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獅子山麓、碧波蕩漾的野芷湖畔,佔地面積350畝,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學院地處武漢市大學城中心地帶,四周科研院所和高校雲集,交通便利,是武漢市屬高校中學科門類齊全、面向全省招生、師範和藝術特色鮮明的一所綜合性高等師範學院,學校性質為公辦全日制。2008年改名為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學校簡介


學院前身為張之洞於1906年創辦的兩湖總師範學堂,具有百年的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是董必武、陳譚秋等老一輩革命家工作和戰鬥過的地方,學院在全國同類院校中以辦學特色鮮明,辦學質量上乘而聞名遐邇,是全國首批、湖北省第一所試辦小教大專班的師範院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師範教育先進學校”,是湖北省教育廳組織評估的“辦學水平優秀學校”。學院現有21個專業,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市重點建設學科1個;學院教師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國家級課題7個,省級課題5個,市級課題6個。

師資力量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夜景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夜景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人員結構合理,現有專任教師197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111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80餘人,市管專家3人,學科帶頭人13人,享受國務院津貼1人,曾憲梓一二三等獎獲得者共計7人;學院還聘請了具備博導、碩導資格的教授20餘名擔任兼職教授。

歷史沿革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的前身之一是原武漢市第二師範學校,具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它源於1906年張之洞創辦的兩湖總師範學堂。解放前,幾經變遷,逐漸演變為湖北省立武昌師範學校。
1913年兩湖師範學堂改稱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1927年湖北第一師範併入湖北省立第一中學,改稱省立一中師範部;1929年師範學校獨立,湖北第一師範改稱湖北省立師範學校,同時,改六年製為三年制,招收初中畢業生;1938年湖北聯中成立,湖北師範西遷恩施,改稱湖北聯中建始師範分校,校址在建始縣城西七里坪;1943年建始師範改稱湖北第九師範學校;1946年學校復遷武昌,改稱湖北省立武昌師範學校,直至1949年解放。
這一時期學校隸屬湖北省教育廳,內部設有訓育處、教務處和總務處;曾辦有簡師和普師。1923年董必武同志曾在湖北第一師範任教,並於次年任訓育主任;陳譚秋、趙辛初等革命志士曾在該校學習和進行革命活動。1949年5月武漢解放。省人民政府接管后,將原湖北省立武昌師範和一女師、二女師、童子軍師範一起併入湖北教育學院,成立附屬師範學校。
1951年附師“一分為三”,有二部分分別在武昌成立了湖北省幼兒師範學校和藝術師範學校,而普師則遷至漢川縣喻家集,成立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1951年—1956年,學校隸屬湖北省教育廳,內部設有黨支部,實行校長負責制,黨支部起監督保證作用,中層機構設有教導處、總處處和團委。
1956年夏,學校由漢川遷至武昌付家坡現在校址,並接收了洪山區新建的一所小學為湖北省實驗師範附屬小學。1957年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由湖北省教育廳移交給武漢市教育局領導,學校成立了黨總支,行政機構未變。
1962年湖北省實驗師範停招師範生,改辦高中。1964年武漢市教育局為增設紅旗三中(現武珞路中學),劃去學校土地30畝,另歸還相鄰的洪山區向陽大隊20畝,使學校原有佔地面積130餘畝縮小為80餘畝。1965年“四清”運動結束后,武漢市教育局決定將武昌幼兒師範(校址在現閱馬場中學)與湖北省實驗師範合併,遷至實師校內,實行一個領導班子,兩塊牌子的體制。學校內部增設了政治處。1965年學校從參加高考學生中招收了語文、數學一年制大專班各6個,培養初中教師,此時,學校有教職工約160人,幼師、普師、大專學生1000餘人。1966年—1969年十年動亂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被迫停課。1970年學校複課,招收初中班。
1971年恢復從家村下鄉知識青年(含少數農村知青)中,經過推薦,招收師範生,一次就招收了1000餘人,1972年學校揚名武漢市第二師範學校,附小也隨之改名為武漢市第二師範附屬小學。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學校建立黨委。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後,學校又從中、高考學生中招收師範生,並逐漸增加了面試的要求。1977年曾以武漢分院的名義招收了高師專科生(系中文和數學專業),培養中學教師。同年,上級發文認定學校屬縣(團)級。
1977年—1982年,這一時期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撤消政治處設立辦公室。學校除主要為全省培養和培訓小學、幼兒教師外,還承擔了少數初中教師的培養、培訓任務。1983年湖北省恢復重建省屬武昌幼兒師範學校,武漢市第二師範學校從此一分為二。學校校園佔地面積因而縮小到42.2畝。同年,學校學制由三制改為四年制,以後經過改革又改為“三、一”分段制。1985年經武漢市教育局批准,增設了中師教科處和師訓處,分別擔負全市中師的教學管理、指導、科研和各區(縣)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學管理、指導工作。1987年上級核定學校教職工編製為210人。
1989年學校為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政教處。從此學校內部行政組織機構就設有5處1室1科,即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科處、師訓處、辦公室和保衛科。
1983年—1991年,這一時期學校主要為武漢市培養培訓小學和幼兒教師,也先後為襄樊、宜昌、沙市培養了部分小學、幼兒教師,同時承擔了中師教科研和小學教師培訓中心的任務。成為武漢市中師三個中心,即教科研中心、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和資料中心的重點師範學校。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在湖北省率先試辦小教大專班、成為全國17省、市28所師範辦小教大專班的試點學校之一。
從此,學校由培養中師程度的小學教師向培養具有專科程度的小學教師的方向發展。1994年國家教委師範司組織的中師聯檢團對湖北省中師進行檢查后,評價武漢二師是一流的師範學校,稱武漢二師是現階段全國中師的又一所窗口學校。
此時,學校已有32個班的規模,學生1300餘人,正式教職工211人,其中專、兼職教師147人(高級講師45人,含特級教師3人,市管專家1人,講師52人,助理講師44人)。1999年學校開始從高考中招收專科生,學制三年。
武漢市第二師範學校,50餘年來為基礎教育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從1949年到2001年已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生近20000人,分佈在湖北省各地和武漢市的許多學校,多數已成為教學骨幹,不少人已成為知名教師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領導。

名稱變稱


兩湖總師範學堂1906-1913
湖北省第一師範學校1913-1927
湖北省立第一中學師範部1927-1929
湖北省立師範學校1929-1938
湖北聯中建始師範分校1938-1943
湖北第九師範學校1943-1946
湖北省立武昌師範學校1946-1949
湖北省教育學院附屬師範學校1949-1951
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1951-1972
武漢市第二師範學校1972-2001
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2002-2008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2008-
隸屬關係變稱
湖北省教育廳領導1949-1957
武漢市教育局(教委)領導1957-2006

組織機構


黨組織黨支部1951-1957
黨總支1957-1976
黨委1976-2006
團委1953-2006

行政組織


教導處、總務處1949-1965
政治處、教導處、總務處1965-1986
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保衛科1986-1985
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教科處、師訓處、保衛科1985-1989
辦公室、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教科處、小教培訓中心、保衛科1989-2001
辦公室、學工處、教務部、後勤處、教科處、小教培訓中心、外事處、保衛科2002-2006

發展前景


學院國際學術交流廣泛,先後與英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互派留學生和建立實習基地等合作關係,學院的畢業生經考核,可直接派往合作國家就業。目前學院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已將學院納入重點建設單位,包括藝術專業在內的5個本科專業正在申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