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橋驛的結果 展開

陳橋驛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徠橋驛,位於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開創了不流血王朝更替。

歷史沿革


陳橋驛,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東南部。現存有房屋四座,當年系戰馬或驛馬的老槐樹一棵,歷經千年,樹已枯死,當地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化學處理,以免風化折斷。目前,陳橋驛已被河南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現代作家歌頌作品。
陳橋驛
陳橋驛
陳橋始建於五代,後晉時已有其村,相傳,有一小橋失修,陳姓捐資修復,故名陳橋。後周時,設驛站,名陳橋驛。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舉行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宋朝,史稱北宋,定都開封。陳橋列為宋史卷首,遂永載史冊,名揚中外。北宋京城開封曾設“陳橋門”。陳橋成為北通燕趙的咽喉。
從開封向北,有兩條重要道路:一條是開封、陳橋、長垣、澶州、大名、河間至雄州,謂之東路;一條是開封、陳橋、滑州、相州、洛州、深州至雄州,謂之西路,均可達到遼國的南京(今北京)。由此可知陳橋是東西兩路的匯合點,宋遼政治、軍事頻繁交往的必由之路。
當時,陳橋驛擔負著北宋朝廷大量的政令、軍事情報傳遞任務及負責迎送和安排過往官員的住宿。隨著往來客人日益增多,促進了該鎮商業貿易的發展,市場貿易日趨興旺。崇文四年(1105年)宋徽宗下詔,改驛站為“顯烈觀”,以紀念祖宗的功業。
金、元、明、清四代,開封地位有了較大的變化,但陳橋作為七朝古都開封]匕郊第一個商貿基地,始終保持著原來的格局,金代祥符縣(今封丘縣一帶)只有三個鎮,而陳橋居其中之一。明代的開封府,南有朱仙鎮,北有陳橋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祥符縣的縣丞就駐在陳橋鎮。
清末、民國初年,陳橋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有城牆四門,分南北道、東西司,官府衙門,冀魯豫三省河台,廟宇林立,有七十二座廟之稱。陳橋渡口往來商賈雲集,渡口碼頭鹽垛及其它商品堆積如山,陳橋鎮商號、店鋪、手工作坊到處皆是,客棧燈火輝煌,通宵達旦,客人往來不絕。後來,由於軍閥割據,戰亂不休,特別是日寇侵華之後,黃河改道,戰爭破壞,民不聊生,陳橋鎮遂趨向蕭條。

