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水蠅
昆蟲綱雙翅目環裂亞目昆蟲
麥水蠅,為雙翅目水蠅科毛眼水蠅屬。分佈於華北、華東、東北、甘肅、西南麥區。寄主於小麥、大麥、黑麥、燕麥、水稻等。幼蟲鑽潛在葉鞘或葉片的內、外表皮之間組織里,形成直或不規則潛道,潛道內常無明顯糞便,後期僅剩表皮。致葉片提早乾枯或不能抽穗或出現空秕粒。
蟲:-,暗灰,複眼黑褐色,觸角黑色,觸角一側有5根分支,體青灰色,翅1對,前緣有2缺刻,無臀室。平衡棒鮮黃色。足灰黑色。雄蟲腹部末端粗鈍,有黑色抱握器1對,雌蟲腹部末端較尖。
乳,橢圓形,.-.,卵粒細縱紋。
熟幼蟲-,圓筒形,稍扁,乳乳黃,尾端黑褐突。
體長3-4mm,初化蛹時黃白色,后變為褐色或黃褐色,尾端也有2個黑色突起。
小麥、大麥、燕麥、水稻以及看麥娘、稗草等雜草
麥水蠅以幼蟲為害。幼蟲孵化后即蛀入葉內取食葉肉,被害部位呈細長直線潛道。劫蟲齡期增大后,蛀入葉鞘為害,吃光葉肉只留表皮,麥葉枯黃,個別幼蟲可蛀斷生長點,造成枯心。小麥抽穗前後,蛀入劍葉或上部葉片的葉鞘內,使葉鞘枯白,造成葉片倒垂於莖上,早期枯黃。
雙翅目,水蠅科
在四川小麥生長發育過程中發生2代。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小麥出苗后,成蟲從其他寄主植物上侵入麥田,開始在麥苗上產卵繁殖。分櫱期卵多產於麥苗下部1-3葉片上,拔節前期卵多產於中上部葉片上。幼蟲大多於11月中旬孵化即潛入葉鞘內為害,歷期20天化蛹,多以蛹與部分老齡幼蟲在葉鞘內越冬。越冬代成蟲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出現,大多飛離麥田,趨集油菜等花間吸食花蜜,故油菜開花可作為測報麥水蠅春季成蟲盛發的物候。成蟲獲得補充營養后即交尾產卵,一般產20粒左右。卵多於小麥孕穗於抽穗期的劍葉及植株上部葉片下面的基部,少數產在葉片上部。每片葉有卵1-21粒,一株上最多產40-50粒。卵期4-10天。
2月中旬起在小麥上可同時發現成蟲、卵、幼蟲和蛹。幼蟲多於3月上中旬盛發,4月下旬終見,幼蟲期13-19天。4月初開始化蛹,抽穗期多大劍葉或上部葉片的葉鞘內化蛹,一個葉鞘內常聚集幾個至20多個蛹,蛹期7天。第一代成蟲於4月上旬末開始羽化,當時小麥已經成熟,成蟲多飛離麥田,夏秋季生活情況尚不清楚。
在小麥抽劍葉前後連續用藥2-3次,可以殺成蟲與剛孵出的幼蟲。防治適期掌握在卵始孵期施藥效果較好。當有卵株達10%左右,有卵株平均獎有卵達到5粒左右,即應用藥防治。
甘肅年生2代,西南麥區年生3—4代,以蛹在葉鞘里越冬。西南麥區翌年2—4月成蟲羽化后,先在開花的油菜田吸食花蜜補足營養,交配后把卵產在孕穗至抽穗期小麥的劍葉或植株上部葉片的正面基部,每片葉著卵幾粒至10多粒,多的達40一50粒,卵期4—10天,幼蟲期13—19天,3—4月是幼蟲為害期,老熟幼蟲於4月上旬化蛹在葉鞘里,有時集聚20多頭。北方麥區,越冬代成蟲於5月中旬開始活動,交配產卵,6月上旬幼蟲始發,6月中下旬進入盛發期,7月化蛹,7月中旬一代成蟲羽化。第二代把卵產在雜草或自生麥苗上,幼蟲為害到深秋開始化蛹越冬。麥水蠅發生與品種的性狀關係密切,生產上葉嫩色深,葉寬肉厚,葉脈粗大且凹陷深的品種,著卵多,受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