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畫法

三維物體的藝術表現手法

透視畫法以現實客觀的觀察方式,在兩維的平面上利用線和面趨向會合的視錯覺原理刻畫三維物體的藝術表現手法。

透視畫法提供了一種對物體或景色的三維視角,以及形象的思維方式。

分類


平行透視

又稱一點透視,就是說立方體放在一個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邊形分別與畫紙四邊平行時,上部朝縱深的平行直線與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為一點。而正面則為正方形。

成角透視

兩點透視
兩點透視
(二點透視)就是把立方體畫到畫面上,立方體的四個面相對於畫面傾斜成一定角度時,往縱深平行的直線產生了兩個消失點。在這平行情況下,與上下兩個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線也產生了長度的縮小,但是不帶有消失點。

傾斜透視

三點透視
三點透視
(三點透視)當視點通過畫面觀察物體遠近成傾斜角度的邊線,就是要產生傾斜透視變化。圓的透視圖:正圓也成了橢圓。且裡面的弧長小於外面的弧長。外弧彎曲度大一點,里弧彎曲度小一點。

平行透視畫法

在60度視域中,觀察正六面體上下、前後、兩側三個面,不論立方體在什麼位置,只要有一個面與可視畫面平行,立方體和畫面所構成的透視關係透視就叫“平行透視”。(它只有一個消失點)
正六面體的平行透視最少看見一個面,最多看見三個面。正六面體作圖的線段有水平線、垂直線和消失線,三組邊線的透視方向是:四條邊線與畫面平行、有四條邊線與畫面垂直,有四條邊線向主點消失。如圖:平行透視又叫一點透視,通常看到物體的正面,而且這個面和我們的視角平行。由於透視的視角上的變形,產生了近大遠小感覺,透視線和消失點就應運而生。
平行透視有一個消失點,因為近大遠小的感覺,所以產生了縱深感。

圓面透視


除了直線會發生透視現象以外,弧線也會發生透視現象,在圓形透視中,透視圓形會成為橢圓形,平置圓,透視圓心偏於遠方,也就是前面的弧度要比後面的大。在畫面正中時,最長透視直徑為水平線,位置左右移動,透視形成偏斜狀態。最長透視成斜線,離視平線越遠弧度張開越大,越近則相反。

透視空間


一切物象佔有一定的空間,物與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空間距離。如畫者與寫生物的空間距離,被畫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被畫物本身前後的空間距離,被畫主體與背景的空間距離......在素描中,利用物體的透視變化產生距離感,表現空間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視原理的運用。

幾何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產成與數學原理,是把幾何透視運用到繪畫藝術表現之中,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技法。它主要藉助於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立體感。

平行透視

當立方體的六個面中,有一個面與畫者的位置呈平行狀態時,畫者所看到的是它面產生的透視變化。

空間

紙面在空間上屬於二維,只是一個平面,但用了透視后,相對於視覺,就提供了三維的感受。三維空間主要體現 點,線,面。

起源


歐洲繪畫史上,在這段時期里,再現自然的基本形式——即透視法,並無甚麼變化;但其表現風格經歷了前文藝復興,古典文藝復興,矯飾主義(或可稱為風格主義),接著是巴洛克和古典主義風格,然後是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風格以及崇高風格,直到馬列維奇的《白色背景上的白色方塊》終結了這一切。
透視畫法
透視畫法
透視法一種再現事物的體現,它的必要條件是一個靜止的人,保持距離並且用一隻眼睛看事物。也就是所謂的單焦點透視法。我們一定要清楚,這存在的必要條件(也就是理論假定),其實是必不符合一個正常人類的看東西的方式。我們有兩個眼睛,我們的眼睛一直在轉動——單焦透視法正是忽視了這一點。(同理,攝影再好,也不過是基於這個假定前提下對事物的再現,並不完全等同於我們親眼所見。)當然,既然這也是一種人為制定的規則,那麼一定會有其他種的規則:洛朗佐·吉貝蒂的“雙聚焦透視法”;保羅·烏切洛的“雙側焦透視法”;還有就是富凱的“迂迴透視法”,比如下面這幅,騎士和兵士們從左右兩邊向畫面中央走來,中間行刑場面。整個畫面讓人感到有種凸出來的感覺,富有運動感。之所以會這樣,有兩個原因:1,人的眼球是凸的;2,畫家經常透過鏡子觀察世界,而當時的鏡子都是凸面鏡
無論如何,我們還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是什麼使得單透視聚焦法獲勝呢?”原因有三:
第一,是阿爾貝蒂的《論繪畫》。
他的這本著作席捲了全部文化領域,不光是包括了繪畫、建築在內的藝術界。他所推崇的單焦透視法,使這一構圖原則取得了合法性的位置。
其次,是美第奇家族(具體可以參考商務印書館的佛洛倫薩史)的力量
為了對抗敵對家族的勢力,他不支持哥特風格,而轉而大力扶持“托斯卡納”繪畫——即那些嚴謹樸素的畫風,而透視法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前文所提到的《蒙娜麗莎》)。
最後,還有一個構成透視法的根基在於“智力運作”!這是人類通過“根本性的智力運作”,把這種東西賦予了繪畫的主體,也就是給了“世界”中的“人”確定了一個位置,並且經久不衰。

相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