陳橋兵變

說起陳橋兵變還有一段故事。據《梁書·寶志》記載,梁開平年間(公元907-911年),黃河翻滾,激浪從河底掀起一塊大匾似的古銅牌,銅牌上鬼斧神工地刻著:“有一真人在冀州,閉口張弓左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意即有一“弘”字派的河北人士將是真人轉世,真人的子孫為真命天子,將得天下。當時正值後梁朱溫滅唐朝不久,天下混亂,四方群雄角逐,問鼎中原。古銅牌問世后,牌詞立刻傳遍大江南北,牽動了許多豪門巨富之心,天下大家之子於是“皆連‘弘’字,期以應之”。
其時,有一河北涿郡人士,名叫趙敬(即宋朝冀祖),為後梁時營、薊、涿三郡刺史。古銅牌出現之時,正巧喜得貴子,聞牌詞所云,故為子取名“弘殷”(即宋太祖之父,宣祖)子期求應證牌詞,果然“諱正當之”。
早在後梁時,有趙匡凝、匡明兄弟倆,分別任荊襄節度使與荊南留守。兄弟工人有奪天下之志,反梁失敗,逃蜀病亡。後梁建國十六年被後唐所滅,趙敬以身殉國,趙弘殷隻身脫逃,南行至洛陽郊外杜家莊。時遇大雪紛飛,地上積雪三尺不能行,趙弘殷於是立於杜家莊庄門之外避雪一夜。次日清晨杜莊主啟門觀雪,見一英偉少年立於庄門之外。少年身上衣裳單薄,臉上卻容光煥發,一派貴人之像,心中自生敬佩之情。於是,杜莊主請少年進庄入座,並延款飲食。得知少年隻身一人避難至此,於是留宿莊上,以賓客相待。
趙弘殷是一位知書達理之人,見老莊主如此盛情,便留居莊上,終日起早摸黑,任事勤謹,頗為杜莊主喜愛。其時,杜莊主的第四女杜氏年滿十六,尚未許人,於是招趙弘殷為第四女婿。趙弘殷與杜氏成婚後,居杜家莊外夾馬營,所居屋前有一古井,名曰“雙龍潭”,夫妻倆取雙龍潭水為飲,後來生了趙匡胤、趙匡義。據《宋史》記,宋太祖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宋太宗趙匡義(后改名趙光義)出生時,“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間巷聞有異香”(《宋史·宋太宗本紀》)。
一日,潰兵逃至夾馬營,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其時趙弘殷出外謀業,只杜氏帶著幼小的趙匡胤和趙匡義在家,為避兵禍,杜氏用一擔籮筐挑著兄弟倆出夾馬營避難,途中遇隱士陳摶。陳摶見匡胤、匡義兄弟倆坐於籮筐之中,詳觀片刻后,仰天長歌曰:“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宋人軼事』彙編》)。
公徠元956年(後周景德三年),趙弘殷與趙卧匡胤分典禁兵,父子成為周太宗柴榮統一北方的得力助手。一日趙匡胤人南京高率廟,見廟堂卜的香案之上有一竹筒盛著竹杯茭,遂取下來卜佔一下自己將來的名位。古謂竹茭一俯一仰為聖茭。連佔數卦,自小校以上至節度使皆不應。趙匡胤甚為疑惑,無意之中負氣說道:“過此,則為天子乎?”一擲,果得聖茭。
其實,如果日後沒有陳橋驛兵變,宋太祖趙匡胤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也就自然沒有什麼“雙龍潭雙龍出世,陳橋驛聖茭顯靈”了。
宋太祖趙匡胤在青年時期,曾在後漢大將郭威手下當過小軍官。公元951年(乾祐四年),郭威在澶州(河南濮陽)發動兵變,進軍開封,代漢建周。趙匡胤積極支持擁立郭威,因此被後周重用。郭威死後,其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為了防範武將擁兵自重奪取政權,周世宗提陞官職低微的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並使之成為禁軍的高級將領。趙匡胤接受周世宗的旨令,從軍隊之中精選出一些精悍的壯士,編為殿前諸班,作為皇帝的宿衛親軍。
一次,周世宗率軍討伐契丹時,途中見到一塊神奇的古代木牌,木牌上刻著“點檢作天子”。於是,心生疑惑,對當時任禁軍最高職務的點檢張永德產生了猜忌,於是在臨死前將張永德罷免,晉陞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周世宗萬萬沒有想到奪取後周政權的正是這個新任的“點檢”。
趙匡胤自任殿前都點檢后,掌握了後周最重要的軍權,許多禁軍將領也都是趙匡胤的親信。周世宗一死,後周就沒有任何人的勢力可以同其抗衡了。五代時期誰有兵權,誰就有做皇帝的資本。在周世宗壯年突然病死所出現的那種“主少國疑”的動蕩氣氛中,趙匡胤奪取政權就勢在必然了。
公元960年元旦,急報傳到後周首都開封,說是割據山西的北漢會合契丹向後周發動進攻。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即刻派趙匡胤率軍前去抵禦,這就給趙匡胤一次發動政變的極好的時機。其時,趙匡胤率大軍出征之日,開封城內就有“冊點檢為天子”的謠傳。正月初三早晨,趙匡胤率軍出發,天黑以前駐軍於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一個擁立趙匡胤的謀划就在這裡進行。
趙匡胤是親自參加過郭威兵變密謀的人物,深知要擁立他的那些人心裡想些什麼。因此,這天晚上,他沒有直接赤膊上陣去煽動將兵,而是吃酒裝醉睡覺去了,把兵變之事全部交給親信趙普和趙匡義去處理。趙普在將士中先散布議論,說當今皇帝年幼,將士即使冒死破敵也沒有地方去領功受賞,不如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了,都要擁立趙匡胤當皇帝。
這時趙普出面說:興王易姓,雖雲天命,實系人心。但將士們要長久地保富貴,就必須嚴守軍紀,不得趁兵變剽掠,必須切實安定開封城內的軍民。趙普道出了將領“長保富貴”的必要性,取得了他們的贊同,使“興王易姓”頃利進行。第二天清晨,趙匡義和趙普率領兵變將士來見趙匡胤。趙匡胤假裝酒醉未醒,慢騰騰地起床,將士們立即把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其身上,並下拜稱呼萬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陳橋驛兵變按計劃進行,但趙匡胤仍不放心。他想到五代一些部將擁立自己做皇帝,一進入京城,那擁立居功的將領們都趁機縱兵大肆搶劫,既失民心,也助長將士們的驕橫,統治極不穩定。於是趙匡胤裝出被迫披上黃袍的樣子,對將士們說:“你們因為貪圖富貴而擁立我,就必須服從我的命令,否則,我就不當這個皇帝了。”一心想領功受賞的將士都表示願服從命令。趙匡胤於是下令回師開封,但嚴禁傷害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對後周的公卿也不得欺凌,國庫和民舍一律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誅族。
陳橋兵變一發動,趙普就派人同開封城內的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取得了聯繫,石守信是趙匡胤的“義社兄弟”,馬上表示擁立義兄趙匡胤為帝。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之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於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未及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就這樣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此時,後周宰相范質等人方知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派趙匡胤出征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花落去,只得向趙匡胤跪拜,幫助趙匡胤舉行禪代的儀式。
趙匡胤正式登基帝位,改封後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因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趙姓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天下,創建了北宋王朝。像這樣不流血的王朝更替,在中國二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