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亡

陣亡

陣亡指的是在作戰中犧牲。褒義詞,原指士兵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詳細解釋


在作戰中犧牲。
杜甫垂老別》詩:“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清 昭槤 《嘯亭雜錄·綠營定世爵》:“國初定製,凡旗員陣亡者,廕以世爵,漢員猶沿明制,惟廕以難廕,官及其身而已。”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他們有的在前線上陣亡了,有的病死了,有的整個隊坐過監獄。”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七回回目:土行孫夫妻陣亡。
日本至二戰為止,對於戰爭中死亡有多種不同含義的表述:在當時出版的(也包括二戰後防衛廳出版的戰史中)戰死包括KIA和DOA兩種情況,而軍人在戰場病死稱為戰病死,如一號作戰中日軍戰死一萬二千餘人,但是加上戰病死(實際為缺少營養的併發症,也就是大部分餓死)有近十萬人眾。不管軍人平民因為捲入戰爭而失去生命稱為戰沒。但是在現代也有一些文獻開始將日軍死於一場戰役的軍人統稱為戰死。
美軍在20世紀每一場戰爭統計的軍人死亡都是包括所有死因,從敵對行動死亡到病死意外死,如朝鮮戰爭的三萬六千軍人死亡。由於戰場的形勢複雜,陣亡統計常有少漏的情況,如祁少華曾聽研究軍史的專家說淮海戰役的官方傷亡數字13.3萬人背後實際數字肯定只多不少。老兵楊金台翻相關資料里的烈士名錄,發覺不對勁,自己村裡的烈士一年一年正在逐年減少。
1995年的時候還有59個,第二年就剩40多個了。於是自費去查找最終被他確認了83名,比原來縣誌記載還多了2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