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寺

江蘇省邳州市石屋寺

徠石屋寺,位於樅陽縣城之東15公里,遠望山色青紫,秀色可餐,故名青山。山南峰下有一平坦巨石,天生石柱撐其下,成了天然石屋,面積約200平方米,人居其間,冬暖夏涼,舒適無比。明末宰相何如寵少時曾讀書於其屋,今屋頂巨石有其詩刻一首,詩曰:“堅去附地閣山椒,仙隱禪棲萬古遙。為向懸崖磨數字,與他後代認前朝”。

地理位置


位於邳、睢、銅、靈四縣交匯處的石屋山東麓,始建於北魏公元520年的北魏時期,因寺後有石屋而得名。石屋寺前身為三官廟。公元520年,有衲頭和尚雲遊,觀此山有“蛇道虎跡,鶴止泉涌”之勝,且有天然之石室兩間,方圓丈許。其室內有巨石伸出,狀似龍舌,鬼斧神工,遂依山建寺。

歷史記載


石屋寺
石屋寺
公元1436年,和宗法師盈重修,后毀棄;公元1562年僧會亮長老重修,並立碑銘記。明朝末葉,有主持僧,為人豪爽,富正義感,因行動時好手執麻鞭,故稱麻鞭僧,明亡后,麻鞭僧齋戒沐浴,焚香再拜,向北二呼崇禎我皇,遂自縊寺中。時人嘉其忠義,禮葬於寺側。1935年周佛海任江蘇省教育廳長,為了表揚麻鞭僧的節義,曾題“入世精神”由睢寧縣長秦傑人製成匾額,懸於寺內。易君左編《民族英雄故事集》亦將麻鞭僧軼事,選入集內。
公元1701年,僧明意長老重修,且立碑殿前。自明意后第十三代和尚本全,俗名楊岳峰,占城鎮南陳庄人,邳州市政協委員。常與福祥長老許世友友好往來,誦經練武。1982年圓寂。當時寺院有前、后大殿,觀音閣等,以後無人管理,破爛不堪。
1997年,僧照空雲遊來此,與諸居士四處奔波,熱心籌措,再修石屋寺,建山門、大雄寶殿、議事室、垣牆、架電等,佔地數十畝,建築面積約三一五平方。

