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存義序

唐代柳宗元所作的贈序體政論文

《送薛存義序》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贈序體政論文。作者在文章中正面指出為官的職責,認為官吏應該為人民辦事。同時,作者一方面對當時一般官吏迫害人民的醜惡行徑予以痛斥,另一方面對薛存義在零陵的清明政績予以嘉勉。全文語言犀利簡潔卻嚴密深刻,體現了柳宗元的吏治思想。

作品賞析


文章第一段的開頭,作者用簡約的筆墨點明薛存義的離任和作者的送行。“載肉”“崇酒”“追而送之”,顯出送行的鄭重和情誼的深厚,為下面一段語重心長的議論蓄勢。薛存義這次離開永州,是在“假令二年”之後到新的地方去做官,作者在送行之際諄諄相告的內容便集中在官吏的職責上,但作者卻並不把“告”的對象局限在薛存義一人身上,而是以“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劈頭髮問,從而使所論的內容具有普遍的意義。緊接著又用概括精粹的語言從正反兩個方面揭示了官吏的職責:“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上句正意,卻是賓;下句反面,恰是主,放在後面,處於強調的位置。
從文章本身看,作者所著重評論、揭露、警戒的,正是這一類“役民”的官吏。下面就圍繞這個論斷來揭露役民之吏。作者指出:“民之食於土者”,靠土地為生的人,即農民,把他們收入的十分之一拿來納稅,雇傭官吏,是為了讓官吏為自己辦理事情。這裡把納稅的目的說成是雇傭官吏辦事,而不是像封建統治者歷來所宣揚的那樣,是奉事君上應盡的義務,不但在實際上否定了封建王稅剝削的合理性,而且對官、民之間統治被統治的關係也是一種大膽的翻案。在正面論述了官吏的職責、官吏與人民的關係以後,作者便將批判的筆鋒直接指向現實中的官吏。
首先尖銳地揭露受其直而怠其事的官吏“天下皆然”,顯示出吏治的普遍腐敗,令人怵目驚心。接著又進一步指出、還有比“怠”更嚴重的“盜”:貪污中飽,敲詐勒索。作者就近取譬,指出一個受雇的僕役,如果拿了工錢不干事,甚至偷盜主人的財物,必然要受到主人的驅逐與責罰。這個比喻由於緊扣雇傭與受雇的主僕關係,就把人民黜罰不稱職的官吏乃至貪官污吏的合理性說得明白透徹,讓人感到作為主人的人民有著充分的行使黜罰的權利。然後,作者筆鋒一轉,指出官吏儘管都是這一類人,但人民卻不敢充分表露自己的憤怒並且行使黜罰之權,原因就在於“勢不同”:官與民權勢地位的不同。寫到這裡,似乎無可為繼,作者卻又掉筆翻轉:“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老百姓雖然無“勢”,卻有“理”。作者語重心長地表示:“有達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暗示官吏怠事、盜民的情況如果繼續發展,終將釀成大亂。吏治問題關係著封建統治的存亡,這正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根本認識和出發點。但他卻不直接說破,而是用有通達事理者“得不恐而畏乎”這樣的言詞來略加點逗,讀來反更有“危言聳聽”之感。
文章第二段由論述吏的職責落到題目上來,讚美薛存義的政績。“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二句,明其非“怠”“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三句,明其“司平”於民:“不虛取直”“知恐而畏”是對薛的總贊,應上段“民之役”“達於理”。這一段從正面表彰,而與上段關於吏職的論述嚴絲合榫,無異於為作者的理論樹立一個正面的典型。對薛存義本人來說,上一段是臨別贈言,這一段則是熱情的勉勵。
文章最後一段交待餞行贈序的緣由,遙應篇首。“吾賤且屠,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是牢騷語。作者由於身遭貶斥,地位低微,不能對於官吏的考核升降提出意見,只能給他寫幾句話送行。也正因為處於“賤辱”之故,所以能比較深切地體會到人民的痛苦和願望。作者心目中的“民之役”,也不過是使“訟者平,賦者均”的封建官吏。但他的這一觀點,在當時卻是石破天驚的異端理論,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全文二百四十一字,卻提出並透闢地論述了一個重大的政治理論問題:官吏的職責和官民的關係問題。文中不但有一語破的、揭示本質的論斷與分析,如吏為民役、非以役民的論斷;民無勢莫敢肆其怒的分析,而且有層層轉進、推理嚴密的論證,有生動恰切、切中事理的比喻,不但有尖銳的揭露批判,而且也有正面的表彰。雖是短章,卻顯得曲折波瀾。

創作背景


柳宗元的同鄉薛存義,在零陵縣代理了兩年縣令,適逢官職調動,柳宗元趕來為他送行,並借送別之際,寫下這篇文章以表達心中憂國憂民的一腔憂患。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公元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公元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