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莊村

濟南市鋼城經濟開發區里辛街道辦事處轄村

鄭王莊村隸屬濟南市鋼城經濟開發區里辛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19公里、里辛鎮東北2公里處。

簡介


位於棋山河,王莊河交匯處。全村總戶數715戶,總人口2230口人,均為漢族,耕地面積3451畝。農曆逢二、七為集日。
明洪武初年建村,傳說春秋時這裡曾是的一個邊關小村,魯國國君嫉賢妒能怕篡奪王位,將一姓鄭的大臣貶到魯國最北邊的這個小村。一年之後,魯國國君親自到邊關視察,見鄭臣一心治理邊關小村,無篡奪王位之意,於是,封鄭臣為“大王”。他死後,百姓為了紀念他,將此邊關村取名為“大王莊”。元末因戰亂,村落時有時無。明洪武初年,河北棗強縣移民來此建村,仍稱此村為“大王莊”。后改成“鄭大王莊”,簡稱鄭王莊。
民國時期,鄭王莊屬顏庄區(四區),鄭王莊為鎮,轄鄭王莊、石頭灣、大廟、小廟、后朱山等五個自然村;1939年4月建成抗日民主政府,顏庄區分為9個鄉,鄭王莊為鄉,轄鄭王莊、東田莊、西田莊、北田莊、雙口峪、雙龍峪、黃金籃、黃崖、東峪、桃行、孫家嶺等行政村;1940年,原顏庄區一帶劃為南冶、清泥、棋山、黃花四個小區,鄭王莊屬棋山區管轄;1945年10月撤銷南冶區、清泥區、棋山區、黃花區,恢復四區原建制;1950年5月改為七區;同年底建立15個鄉,其中鄭王莊鄉轄鄭王莊、大廟、小廟、黃家窪;1955年10月七區改為顏庄區;1956年11月由原15個鄉並為8個鄉,鄭王莊鄉轄鄭王莊、大廟、小廟、黃家窪、北田莊、西田莊、東田莊、雙口峪、小官莊、潘家溝等村;1958年3月撤區並鄉,將原鄭王莊鄉、棋山鄉、里辛鄉三鄉並為鄭王莊鄉;同年10月,鄭王莊鄉改稱鄭王莊人民公社;1959年2月鄭王莊、顏庄兩個人民公社並為顏庄人民公社;1962年建立管理區,即鄭王莊管理區;1964年5月將9個管理區合併為7個管理區,鄭王莊管理區轄鄭王莊、潘家溝、小官莊、北田莊、西田莊、東田莊、上口峪、黃金蘭、雙龍峪、黃崖、石頭灣、孫家嶺、桃行、陳家山等行政村;1984年改為顏庄力、事處,鄭王莊劃為小鄉;1985年10月撤處並鄉劃歸里辛鄉,1995年10月13日里辛鄉改為里辛鎮后改為里辛街道,鄭王莊隸屬里辛街道辦事處至今。
鄭王莊自古以來為戰略重地。在戰爭年代,經歷了革命戰鬥的洗禮,也受到了敵頑反動派的搔擾和破壞。1938年6月中旬,國民黨軍石友三率部萬餘人駐鄭王莊,其軍部設在鄭王莊,至同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日,日軍從新泰侵入,石友三率部北撤。1939年春,為抑制國民黨軍隊秦部(秦啟榮部)、吳部(吳化文部)的橫徵暴斂,共產黨員李萬都組織里辛、鄭王莊、棋山一帶的紅旗會、黃旗會、黑旗會3000餘人,在里辛集會遊行示威。7月9日拂曉,魯中軍區一支隊、四支隊3000餘人攻擊駐鄭王莊的吳化文部隊。1938年12月秦啟榮部第三梯隊司令丁惠民率300人駐鄭王莊村,1939年8月9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撤走。該部隊駐防時,當地人民深受其害。抗日戰爭時期,日偽軍於1942年6月18日(農曆五月五日)在鄭王莊北嶺設據點,佔地26畝,圍牆高7米,寬3米,炮樓5座,周有壕溝,深3米,寬5米。溝外設有鐵蒺藜、鹿砦。
該據點常駐日軍1個小隊30人,隊長加滕。武器有小炮1門,重機槍l挺,擲彈筒1門,步槍20支,短槍1支。圍牆外民宅內,常駐偽隊1個小隊25人,步槍22支。日、偽軍於1944年3月22日(農曆二月二十八日)撤走。在鄭王莊村東東溝村,日、偽軍設調堡1個,駐偽縣大隊1個班,步槍10支。駐守偽軍於1944年3月撤走。
鄭王莊有吳化文據點。1944年3月22日(農曆二月二十八日),偽軍撤走後,吳化文率部4000餘人(包括八大處軍政人員),進駐鄭王莊日軍原駐據點,又增設1個據點,佔地30畝,圍牆方形,高6米,寬3米,4座炮樓,周設暗堡4座,中間修三層大樓一座。總部、軍部分別駐據點內,大部士兵駐民宅。同年八月中旬之夜,八路軍一支隊400餘人,棋山區民工千餘人支援,攻打吳部。八路軍用拉雷轟炸圍牆,攻入三處防點,打死打傷敵人近百人,俘敵近千人,擊潰千餘人,繳獲槍支、彈藥大宗。
中的鄭王莊人民支前受獎。萊蕪戰役前夕,為保存糧食,保證戰時軍需,鄭王莊民工受命挖窯藏糧20萬斤。按照部隊需要,連夜拆除鄭王莊東大橋,切斷敵人東去要道。
