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號

陝西省首趟國際貨運班列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為陝西省首趟國際貨運班列。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總體規劃為“一干兩支”,其中“一干”為西安—鹿特丹,全長9850公里;“兩支”是西安—莫斯科,全長7251公里,西安—哈薩克(阿拉木圖,全長3866公里,運行時間6天;熱姆,全長5027公里,運行時間10天)。

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日正式下達“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行電報,確定國際班列序號為80807,2013年11月28日上午10點開行集裝箱班列,11月29日上午10點開行整車班列。這條班列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條“黃金通道”。2018年5月21日,“長安號”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物流專列停靠在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當日,始發自德國漢堡的中歐班列“長安號”首趟跨境電商物流專列駛入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

2017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全年開行194列,年度開行總量排名全國第17位;截至2018年10月30日,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已達1030列,其重載率達到99.9%,重載率、貨運量和實際開行量均居全國第一。2018年10月30日下午,慶祝中歐班列長安號2018年開行突破1000列儀式在國際港務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舉行。

2020年10月07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逆勢開行,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

開通背景


開行“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是陝西、西安落實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重要抓手。旨在促進歐亞各國之間經濟合作和交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走廊,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繁榮,推動陝西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線路介紹


“一干”
線路:西安新築站-阿拉山口-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荷蘭鹿特丹。連接7國,全長9850公里,運行時間18天。
“兩支”
線路一:西安新築站-阿拉山口-阿克斗卡-阿拉木圖-熱姆。其中,西安至阿拉木圖全長3866公里,運行時間6天,西安至熱姆全長5027公里,運行時間10天。
線路二:西安新築站-阿拉山口-阿克斗卡-阿斯塔納-莫斯科。全長7251公里,運行時間14天。
“15條幹線”
線路: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開行線路已達15條,構建了一條連接中亞、西亞、南亞,輻射歐洲腹地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全國首個鐵路自動化無人碼頭已經建成,長安號單一窗口訂艙平台和綜合服務平台等中歐班列信息平台均已上線運行,一站式在線服務能力居全國前列。 
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下屬的長安號班列運行平台,承擔中歐班列長安號中亞、西亞、中白俄以及部分歐洲線路、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等項目運營。

運營情況


長安號
長安號
10月初,又一列滿載隆基綠能光伏產品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新築車站出發駛向歐洲。這是自今年4月隆基與西安港合作以來,近5個月內開行的第18列光伏產品專列,將“西安製造”的光伏組件直接運到歐洲市場,不僅提高了貨物運輸時效,也提升了企業在歐洲倉庫的周轉率,降低了倉儲成本
“原來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要40多天,現在搭乘中歐班列只需20多天,交貨周期縮短了,物流綜合成本大大降低。”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文學告訴記者,“從前隆基光伏的產品出口以海運為主,疫情發生后,國外港口不確定因素增加,為了穩定全球供應鏈,隆基把目光瞄準了疫情期間常態化開行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從第1列到第18列,數字增長背後,體現的是中歐班列開行的穩定性和高效率,這也堅定了我們未來繼續用中歐班列出口產品的信心。”
如今,在全市乃至全省,和隆基光伏一樣青睞中歐班列長安號的企業越來越多。10月18日上午9:58分,陝西禮泉億通果蔬汁有限公司生產的50車果汁,搭乘長安號從西安港始發,途經二連浩特、蒙古,預計於11月1日抵達俄羅斯克列斯特,這也是今年開行的第3000列長安號。
禮泉億通果蔬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建浩高興地告訴記者:“採用長安號運輸果汁只需要13天,與傳統海運比更加快捷、方便,國外客戶對我們的滿意度越來越高,果汁的訂單量越來越大,近期還有6列,10000噸的果汁陸續發往國外。”
8月12日,滿載著比亞迪生產的3683萬片口罩和105.8噸熔噴布,中歐班列長安號防疫物資專列從西安港駛出,奔向義大利米蘭。今年以來,已有5.6萬噸防疫物資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運抵歐洲,為國際防疫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開闢了國際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9月17日,全市先進位造業的龍頭企業陝汽控股集團利用中歐班列長安號,發出首趟搭載自主研發高端重型卡車的“陝汽歐洲出口專列”;10月15日,繼沃爾沃整車項目成功實施后,滿載82台奧迪進口汽車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整車進口班列順利抵達西安港;冠捷科技、隆基股份、陝汽重卡等紛紛發出出口專列,中國西電、陝鼓動力、法士特等多家企業搭上了長安號的“快車”……一大批西安本地先進位造龍頭企業加速邁向開放發展,為加快構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中歐班列長安號搭建起與亞歐各國暢通便捷的紐帶,也倒逼了企業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推出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綠色、智能的高端產品,加速使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我市先進位造業強市建設。
“大到重卡、整車,製造業零部件,小到德國廚具、荷蘭奶粉、中亞的食用油、麵粉、蜂蜜、綠豆等農副產品,中歐班列長安號早已融入了陝西、西安經濟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蘇國峰對記者表示,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供應鏈、物流鏈效能下降,貿易下行壓力加大。中歐班列長安號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逆勢開行,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成為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的“黃金通道”。
2021年7月1日,滿載50個集裝箱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西安–伊明漢姆)駛出西安國際港站,奔向英國。中歐班列長安號(西安–伊明漢姆)開行,將成為一條從西安直通英國的“黃金幹線”。 

開通意義


助力陝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歷史、地理位置、城市發展定位、發展基礎等方面,西安均具備成為中國內陸物流中心的條件。”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的張其肅說,“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將以物流帶動信息流、資金流,促進產業優化布局,使西安成為歐洲和中亞進入中國市場的出入口和集散地,使西安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樞紐平台。
“如今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已實現了運輸時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線路輻射最廣、服務功能最全、綜合成本最低”,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說:“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持續圍繞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加快國際物流中心、產業轉移中心、人文交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貿易中心建設,全力將西安港打造成為內陸第一大港,引領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為陝西西安經濟增長開闢新空間、搭建新平台。”
“未來中歐班列發展趨勢,將從點對點開行向樞紐對樞紐開行轉變,從國內物流通體系建設向國際物流體系建設拓展,從培育運輸企業轉向培育全球物流經理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說,長安號在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上先人一步,集結效應加速顯現,下一步要持續發揮西安的區位、科技、人才優勢,創新支持政策,加強海外轉運中心、海外倉、物流基地等服務網路建設,構建多元化的國際通道體系,實現國內、海外運營“一張網”,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積極培育大型國際化企業,服務好國內大循環,更好融入國際大循環,加速各類要素在西安聚集,助推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注入新動能。 

出口貨物


陝西省對中亞各國的出口貨物,主要有汽車組件、輸變電設備、飛機零部件、制磚機、濃縮蘋果汁、輕工產品、建材等商品。

三方協議


簽署意向

2015年6月24日,西安國際陸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西安陸港大陸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與哈鐵快運股份公司,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簽署三方合作框架意向協議書。
陸港集團、陸港大陸橋公司與哈鐵快運公司三方合作協議的簽訂,旨在利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區位、交通、政策等優勢,在推動“長安號”回程貨源組織、中哈(西安)物流園項目建設、設立合資公司和辦事處等方面工作上加強溝通,加深合作,互惠共贏,深入落實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哈薩克“光明大道”計劃,進一步促進中哈間經貿往來與合作。

下步發展

下一步,西安國際港務區將和哈鐵快運公司就做好“長安號”回程貨源的組織、中哈(西安)物流園項目的建設工作,及成立哈鐵駐西安辦事處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