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宋代詩人楊萬里創作的詩詞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組詩作品,主要描寫鄉村田園風光。第一首詩通過寫酒樓、柳條上的春光,清明節村歌社舞的鄉土風俗,抒寫了作者雖客居他鄉卻依然閑適的心境;第二首詩選取籬落、菜花、兒童、黃蝶等意象,運用細節描寫,表明了詩人對田園情懷的敏感度。全詩語言清新,形象鮮明,富有情趣。

作品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頭,揀折長條插酒樓。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其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一說在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開的酒店名。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⑵柳梢:柳條比較細的一頭。
⑶揀:挑選、選擇。長條:指長柳條。
⑷寒食:即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原在清明節前一、二日。後來直接與清明節並為一日,因此寒食節就是清明節。
⑸村歌社舞:指民間歌舞。
⑹籬落:籬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樣子。一徑深:一條小路很遠很遠。深,深遠。
⑺頭:樹枝頭。花落:一作“新綠”。未成陰:新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未形成樹陰。陰,樹葉茂盛濃密。
⑻急走:奔跑著、快追。走,是跑的意思。
⑼無處:沒有地方。尋:尋找。

白話譯文

其一
春天剛來,只能在楊柳梢頭看得出,有人挑選幾根楊柳長條折下來插到酒樓頭。雖然現在身在他鄉,就權當在家裡過寒食節一樣,看那村社裡搭台唱歌跳舞,實在是瀟灑風流。
其二
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邊的樹上花已凋落,而新葉卻剛剛長出沒有形成樹陰。一個孩子奔跑著追捕一隻黃蝴蝶,可蝴蝶飛到菜花叢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詩意譯文

徠暮春四月,已是春末夏初、鳥語花香之時,我怎麼抵製得了春天美好的誘惑!沐著晚風,踏著春光欣然前往鄉村。當最後一抹晚霞落山時,終於來到了山村--新市。哦,累了,就在這家徐公開的店住下吧! 第二天凌晨,陣陣清脆的鳥鳴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遠方的小徑和小徑兩邊稀稀落落的籬笆以及遠遠近近那金燦燦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徑悠閑地漫起步來。曾經興旺一時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幾株楊樹,每一個樹枝上都吐著嫩綠的新葉,葉上晶瑩的露珠兒在清晨的陽光下熠熠閃光;那邊的柳樹垂下的無數條綠絲絛在柔和的春風中飄蕩;鳥兒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曲;小草搖晃著腦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菜園裡那盛開的油菜花,正盡情舒展著粉嫩嫩的花瓣,迎著陽光拂著春風,好不熱鬧!突然,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像強磁力的吸鐵石把我的目光吸了過去。原來是一群可愛的頑童正在捕蝶。這時,有一隻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個小女孩躡手躡腳地走近它,閃電般地抓住了它。那個女孩拿著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著,由於興奮過度,她的手一松,機靈的蝴蝶哧溜飛走了。等女孩反應過來,蝴蝶早已飛入菜花叢找不到了。她彎下身子在花叢中仔細尋找著蝴蝶,她找啊,找啊,怎麼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裡了。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彼時楊萬里正任江東轉運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詩題中的“新市”,是當時一處城鎮,在今浙江德清東北,位於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建康之間。這裡水陸環繞,舟車通利,是作者離開臨安去建康任所,或從建康返回臨安述職的必經之地。作者途經這裡,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見景生情,有感而發,於是賦寫這組詩。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第一首詩寫酒樓、柳條上的春光,清明節的村歌社舞。首二句點明季節與地點,先寫柳梢,再寫酒樓。古典詩詞常把柳與酒兩種意象放在一起,如“鯷魚苦筍香味新,楊柳酒旗三月春”(韓偓《江樓二首》)“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通常以這兩種意象表達一種愁情別緒,而楊萬里在這裡寫楊柳和酒樓卻顯示了一種悠閑的情懷。后二句通過觀察鄉土風俗暗示自己身在他鄉,而偏說“便作在家寒食看”,表明自己並沒有那種寓居他鄉的愁緒,並且著意於“村歌社舞更風流”,更表現出一種恬然閑適的心境。
這組詩的第一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遠不如第二首,但第一首詩所體現出來的作者的閑適心境,為整組詩奠定了情感基調。第二首詩所提供的場景只不過是作者這種心境下的外在反映而已。
第二首詩流傳甚廣。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頭二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齣兒童捕蝶時候快樂、天真的背景。畫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長出,春意盎然。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末二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象回味的餘地,彷彿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前二句寫農村景色,是靜態描寫;后二句寫兒童和蝴蝶,是動態描寫。這首詩除了運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外,還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后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此詩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體現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全詩所攝取的景物極為平淡,所描繪人物的活動也極為平常,但由於採取景物與人物相結合,動靜相間的寫作手法,成功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早春風光。

名人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才智《楊萬里〈 宿新市徐公店〉評析》:一般七言絕句,多以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意。像這樣四句皆可入畫者,則尤忌呆板平列。由景而人,由靜而動,由遠而近,使得楊萬里這首《宿新市徐公店》避免了畫面的呆板平列。

作者簡介


宋朝 楊萬里(1127-1206年),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洴塘村)。與陸遊、范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寫的詩被稱為“誠齋體”,詩集為“誠齋集”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傑出的詩人。1154年(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后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后改知奉新縣。1170年(乾道六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1174年(淳熙元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1179年(淳熙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1185年(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1187年(淳熙十四年),遷秘書少監。高宗駕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1190年(紹熙元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1206年(開禧二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