萊蕪戰役中,鄭王莊民工踴躍支前。出擔架20副,小車20輛,嚮導40人次,挑夫50人,軍糧3000斤,軍鞋400雙,柴草30000斤。戰後解放軍兵站安在該村,該村民工仍連日為部隊運送物資。因支前有功,上級獎給馬兩匹,步槍12支,匣槍1支,穀子1300斤。這更加激起了鄭王莊人的抗敵鬥志。
戰爭年代的鄭王莊人,為抵抗日軍侵略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抗日戰爭中,為了捍衛祖國,保護人民,鄭希堂、鄭孝明、鄭保吉等人為國英勇捐軀;在解放戰爭中,鄭學蘭等10人為祖國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將永載史冊,永垂千古,激勵後人。
如今,鄭王莊村呈現出新的面貌,沿公路兩側蓋了林立的樓房。村南商業帶,商賈雲集,一派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鄭王莊人如魚得水,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暢遊。自古就有做買賣傳統的鄭王莊人,個個身手不凡。每天清晨,幾百輛摩托車,三輪車滿載著貨物湧向四面八方,流通渠道暢通,人民增加了收入。
該村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背靠萊鋼,交通便利,發展市場經濟如虎添翼。現在該村已從過去的小打小鬧烙燒餅,發展到現在的麵粉加工、機電維修、鋼球鑄造、牲畜產屠宰、紅磚燒制、糧油加工、飲食服務……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服務。現在該村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人已達500人,每年可創產值300多萬元。
鄭王莊村的新發展、新變化是與村委負責人的良好作風分不開的。2000年為了徹底治理全村用電難的問題,籌集資金,村幹部從自己籌起,書記3萬,主任2萬,副書記、副主任1萬,其他成員5000元或3000元。在村幹部們的帶動下,許多本村籍在外工作人員、個體戶、種養殖戶及許多村民也都紛紛捐款,12萬元資金很快籌集到位。利用這些錢,把變電壓設備全部進行了增容改換,線路重新架設,工業電改為農電。2001年結合農電整網,全村又投資200多萬元對全村電力網進行了徹底更換,實現了一戶一表和規範化管理,電價隨之而降。解決了長期以來用工業電不可靠的問題,村幹部威信大大提高。趁熱打鐵,村兩委又從治水和改土人手,投資100多萬元,對馬虎嶺進行了綜合治理,高標準開發土地1000畝。並按照地成、水成、林成、主導產業成的標準,全部栽植了中華壽桃、凱特杏、冬棗、板栗等優質新品種苗木6萬餘株。同時,新打大口井3眼,並實現了水利配套,埋設地下管道1200米,擴大灌溉面積600畝。接管了里辛鎮科技示範園,推行規模化承包,完成了示範園的調水工程。為了繁榮市場經濟,投資6000多元新擴集貿市場固定攤位120多個,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鄭王莊由於存在地多、土質好、水澆條件優越等自然優勢,是聞名方圓百里的米糧之倉。該村除農業外,工副生產發展較快,經濟基礎較好。特別是人民公社時鄭王莊村達到鼎盛時期,集體項目有油坊、煤窯、磚廠、供銷社,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都在10萬元以上,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改革開放以來,鄭王莊以花生油過去牌子好,銷路暢為優勢,成功註冊了“十八灣“牌花生油。在傳統榨油的基礎上,增設了現代工藝設備,使鄭王莊花生油更加濃香、可口。目前,產品已推向市場。
“壯大集體經濟,村幹部靠勞動拿工資報酬”,不隨便向村民伸手,村幹部的威信越來越高。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為服務好開發區建設,2013年打通雙元大街,拆遷了90戶村民。為開發區建設和鄭王莊經濟的發展後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文自然


