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湖
竹子湖
竹子湖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部山區陽金公路竹子湖站西側,是一個位在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之間的湖田裡谷地,海拔高約600公尺,涵蓋在陽明山國家公園里,氣候涼爽和郊區的地理位置成為高冷蔬菜和花卉的專業生產地,是大台北地區夏季蔬菜的主要供應源之一。竹子湖是日據時代日人栽種櫻花的主要地區,也是台灣最早出現日本櫻花的地方,年均溫約攝氏18.5至21.0度,夏季悶熱可達30度。
七星山下的竹子湖
竹子湖-花海綿延
竹子湖
竹子湖海芋季
竹子湖海芋季是陽明山國家公園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民眾在著名的陽明山花季過後,還可前往陽明山竹子湖參加規模盛大的竹子湖海芋季,約在每年的3月或4月舉辦,每年都會設定不同的主題活動,像是表演節目欣賞、海芋農田體驗、田園景觀寫生、海芋花展、攝影比賽等等,讓來到陽明山竹子湖的民眾能徹底體驗海芋之美,在廣闊無際的海芋田感受陽明山竹子湖最迷人的景色。
在氣溫方面,年均溫約攝氏18.5至21.0度,夏季悶熱可達30度,但因地勢較高,仍較台北盆地涼爽;冬季則低於10度,溫差顯著。與陽明山其他地區相較,則一月略低、七月較高。
前身為竹子湖書房,1934年5月28日成立竹子湖國語講習所。1952年,成立湖山國小湖田分班。1966年升格為湖山國民學校湖田分校。1969年,獨立為陽明山管理局湖田國民學校。1974年改製為今名。目前有附設幼稚園。
1937年成立,原名“台灣總督府氣象台竹子湖出張所”,幾經更名與改制后,目前為中央氣象局編製之四等氣象站。
竹子湖地區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人類活動的痕迹,但是由於出土文物相當零星,僅能推測這個地區只是從台北盆地通往北海岸之孔道,或是進行採集與狩獵的生活領域。清代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漢人大量移墾,竹子湖地區聚落也在此一時期形成。最早來此開墾的為泉州的高姓家族,其次為曹姓家族,再次才是林姓與其他家族。
1895年清朝割台,陽明山地區有簡大獅率領的抗日勢力集結,在竹子湖地區也留下古戰場遺跡。在日本控制全台之後,磯永吉博士因登七星山而發現此地特殊的地形,於1923年設立立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隨著農業的發展,溫泉療養所、登山住宿山莊、竹子湖書房、蔬菜試驗所、堆肥試驗場,以及灌溉所需的水利設施,也陸續建立起來。在此時期,陸續發展出蓬萊米與高麗菜的產業。
戰後,由於國民政府經費短缺,農業試驗所遭到廢除,再加上梨山高麗菜的競爭,竹子湖的農業日漸沒落。後來隨著海芋的引進,產業逐漸轉型為以花卉、觀光為主。
清領時期
康熙:內北投社
乾隆:北投庄
日據時期
1905年:竹子湖庄
1920年:竹子湖庄湖田裡
戰後時期
1946年─1989年:湖田裡
1990年:併入湖山裡
2002年:湖田裡(自湖山裡分出)
第一時期:孟宗竹
第二時期:茶樹
第三時期:蓬萊米
第四時期:高麗菜
第五時期:花卉
目前:觀光休閑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