元、招商引資4000萬元、財政收入450萬元。
農業上以種植業為主、兼畜牧業。2011年農業總產值8.67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為29914畝,生產糧食7973噸,畝產266.5千克。油料播種面積9400畝,總產量1009噸,生豬出欄9850頭。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香料煙。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5萬噸,蔬菜產業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香料煙種植面積在3000畝,產量22.5萬斤,煙葉創收270萬元,創稅48萬元。
域內工業以資源開採加工為主。該鎮充分發揮重晶石、河砂兩大礦產資源優勢,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做強重晶石、河沙、水泥預製品加工等產業。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2億元。
域內有大小水庫10座,總庫容為142.5萬立方米;有塘堰6口,蓄水量1624萬立方;有水窖1692口,其中旱地水窖361口;開有水庫干、支渠26條,總長17100千米,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61畝。
2011年末有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590萬元,其中純收入26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1.3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萬門,固定電話用戶3810戶,電話普及率54%;行動電話用戶5823戶,網際網路用戶3409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5所,在校學生1700人,專任教師13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800餘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處,各類文化專業戶45戶,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10餘萬冊,有羊尾鎮歷史民俗文化陳列館一個,民間藝人12名。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衛生院一個、村衛生室(所)15個;有床位5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8.5張;固定資產總值7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1名,其中執業醫師34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15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群眾健身廣場3個。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人數20人,支出33600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140元,比上年增長7%;醫療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0人次,共支出98.4萬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2戶,人數1138人,支出121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102元,比上年增長3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社會福利費2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1家,床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30人。社區服務設施5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3.8萬元,使3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6萬元,比上年增長23%;基金支出合計136萬元,比上年增長23%。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1萬人,參保率98%。

環境保護

5個村和集鎮實現集中供水,受益群眾達6579人;沼氣池590個;太陽能1278戶;農村公廁7座。

地域特色


名特產品

板橋五香豆腐乾是明、清兩代朝廷御用貢品,由塗氏家族多年研製開發而成,配方主要由大豆、食鹽、草果、肉桂、花椒、辣椒、桂皮、丁香、八角、純芝麻油等構成,經過水洗、浸泡、細磨、過濾、燒煮、包紮、壓榨、囟制、晾曬等十幾道工序加工而成,整個配方和工藝由塗氏家族一脈相承,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工藝傳授方式從四百餘年前沿襲至今。產品直接食用和燒烤、涼拌均可,在鄂西北地區備受人們青睞,一直被寵為宴席之珍品,也被人們奉為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旅遊資源

有獨特的山水人文資源,龍潭河AAAA級風景區山泉彙集,飛瀑成群,錯落有致,四季皆景,堪與浙江雁盪山媲美;虎豹峽森林公園山勢奇特、峽谷幽深,原始森林分佈極廣;青山衙門口遺址、寄死窖、明清古宅、火紙作坊、豆腐乾作坊、漢江碼頭等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
當前,羊尾鎮正搶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丹江口庫區生態旅遊規劃、秦巴片區扶貧開發、漢江沿線災民轉移安置等機遇,充分挖掘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傾全鎮之力實施旅遊立鎮戰略,以創建湖北旅遊名鎮和虎豹峽國家森林公園為契機,以旅遊業的跨越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把羊尾鎮建設成湖北旅遊名鎮、鄂西生態旅遊圈上的重要節點、漢江生態經濟帶上的明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