鄭王莊村東南,有一泉水清甜可口,水位在地下60公分左右,井口呈方形,邊長大約80公分左右,水底到井台不足1.2米,水從流沙中湧出,常年不斷。可惜因水位下降,該泉已不存在。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鄭學蘭、鄭孝禮、鄭梅友、鄭孝信、鄭西堂、鄭孝海、鄭興梓、鄭孝明
鄭孝勝、鄭寶吉、彭孝勝、鄭希福、李參篤
二、歷任村支書
1939年-1942年10月鄭春聖(黨小組組長)
1946年6-1947年10月鄭星同
1947年11-1948年2月劉尊孔
1948年5月-1950年鄭孝孔
1951年-1952年12月曹運富
1953年-1954年鄭春鈞
1955年1-1955年12月鄭新吉
1956年-1959年鄭新吉
1960年-1965年彭德明
1966年5月-1975年彭德朋
1976年1月-1976年12月鄭玉合
1977年1月-1981年12月鄭樂友
1982年-1987年鄭孝祿
1988年-1989年鄭星喜
1990年-1992年劉增孔
1993年-1998年鄭聖友
1999年2月-1999年12月鄭元友
2000年-2007年10月鄭賢友
2007年11月--2010年10月鄭春和
2010年11--鄭星峰至今
三、歷任村主任
1939年-1942年5月鄭錫珠
1943年-1946年3月鄭春鍔(村長)
1946年4月-1947年10月彭孝武(村長)
1948年2月-1948年4月段登和(村長)
1948年5月-1949年8月鄭孝孔(村長)
1949年9月-1951年12月李英篤(村長)
1952年1月-1953年12月鄭春鈞(村長)
1954年-1955年鄭成吉(村長)
1962年-1968年鄭新吉(大隊長)
1968年-1976年鄭新吉(大隊長)
1976年-1977年鄭新吉
1978年1月-1979年1月鄭孝祿
1979年2月-1982年12月彭德明
1983年1月-1987年12月鄭聖友
1988年1月-1992年張希俊
1993年-1995年鄭賢友
1996年-1998年鄭孝甲
1999年-2001年鄭星院
2002年--2007年10月鄭賢友
2007年11月--2010年10月鄭春和
2010年11--至今鄭星峰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鄭孝武陝西省衛生廳廳長
鄭興同汶口石嵩礦黨委副書記
彭孝武福州大學總務處處長
鄭吉辰原名鄭春洪,任淄博陶土礦黨委書記
鄭孝青原名鄭東本,任萊陽駐軍54721部隊後勤處副處長
鄭學聖曾任泰安地區辦公室主任
李成篤曾任中國工商銀行萊蕪分行紀委書記
鄭勤己原萊蕪審委黨校副書記,已故
鄭留己現任萊蕪市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李進篤濟南大學分校校長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鄭春峰鋼城區教育局,中學高級教師
鄭東友中學高級教師
鄭孝恆中學高級教師
吳修鳳中學高級教師
鄭春憲中學高級教師

特產展台


從人民公社化到1999年,鄭王莊村民在種植觀念上一直沒有發生變化,種植模式始終都是小麥、玉米、花生、地瓜。2000年秋,村兩委召開黨員大會和群眾代表會,確定了農業結構凋方案,棋山河以北以西350畝土地全部連片植桑。為調動群眾性,組織群眾先後到泰安市夏張鄉、祝陽鎮,萊城區寨里鎮、大王莊鎮進行了參觀學習。提高了他們的認識,並通過聘請養蠶技術員、土專家來村裡講課,播放養蠶知識科教片等形式讓村民掌握種養技術。同時,通過村幹部帶頭承包土地,帶頭按“三加一”、。五加一”管理模式進行科學植桑養蠶,增加了村民的知識。2002年全村僅桑園一項增收20萬元,畝均凈增1200多元。增收后的村民對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大增,村兩委又因勢利導,向高效益型農業進軍。先後120藕池50畝,藥材100畝,發展優質林果育苗基地150畝,生薑20畝,飼養小區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