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膛炮

炮管內刻有不同數目膛線的火炮

線膛炮是在炮管內刻有不同數目的膛線的火炮。

武器功能


線膛炮
線膛炮
線膛炮是炮身管內壁有膛線的火炮。發射時彈丸沿炮膛膛線旋轉前進,出炮口后具有一定的轉速,可以保持穩定飛行。
線膛炮的炮彈均為從炮尾部裝填,射程、射速和射擊精度等皆優於滑膛炮。由於彈帶和膛線密合,可防止火藥燃氣泄露,保證火藥燃氣對彈丸有足夠的推力,以增大射程和提高射擊的密集度。
線膛炮的出現是火炮製造技術上的重大發展,對炮兵射擊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現代火炮如榴彈炮加農炮等大多為線膛炮。
以發射葯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藥,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殲滅、壓制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其他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
線膛炮的彈丸因彈帶直徑較火炮口徑略大,故彈藥一般從炮尾裝填。彈帶與膛線密合,可防止火藥燃氣泄漏,保證火藥燃氣對彈丸有足夠的推力,以增大射程和提高射擊密集度。彈丸飛行的穩定性取決於彈丸旋轉的角速度。彈丸前移速度一定時,角速度由膛線的纏角決定。炮口纏角愈大,彈丸的旋轉速度愈高。加農炮的身管較長,初速較大,用纏角不大的膛線,彈丸便可獲得一定的轉速。榴彈炮初速較小,為了獲得一定的旋轉速度,採用炮口纏角較大的膛線。為了減小彈丸對膛線起始部的磨損,提高身管壽命,榴彈炮通常採用漸速膛線。受纏角影響,旋轉的彈丸沿彈道飛行時,對射面產生方向偏差,即偏流。右旋膛線產生的偏流偏向射面右側,左旋膛線產生的偏流則偏向左側。炮兵決定射擊諸元時,要對偏流加以修正。

分類


火炮按用途分為地面壓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壓制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迫擊炮,有些國家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無坐力炮。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加農炮彈道低伸,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曲,炮身較短,初速較小,射角可達75°,用分裝式炮彈,變裝葯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迫擊炮彈道彎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葯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后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挽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按裝彈方式可分為前裝炮和后裝炮。按炮膛構造分為線膛炮和滑膛炮。

歷史發展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藥用于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現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破甲彈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克布雷彈、反坦克子母彈、末段制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制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16世紀,開始在炮膛上刻制螺旋膛線的試驗。17世紀,出現了線膛炮。1694年,德國紐倫堡製造的51毫米線膛炮,有8條膛線。1846年,義大利G.卡瓦利製成后裝線膛炮,用5磅裝葯發射重64磅的圓柱錐形空心彈,射角為14.75°時,射程為3050米;用8磅裝葯發射64磅炮彈,射角為25°時,射程為5103米,方向偏差僅4.77米。法國滑膛野戰榴彈炮,射程為2400米時,方向偏差即達47米。這種線膛炮的射程和射速及射擊密集度都明顯優於此前同口徑的滑膛炮。
線膛炮的出現是火炮製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對炮兵射擊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現代火炮多為後裝線膛炮。