景點介紹


黃草山
石屋寺
石屋寺
位於鎮南5公里處,海拔平均在69米以上,方圓2.7平方公里,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為95%,盛夏最高氣溫僅32.1℃左右,被專家譽為"天然氧吧"。由於地形封閉,生態環境處於原始狀態,自然景觀千姿百態,特色鮮明,既有奇峰怪石陡崖峭壁百餘處,溪泉瀑潭10多條,又有花、木、喬、灌、草等高級植被270多種,鳥蟲畜獸等野生動物100餘種,其中雉雞、貓頭鷹、狍、獾、野羊等稀有鳥類和珍惜動物80多種。
石屋山
石屋山位於黃草山西部,蛟龍山、斗蓬山相環抱,海拔79米。北魏時期,皇上差人在此山建一廟宇――石屋寺。此山古迹,傳說甚多。寺後有龍舌洞、千佛洞,山腰有一泉,長年不涸,清洌甘甜。石屋山山體挺拔參天,頂平如台。登高遠眺,天宇遼闊,群山丘陵平原盡收眼底,頗有登臨泰山之巔"瞻魯台"的氣勢和感受。石屋寺、黃草山、蘑菇峰、知青故居和萬畝古柏樹林構成一幅絕妙的自然美景。春有雨後白珍珠般撒滿天台的蘑菇;夏有點綴於綠叢中的山丹丹鮮紅耀眼;秋有漫山野花清香陣陣,沁人心脾;冬有挺拔的蒼松翠柏傲雪斗霜。山上奇石怪石數十種,山花、中藥500餘種,是遊人攬勝獵奇的極好去處。
石屋寺
石屋寺
石屋寺
始建於北魏,石屋山東麓。寺院依山面水,林木蔥鬱,景象清幽,寺周圍有古柏,雜樹千餘株。其中一株橡樹系千年以前所栽,樹寄生於巨石,覆若傘狀,參天拔地。寺內有藏經樓、觀音堂、玉佛殿、安養院、念佛堂等古今建築,珠光四射,琉璃生輝。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朝拜例會,廟會紅燭輝煌,寺院香煙繚繞,寺外花畦繁茂,終年遊人不絕,實為觀禮膜拜休息遊玩之勝地。果樹野花枝繁葉茂,松柏蒼翠。主要景點:龍舌洞、龍鳳樹、龍爪、情侶樹、父子樹、兄弟樹等10多處,山下萬畝果園綠浪滾滾,每年春季都會引來數以萬計的遊客,潺潺的山泉流水,茂密的森林鳥語花香,令遊人留連忘返。
1941年至1945年邳睢銅陵地委在此辦公指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達四年之久。
知青故居
位於石屋寺山北腳,青石瓦頂,建於1960年,時為上山下鄉知青居住地。房舍46間,是全國唯一的保存較好的一處知青故居。
崮子漢墓
位於石屋徠寺西北1100米,西漢時期,兩處均為兩進墓室,且多處由龍、鳳等漢畫石塊建成。據《睢寧縣誌》載,墓主為五朝太尉陳球。
龍舌洞
寺後有石洞,洞內有一巨石伸出,狀似龍舌,又與北門外龍爪相應。
千佛洞
龍舌洞右側有一石洞,洞內星光閃閃,四壁顯現出無數佛像,有睡佛、坐佛、立佛、仰佛。
龍爪
石至寺山腰間有一巨石從土中生出,五條石紋,狀如龍爪,惟妙惟肖。
情侶樹
位於石屋寺山腳下,兩顆橡樹,不是繞在一起,而是長在一起,更為奇特的是根干枝多處相連,實屬罕見。觀其形,兩棵樹恰似一對堅貞情侶。據專家考證,這棵"情侶樹"為槭樹種植物"雞不槭",木質堅硬,生長緩慢,約有160多年。忘憂林
忘憂林
經過情侶樹便來到綠樹搖曳的忘憂林。根據當地人介紹,這片忘憂林是山谷中景緻最美的地方。一棵棵茂密繁盛的橡樹枝幹虯勁,樹冠高聳,樹葉細長,閃耀著綢緞般的鮮亮光澤,張揚出黛綠色的天然曲線。林中乘涼的老人告訴我們,這些可是蘇北地區難得一見的稀有樹種,卻在這山裡生長了百年之久。從這兒往山上望去,依稀可見石屋寺硃紅色的院牆,蔥蘢的橡樹和翠綠的松柏之間,瀰漫著一種深邃幽靜、自然原始的氣息,每個心靈都可以、也應該從這裡得到滋潤和撫慰。當我們揮灑著一身汗水在忘憂林中小歇之時,才體會到了為何這兒會被取名"忘憂":高大的橡樹隨風搖曳,耳邊隱約聽到沙沙的聲音,置身其中,彷彿世間的一切煩惱、憂愁都隨風而去,好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忘憂林"啊!
白山大泉
品悟自然小天池――白山大泉
位於石屋寺西北1100米,在崮子漢墓南100米處,面積2000平方米,水深3米,泉源來自泉底三處泉眼。泉水長年流淌不息,水四季恆溫,因富含礦物質,故村民引水種出來的瓜果甜度頗高,本地因引用泉水澆地種出的"大泉牌西瓜",享譽省內外。經專家鑒定,大泉西瓜富含硒、鋅、鈣、鐵、鎂等礦物質,是防癌長壽一絕,具有清熱解毒、滋陰壯陽之療效。有史以來,當地居民飲用此水,從未患過癌症等疑難病症,人均壽命80歲以上。
勺泉
位於石屋寺東側山澗內,有一石縫流出的泉水存滿一勺大小的石坑即停止,當用勺將水刮出,泉水即刻溢滿石坑。
仙女湖
風情萬種――仙女湖
位於石屋寺東側,黃草山山腰間,面積500多畝,水深4.5米,屬天然湖泊。湖水一碧如洗,平靜清澈,與遠山互映,構成綠水青山的畫面。湖的西南端,水漫潭林,樹在水中長,水在林中流,船在樹中游,意境優美獨特。更兼有鮮美豐富的水產資源。金秋時節,常有野鴨棲落飛翔,別有一番野趣。配套設施:大型遊樂設施,黃草山度假別墅群,是度假游泳、垂釣、戲水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遊樂場所。
蘑菇峰
位於石屋寺正北500米,山頂斗圓,四周陡峭,恰似蘑菇形狀,峰頂樹木茂盛。
古棗樹
占城村部院內有一棵古棗樹,主幹4.5米,樹徑0.75米,兩根支幹分別向東向西兩側伸展,主幹已成空殼,靠一側外層生枝發芽,春天開花結果。此樹距今900年之久。
奇石群
在石屋寺山下寺門前,山間水沖奇石群,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的古石筍基群,專家稱,在我國實屬罕見,堪稱天下"奇觀"。
麻鞭僧亭
明朝末,有主持僧為人豪爽,富正義感,因行動時好手執麻鞭,故稱麻鞭僧。明亡后,麻鞭僧齋戒沐浴,焚香再拜,向北三呼崇禎我皇,遂自縊寺中,時人嘉其忠義,以禮葬於寺側。一九三五年周佛海任江蘇教育廳長,為了旌表麻鞭僧的節義,曾題"入世精神"四字,易君左編《民族英雄故事集》亦將麻鞭僧軼事載入集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