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嫻

中國書法家

蕭嫻,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1902年出生,貴州省貴陽市人,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

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

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著名書法家肖嫻(1902—1997)
著名書法家肖嫻(1902—1997)
蕭嫻自幼隨父蕭鐵珊遍習名家墨跡,為後來書藝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蕭嫻三歲隨父移居廣州,五歲喪母。七歲時摹仿父親寫了一幅字,勁健的筆力和豪放的氣概令父親欣喜不已,開始認真教她學習書法。
1922年隨父親移居上海。當時公認的文化盟主康有為偶然見到蕭嫻臨寫的《散氏盤》,大為讚賞,題詩相贈,稱讚她“雄深蒼渾此才難”,又推許她將會成為“衛(琰)管(道升)”那樣的女性書家代表人物。
1926年宋慶齡在廣州組織書畫義賣,籌款慰勞北伐軍,蕭嫻親赴廣州參加,寫了不少字,其中有一幅賣了一百塊大洋,活動結束后得到了宋慶齡頒發的獎狀獎章。同年隨父赴香港,鬻書為業,書壇巨擘于右任等撰寫《介紹大書家蕭嫻女士》的文字刊發在報紙上為她助陣。
1932年創作的《臨碣石頌》被選入《當代名人書林》中。
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
1964年蕭嫻受聘為江蘇省文史館員。先後榮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南京書協名譽主席等職務。后在南京、濟南、貴陽、北京等地舉辦書展。
1981年在南京首辦盛大書展,引起藝壇轟動。
1983年南京市文聯和南京電視台為蕭嫻攝製電視報告文學 《大筆豪情》,並赴家鄉貴陽辦書展。
1984年在江蘇省美術館為美術創作人員。
1985年應康有為第七女同環之請,為《南海康先生法書》作序,井與劉海粟同赴青島參加康有為遷墓儀式和“康南海學術研討會”,人民出版社派員來南京訪蕭嫻,不久為之出版《蕭嫻書法選》。
1987年又在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石門頌蕭嫻臨本》。
1989年赴香港與同環敘舊,香港電視台為她作了專題節目:《香港早晨》。1991年再回故鄉貴陽,捐書一百零一件。貴陽市政府決定重修翠微閣作為“蕭嫻法書陳列館”。回南京后再辦書展。
199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4年《蕭嫻傳——當代書法家傳記文學從書》(俞律著)在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

社會任職


1961年起任南哀市政協委員,后又任江蘇省政協委員。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后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秘書。
1981年蕭嫻在江蘇省美術館個展上揮毫
1981年蕭嫻在江蘇省美術館個展上揮毫

情感生活

1927年與江達結婚,定居南京。1963年江達病逝。
蕭嫻(右1)與丈夫江達送女兒江鳳子參軍
蕭嫻(右1)與丈夫江達送女兒江鳳子參軍

健康狀況

1995年蕭嫻因乳腺癌以手術治療。1996年又以膽囊結石開刀。1997年1月15日病逝。
蕭嫻與劉海粟(右1)、陳大羽(右2)
蕭嫻與劉海粟(右1)、陳大羽(右2)

個人作品


名稱類型
散氏盤篆書
石鼓文
石門銘楷書
石門頌隸書

創作特點


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蕭嫻的字清映厚重,神彩遠出。她篆隸楷皆精,而以楷書為第一。她的行楷大字,筆力雄厚,結字精微,氣息渾涵,氣勢磅礴。在受康氏影響時,她摒棄了作行書偏求氣血貫通,致使用筆時失質實的弊端,於氣勢感悟的同時,講求字划的完整性。她最以大字行楷書勝,點畫縱橫馳騁,外放內斂,大氣磅礴,與老師書如出一轍,以重、拙、大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