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葡萄

野生葡萄

野生葡萄又名山葡萄,是葡萄科落葉藤本,為多年生藤本攀緣果樹。野葡萄藤可長達15米以上,樹皮暗褐色或紅褐色,藤匍匐或援於其它樹木上。野葡萄樹卷鬚頂端與葉對生,單葉互生、深綠色、寬卵形,秋季葉常變紅。抗病、抗寒、抗濕力強,是優良的抗寒砧木,在野生環境中具有很強生長能力。

人工引種


野葡萄喜生於針闊混交林緣及雜木林緣,在海拔200~1500米間經常可見,多生在山坡、溝谷林中及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我國是東亞地區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地區之一,也是東亞葡萄種群主要的原生地。

營養價值


野生葡萄樹雌雄異株,花期5~6月,圓錐花序與對生,花小而多、黃綠色。其植株生長勢強,結果枝占芽眼總數的60.9%,每一結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數為1.8個,果期8-9月,從萌芽到果實充分成熟的生長日數為137天,活動積溫為2985℃,9月中下旬成熟,屬中熟種。果實為圓球形漿果,黑紫色帶蘭白色果霜,味甘酸、微澀,性平,無毒。果熟季節,串串圓圓晶瑩的紫葡萄掩映在山野叢林之中,甚為迷人。野生葡萄普遍穗粒均小,產量較低,但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是異常珍稀的山間野果。

品種分佈


秦巴山區因北有秦嶺余脈和南有巴山山脈進而組成的特殊地域而得名。秦嶺是我國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線,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是東亞兩大植物區系、中國喜瑪拉雅森林亞區和日本森林亞區的交匯地區;巴山山脈亦稱大巴山,是陝西、四川、湖北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東向延伸便形成了享譽世界的武當山和神農架等自然奇觀。
秦巴山區位於北緯32°~35°,由於處於大陸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過渡地帶,海拔高度落差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從而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受地理、氣候的影響和作用,秦巴山區水、熱、林、草等自然資源異常豐富。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野生葡萄資源的主要原生地。

野葡紅酒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的調查報告,武當紅酒庄所在地湖北省鄖西縣境內野生葡萄品種最為集中,品種多達7種,分佈區域涵蓋全縣18個鄉鎮,分佈面積達3100平方公里,主要品種有毛葡萄、樺葉葡萄、三裂葉葡萄、銹毛葡萄、九月寒葡萄、黃三裂葡萄、少毛複葉葡萄等。同時以鄖西縣周邊100公里為半徑的區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農架、武當山、竹山鄖縣及陝西省山陽、旬陽鎮安白河等地,野生葡萄資源亦廣泛分佈,年總儲量預計在20000噸以上。
野生葡萄
野生葡萄
秦巴山區的野生葡萄具有原生態、純天然、無污染等特性,被譽為大自然遺存之魂寶。野生葡萄果深紫黑色,色深多汁,味甘酸,糖分較低,漿果營養豐富,適宜釀造紅葡萄酒及干紅,是加工生產野生葡萄酒的上好原料,更是一種不可複製的珍稀的綠色產業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開發價值和廣闊市場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